秦燦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的大環境下,如何通過合理的教學策略來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是很多教師共同的目標。一般來說,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結合學生實際通過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來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計劃。
關鍵詞:小學數學;提高效率;方法探討
課堂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陣地,是實現教育教學計劃的關鍵場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是我們每位數學教師的追求。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的大環境下,如何通過合理的教學策略來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是很多教師共同的目標。一般來說,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結合學生實際通過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來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計劃。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的實施,最突出的特點是教學的出發點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也就是從學情出發,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有效教學
有效,字典的解釋是:“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果?!苯虒W,是由教師教和學生學所組成的共同的活動。課堂有效教學,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思考方式、情感態度等方面獲得協調發展,以有效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有效教學的基本理念是關注學生發展,確立學生主體地位;關注教學策略、教學效益、教學評價,全面反映教學效益;關注教學反思,教師能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等。
二、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一)注重情境創設,調動學生有效的學習情感
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對于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又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情境創設中,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情境創設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情境的創設,要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所以,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的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么”等問題;第二,教學情境富有時代氣息作為教師,應該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在當今的信息社會里,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信息,教師創設的情境也應具有一種時代氣息,讓他們學會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發展。如教學 “百分數的應用 ”,教師創設了中國北京申奧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輪得票統計圖(北京 56 票,多倫多22 票,巴黎 18 票,伊斯坦布爾 9 票 ),請學生根據統計圖用學的百分數知識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二)活用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方法的有效性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痹诮虒W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內在的學習需求。例如,長方形和正方形邊、角的特點,學生憑直觀觀察是完全可以看出來的,這也正是引導學生進行猜想的基礎。因此,在教學“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時,我先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觀圖,讓學生觀察并猜想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角各有什么特點,然后放手讓學生圍繞自己的猜想,通過量、比、折、剪等活動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樣,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充分體會到探索的樂趣和成功,對知識的理解深刻,充分感悟到猜測、驗證等數學思想方法。
(三)確定教學目標,提高教學內容的有效性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關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要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成功,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要。例如,教學“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時,有的教師往往忽視公式推導的過程,只重視公式的應用,學生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尤其“轉化”這一重要的數學思想沒有從學習方法上進行滲透。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將一個圓形紙片剪成若干等份,再拼湊,感受圓可以轉化成近似的面積相等的長方形。接著讓學生觀察發現長方形的長與圓的什么有聯系、長方形的寬與圓的什么相等,從而得出了長方形的長就是圓周長的一半,可用 πr 表示,長方形的寬就是圓的半徑,用 r 表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圓的面積=πr2。這樣,給學生提供了操作空間和思維空間,建立了有關圓面積的知識。
(四)聯系生活實際,讓數學回歸生活
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數學課程標準 》指出:“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睌祵W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在創設生活教學情境時,一要選取現實的生活情境。教師可直接選取教材中提供的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進行加工或自己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素材作為課堂情境;二要構建開放的生活情境。教師要對課內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將抽象知識學習過程轉變為實踐性、開放性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大膽提出猜想,不斷形成、積累、拓展新的數學生活經驗;三要創設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生活及興趣的了解,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再次創設生活情境。數學來源于生活, 同時又高于生活。生活實際是數學的淵源和歸宿,大量的素材可以成為數學課堂中學生應用的材料。教師要做有心人,不斷為學生提供生活素材,讓生活走進課堂,真正讓文本的“靜態”數學變成生活的“動態”數學,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
三、總結
總而言之,確保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切實促進學生的發展。無論是課堂教學的設計還是實施,都需要教師把握這個要點,即“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要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只要以此為標準,不斷地研究、反思,就一定可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有效的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張定強.小學數學教學策略[m].吉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希爾伯曼(著),陸怡如(譯).積極學習:101種有效教學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