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李媛
摘要 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的獨立學院數學教學中存在課程體系“三單一”、數學教材“三脫節”和實踐教學“三制約”的問題,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數學教學改革實現了123數學課程新體系、五位一體立體化教材體系和二元化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 應用型人才 課程體系 教材體系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6.026
1獨立學院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獨立學院數學教學一度復制母體高校教學模式,課程設置、教學大綱、教學內容與母體高校基本相同。獨立學院定位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學生數學基礎差異較大,這與母體高校“研究型”定位,學生數學基礎差異較小有很大區別,照搬來的數學教學模式極不適用于獨立學院數學教學。
應用型高校大學數學課程面臨如下三個問題:一是數學課程體系“三單一”的問題,即數學課程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手段單一和學生學習方式單一三個方面的問題;二是數學教材“三脫節”的問題,即數學基礎與專業學科脫節、數學理論與實際應用脫節、經典數學教學內容傳承與現代計算技術創新脫節三個方面的問題;三是實踐教學受到學校、指導老師和學生三方面的制約,即要求學校的投入高、指導老師綜合素質高和學生認知、能力和素質結構水平高。
2教學改革的理論指導思想
教學體系建設中課程體系建設、教材建設和實踐教學建設堅持服務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原則,堅持專業需求導向原則,堅持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原則。
(1)突出實際應用性。大學數學教學改革遵循應用型人才定位目標要求,做到數學教學體系相對完整,理論知識夠用,強調計算能力,加強數學實驗與實踐教學內容,培養應用數學的能力。教學內容堅持“實用為主,夠用為度”原則和“聯系實際,注重應用”原則。
(2)注重于專業的聯系。大學數學教學改革著眼于學生合理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數學教學體系更加注重教學內容的專業“需求導向”,強調數學課程與專業課程聯系與關聯,按照專業大類分類數學教學,并根據不同專業課程需求分別制定相應的教學大綱與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堅持“與時俱進”原則和“承上啟下,做好銜接”原則,更好發揮數學基礎課的服務和支撐專業課程的功能。
(3)滿足個性化需求。大學數學教學改革以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要求,構建出滿足個人發展需要的數學知識結構,創建更多學習數學課程的機會,為學生能運用數學的思維方法去解決專業相關實際問題夯實數理基礎。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建設配套的多媒體課件,習題集,輔導手冊,網絡共享交流平臺等多種輔助教學資源,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要求,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地掌握控制學習進程和內容。
3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數學教學改革實踐
3.1需求導向,構建數學教學“123”新課程體系
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為導向,構建“1條主線、2個層次、3個模塊”(簡稱“123”)數學新課程體系。1條主線是指將數學知識應用性貫穿于所有教學,2個層次是課程體系按照“基礎必修+培優選修”設置,3個模塊是高等數學根據專業大類分為理工、經管和文科3類數學教學。
大一高等數學采用分層次教學,分為基礎要求層次和較高要求層次,同時開設與課程同步的“第二課堂”選修課。大二“線性代數”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采用小班制教學方式,開設與課程同步的“第二課堂”選修課。針對大二和大三學有余力、有進一步繼續深造的學生開設“定向培養”選修課(高數精講、線代精講和概率精講)。面向學院學生開設“考研數學”和“數學建模”選修課。
3.2應用導向,建設“五位一體”立體化數學教材體系
以強化數學知識應用實際問題為導向,依托學院立項支持,先后建設《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學建模》、《社會經濟統計》、《統計學軟件使用》,編寫出版相應教材和講義,制作配套多媒體課件、習題集、軟件使用指導書,建設網站共享平臺,形成“教材一課件一習題一軟件一網絡”五位一體立體化教材體系。
3.3培優導向,開展“競賽+立項”二元化實踐教學
高等數學競賽是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考查,數學建模是對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考查,創業立項是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考查。學院成立高等數學競賽和數學建模競賽輔導小組,開設“高等數學競賽”和“數學建模輔導”選修課,創辦數學建模協會,出臺競賽人員選拔、獎勵辦法,依托高等數學競賽、數學建模競賽和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立項機會,形成“競賽+立項”二元化實踐教學模式。
4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數學教學創新實踐
4.1機制創新
一是允許跨類別選擇數學課程機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選擇數學課程,允許文科學生選擇經濟類、理工類數學,允許經濟類學生選擇理工類數學,同一類別可以選擇不同層次;二是自主選擇培優課程機制:學院分別開設“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第二課堂”和“定向培養課程”等培優課程,學有余力、將來有進一步深造需求的學生可以自主選修這些課程,完成考核可獲得相應選修課學分:三是激勵參加數學競賽機制:參加省組織的高等數學競賽并獲獎的同學,可以免修高等數學;參加數學建模競賽,根據參加培訓學時及競賽成績,學院獎勵相應的選修課學分。
4.2模式創新
一是基礎必修課教考分離和流水閱卷考核模式:依托優秀課程項目中的習題庫,在課程結束前四周成立命題小組,小組成員由任課教師以外教師擔任,命題小組獨立完成命題,考試完成后任課教師流水閱卷;二是數學競賽分級選拔培訓模式:組織院、省、全國和國際級數學競賽,開展分級選拔培訓,循序漸進地培養數學應用能力;三是數學建模無斷層梯隊建設模式:一年級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思想,培養學生應用數學意識,參加數學建模協會,二年級組織數學建模培訓,參加學院、五一、全國及國際數學建模比賽,三、四年級建模老隊員發揮“以老帶新”作用,促進一二年級新隊員快速成長,保持數學建模活動連續性。
4.3內容創新
一是數學建模融入課堂教學:教材中加入數學建模章節,“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統計學”課堂教學中適當融入建模案例,強化利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方法。二是教學內容一綱多本:同一門課程,教學大綱作為基本教學要求,但對不同專業、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學生,教學內容各有側重。三是強化數學及統計學軟件使用教學:經管類學生開設統計軟件使用必修課,同時面向所有學生開設各類數學軟件及統計學軟件使用選修課,形成數學應用的意識,激發學習興趣,為應用能力培養奠定基礎。
5結語
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數學課程改革與實踐取得豐碩的成果。共建設院優秀項目5項,編寫出版“十二五”普通高校規劃教材6套,其中應用型教材1套;2006年至今,數學建模競賽獲省級及以上獎項257項;高等數學競賽獲省級獎441項。數學建模協會學生主持大學生省級創新項目3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