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天琪
摘要:任何一個民族的發展都是從培養青少年開始,因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對于青少年的培養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精神,一個是體魄,其中氣魄的培養是基礎。青少年體魄的培養可以通過健身的方式,而傳統體育當中又有許多值得現代體育學習和借鑒的項目,本文就是從現今青少年健身運動與當地傳統體育文化相結合的角度來闡釋問題。
關鍵詞:青少年;健身;傳統文化。
一、問題的提出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健康成長才有國家未來的健康發展,因此青少年的健身運動十分必要和重要,它不僅僅能使青少年體質增強,還能為國家未來建設鑄就棟梁。傳統文化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可以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拿來為我所用,它同樣是建設偉大社會主義社會的必然要求,因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要堅持五個自信,其中之一就是文化自信,要自信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不能妄自菲薄,認為文化都是西方的好。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就包括體育文化,有鑒于此,本文將牡丹江地區的傳統體育文化與現在的青少年健身運動融為一體,既能增強青少年的體質,為國家塑造棟梁,還能從青少年時代就樹立文化自信,堅定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可謂一舉多得。
二、現狀研究
牡丹江地區的傳統體育文化多種多樣,包括雪地走,跳板,摔跤,曲棍球,、坐爬犁、抽冰尜、踢口袋、踢毽子等。我們注意到,這些傳統體育項目中的一些已經引入學校教學中,通過教師的教導來讓孩子學會這些傳統體育項目,但是這里面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只有一半的中小學開設這些傳統體育項目,另一半與全國一樣,只開設簡單的籃球課、足球課等項目。第二個問題是開設這些項目的學校更多采取的是選修課的形式,95%的學生都是男性,這不利于這些傳統體育項目的真正推廣。
三、發展對策
現在牡丹江地區為了切實推動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增強,設立了青少年健身示范區,范圍廣闊,師資精良,里面所涉及的項目門類眾多。這為該地區傳統體育項目在現實中落實提供了很好的契機,我們認為,借助此次牡丹江地區青少年健身示范區的創建,大力融入當地有特色的體育項目,讓孩子既能得到體育鍛煉,強身健體,還能對傳統文化抱有一種溫情的敬意,以至長大成人之后不再覺得“外國的月亮更圓”。本文認為可采取以下對策來加強兩者的融合。
(一)融入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體育項目
牡丹江地區有少數民族37個,少數民族人口數較多是朝鮮族、滿族、回族、蒙古族。這些少數民族都有其特有的體育項目,比如朝鮮族的歌舞藝術,滿的雪地走,蒙古族的摔跤。“近年,具有民族特色的比賽項目,成為被保護和搶救的項目,或旅游開發的表演項目,失去了普及性和本來的意義。有些傳統體育項目如冰上項目,成為學校體育教學的選修項目,體校或體功隊的訓練項目,在專業化、正規化的同時,喪失了大眾化。” 正因如此,才更需要在青少年中大力提倡,以避免傳統體育項目走向沒落甚至是消失。這些體育項目既可以在室內進行,也可以在室外練習,適合不同需求的青少年。而且由于這些體育項目不同于一般的大眾體育項目,青少年接觸之后定會有一種新奇感,激發他們學習的熱忱,從而達到強身健體之功效,而且還能加深對本地區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與理解。在此僅以摔跤為例,該項運動表面看起來是拼蠻力,毫無意思,但其實恰恰相反,摔跤運動更多比拼的是技巧,是靈活性,是忍耐力,并且這當中還有禮儀的應用,可以說通過一個摔跤運動,不僅能達到強身健體之功效,還能在身體協調性,甚至品性等方面得到發展,可見這一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重要意義所在。
(二)融入東北地區傳統體育項目
牡丹江地區我國東北地區,東北為我國最北端,最北端達北緯50多度,而牡丹江又處在東北的較北端,屬于亞寒帶地區,冬季天氣極為寒冷,全年多時具有冰雪。因此雪上項目是該地區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在東北,雪上項目既可以在室內進行,也可以在室外展開,筆者認為,牡丹江地區青少年健身示范區的建設,不妨思路開闊些,建立大示范區,不要有嚴格的場地和地區限制,這樣更加有利于某些體育項目的開展。正如傳統的雪上項目,完全可以放開讓青少年在專人指導下去戶外進行,一方面可以真正達到鍛煉體魄之功效,另一方面也能打磨心性,至少讓孩子們學會不懼嚴寒,不怕困難的品性。我們認為,雪上項目的鍛煉要從簡單到復雜,最先可以從雪地走開始,按照年齡的不同讓孩子們從30分鐘到一個小時的行走。一段時間后,可以練習滑冰技術并進行實地操作,隨后可進行自由式滑雪的練習等。總之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方式采取鍛煉和訓練。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室外運動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一定要有專人看護,并且配備一定的醫護人員,以防萬一。
參考文獻
[1]于秀麗·新常態下東北傳統體育和游戲的傳承發展[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10):176·
項目名稱(編號):牡丹江市“青少年健身示范區”的構建研究(kjcx2016-05mdj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