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二軍
【摘 要】德育教育乃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整個社會現如今對教育質量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如何把德育教育滲透到高中英語教學中,當下,這一舉措也逐漸成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引領學生自主、自學,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了學生品德修養的提高。
【關鍵詞】英語教育 滲透 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019-01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我們要寓德育教育于英語教學內容和過程之中。本文從創造和諧的德育環境,聯系學生的實際,利用教材的內容直接進行德育滲透,利用多媒體等直觀教具進行德育滲透,利用形式多樣的英語活動進行德育滲透以及在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原則等六個方面探討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
一、發揮教師榜樣示范作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強調教師的榜樣意義。教師在教育學生時要發揮教師自己榜樣示范作用,做到身體力行,率先垂范。教師的人格素質諸如民主、公正、寬厚、尊重他人等應是學生個體不斷學習的楷模。陶行知先生“教人者教己”,就是這個道理。教師要善于創設語境使學生在良好的英語氣氛中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素質,因為榜樣的作用是無限的。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教師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的專業知識扎實,語音語調標準,詞匯豐富,語言流暢,課堂用語言簡意賅;有良好的禮儀、修養教態自然、和藹可親;思路敏捷,有靈活駕駛課堂的能力和較強的應變能力,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知識廣博,在學生中有較高的威信,這些都會使學生因為對教師有好感進而對英語有好感、親切感,對教師的言行去積極模仿,主動接近英語,這樣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會激發學生熱情,引起學生的共鳴,會將學生帶入自覺忘我的學習境地。
二、加強生活經驗的聯系,豐富英語教學中的德育資源
英語是一種語言交流工具,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充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來滲透德育。例如,在《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通過播放七夕節的相關圖片來導入內容,塑造節日的氛圍,帶領學生走進新內容。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了解和學習完節日的基本單詞后,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交流情境展開互動交流,交流內容包括七夕節的來源,七夕節所推崇的思想,七夕節的禮物等,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中國文化。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將節日引入到外國的情人節,同樣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情境,討論交流情人節的相關內容,并討論其中蘊含的文化。教師抽取兩個小組進行情境表演,引導學生從視覺上體會中西文化的差異,了解兩個節日雖然同是歌頌愛情,但是所倡導的中國文化是不同的。這樣的活動一方面增加了課堂的樂趣,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學生的體驗,促進了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一個傳統節日,了解相關的內容,然后在英語展示板上進行展示,以此引導學生正確的對待中國的傳統文化,不要隨大流去形式化地追隨西方節日。
三、培養學生思維訓練,提高道德思維能力
思維訓練法以學習道德知識、學科知識和提高道德思維能力為側重點的方法,又可細分為講授法、談話法和討論法。
講授法,以教師的語言為媒介,系統地向學生進行知識傳授、情感表達的教育方法。談話法以師生交談的方式開展相關知識教學和價值引導的教學活動的方法,具體類型又分為提問和對話。教師通過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思考,這種方法多是教師提前預設問題,與學生互動。討論法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用討論或者辯論的方式針對某一問題發表觀點、澄清價值、得出結論。討論法重點是學生與學生之間自由的交流與探討。在前文中我們提到科爾伯格的“道德兩難問題討論”與拉思斯的“價值澄清”的方法都是不錯的討論法。
首先,利用講授法。以NSEFC Book1 Unit1為例,該單元主題是友誼,第一篇閱讀課文是“ANNES BEST FRIEND”。教師需要介紹,安妮是誰?她來自哪里?為什么要學習她?她處于什么樣的時代背景?有著什么樣的遭遇?這些內容都應是英語教師在導入階段通過講授予以解決的。其次利用談話法。仍以NSEFC Book1 Unit1為例,教師可以提問:好朋友的標準是什么?好朋友的品質是什么?如何能交到好朋友?至于討論法,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有爭議的話題,讓學生辯論,其中有一些適用于談話法的問題可以作為討論法的話題。在講授NSEFC Book6 Unit4 Global warming(全球變暖)單元時,就可以讓學生圍繞“全球變暖的利與弊”來開展討論。
四、培養學生自強不息,永不言棄的精神。
教材中介紹了許多不屈不撓,樂觀向上,最終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的例子,如高二Unit2 Making a Difference 講述殘疾人Stephen Hawking(霍金)不為病魔和癱瘓嚇倒,以驚人的毅力和信心成為探索宇宙的先驅。我為他們布置了網上去查找與Hawking 有關資料的作業。學生們都非常積極地搜索到了很多材料及圖片,感受到了他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此外,登山運動員不畏艱難險阻,勇攀珠峰的精神,馬丁.路德.金為爭取黑人平等權利執著奮斗的精神,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在上這些課時,我會精心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和討論,如:What can we learn from Martin Luther King, JR? Why is Hawking admired by all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這樣,把德育工作滲透到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同時也培養學生堅強的性格,堅忍不拔,永不言棄的精神。
總之,英語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素材,只要教師善于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適時恰當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就能自然而然地融德育于英語教學中,就一定能培養出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靈,知識豐富的一代新人,從而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參考文獻:
[1]李海軍、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大觀周刊.2012,(34).
[2]劉偉、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