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
【摘 要】我國當前正在實施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場規模宏大的教育創新改革。,在整個課程改革的發展過程中,教學方式改革的重要性日益凸現。因此,關注教學方式的改革,尋求教學創新之路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課題。越來越多的語文老師意識到必須改變教學過程中過分依賴教材,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教學現狀。本文就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課堂時間,如何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把語文學習與生活融為一體,從而讓語文的學習不再成為負擔,而把語文作為自己心靈休憩的園地,在心靈的快樂旅游中得到語文最大的收益,達到高效的語文學習效果談談自己的認識。
【關鍵詞】自主學習 自學檢測 合作探究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155-02
呂叔湘先生曾指出:“語文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只有在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結合上下功夫,才能走出語文教學枯燥乏味、效率低下的怪圈。語文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主渠道。教師應運用自己的教學藝術,盡可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使每堂課都成為有效教學。讓有效教學從課堂導入開始,從激發熱情起步,由精心設計入手,在質疑探索中感悟,為培養能力服務。
1、課前自學
自主學習的一條原則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因此課前教師要有針對性的布置自學任務。這一環節的問題設置可分為兩類:一是基礎類,如了解作家作品、寫作背景,自讀課文,識記字詞,疏通文意等。二是文本閱讀、思考類,如找出文章的行文線索,作者抒發什么情感,對某個重要情節作何理解。第二類問題要因文而定,要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其中一些問題既是課前自學思考題,也是課堂教學要解決的問題。對語文課來說,課前自學,獨立思考很有必要。在教學《包身工》一課時,就先給r學生充足的自學時間,自行解決字詞,自己查字典,記憶、積累成語,查閱作者、寫作背景資料,記憶代表作品等,學生忙得不亦樂乎。閱讀思考問題是:①作者從哪些方面再現包身工的悲慘遭遇?運用了哪些寫作方法?②從文中找出造成包身工悲慘命運的原因,分條列出,注明段落。兩個問題都是緊緊圍繞文本設置,且只要學生認真閱讀文章,肯動腦,都不難完成。
教學郁達夫的《故都的秋》一課,我布置的自學問題是:①郁達夫筆下的秋景為何是清、靜、悲涼的?②文中哪些描寫體現了故都的秋“清、靜、悲涼”的特點,勾畫出來,并加以分析。③你喜歡文章中哪些語句,找出來并說說它好在哪里?這些問題的沒計既能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又能指導學生分析理解文章。課前自學階段,既可由教師制定閱讀思考題,更主張讓學生在初讀義本時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好習慣勝過好療法,在日常教學中,如果能引領學生養成課前自學、獨立思考的好習慣,那我們的語文教學已經成功了一半。
2、自學檢測
自學檢測是對學生的白學效果的及時檢查,以便教師和學生查漏補缺、矯正錯誤,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認知情況,隨時調整教學目標。課堂檢測可側重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檢測字詞的音、形、義,背課文等,適當擴展,效果更佳。檢測方式:老師命題與學生出題相結合。方法要靈活多樣,時間不必過長。目的是多積多記,養成習慣,這是學好語文、提升能力的根本。
3、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閱讀、理解、思考的學習過程,可朗讀、勾畫、品味、筆答、旁批等,學生可借助工具書和學案、手中資料,努力完成教學目標。這一環節一定要給足學生時間,切勿蜻蜒點水、走馬觀花,搞表面繁榮。這一階段,教師的任務是巡視輔導,及時發現學生自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或給予幫助,或記在心中,琢磨引導方法,準備在合作探究階段集體解決。
4、合作探究
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理解、思考、發言等能力的重要一環,址學生展現個性,表現才能,增長知識、訓練思維,提升能力的重要一環。所謂合作探究就是指學生在課堂上把自學難以完成的問題,拿出來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切磋、質疑,進行合作探究,以學生教學生的方式,解決部分川題。解決不了的問題留待讓其他組的同學或老師來幫助完成。老師要注意互動過程的課堂控制,把握課堂的發展方向。
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既有預沒問題的解決,還可能出現突發問題,尤其語文課堂,許多時候學生會對文本質疑,對教材質疑,對老師的分析質疑,這都是正常的。這時,教師要靈活巧妙地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可能有些問題還會延續到課下?;舆^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要有合作意識,不必惟書是信,惟師是從。在教學杜甫的《登高》時,老師預設的問題是先研究詩中的景物描寫,再探討詩中的抒情語句??墒窃谡n堂,有一個班的學生對杜甫登高的心情很感興趣,也很有見解。自主發言,先分析詩人此時“悲”的內容,說得頭頭是道。面對這種課堂突發情況,教師不應堵,應順著學生的思維引導。其實,先研究景還是先研究情,順序無所謂,只要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學習,就是一堂成功的課。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設計,應當以自主學習為中心,以交流討論、合作探究為主要方式,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也是學習探究的一員,讓課堂成為牛生互動、師生互動、師生與文本互動的教學平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與語文能力。
總之,新課程語文學習中要求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既學到知識,又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同時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讓學生感悟語文、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語文學習真正體現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