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香花
【摘要】受到城鄉二元體制結構的影響,我國的城鎮和農村在教學資源上存在嚴重的不公平現象,教育水平和基礎設備的建設都不協調。因此,相較于城市而言,農村小學教學無法體現義務教學的特點,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現如今,社會經濟迅猛發展,文化教學不斷普及,從農村教學入手,破除二元體制帶來的影響,完善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我國教學的整體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結合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對有效性教學提出思考,并基于三大方面落實教學,保證農村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關鍵詞】農村 提高 小學語文課堂 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070-01
所謂的教學有效性,即為課堂教學對學生產生的影響,表現為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溝通技巧的完善和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由于地域差異和經濟差異,我國農村地區的教學質量還遠遠落后于城市,課堂教學基礎設備不夠完善,教師隊伍素質較低,教學內容也不夠科學。隨著農村改革與發展的推行,目前農村教育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新趨勢。針對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我們必須從備課、教學過程以及評價入手,提出科學的教學方法,協調城鎮和農村的共同發展。
一、重視備課,提升效果
備課是教學的準備工作,也是有效性教學的關鍵。作為小學教學的基礎課程和主要學科,語文屬于工具性課程,在教學之前教師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個性特點出發完善教學。
首先,教師要認清自己,找準位置,在發揮主導教學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多進行反思,總結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其次,教師要了解學生,只有對學生有全面的認識,才能做到精準備課,高效備課,才能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現狀,激發他們主動探究的熱情。對此,教師要與學生多進行溝通,明白他們的個性特點和接受水平,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和情感信息,為高效教學打基礎。
最后,教師必須熟識教材,深挖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并掌握教學難點,適當的將相同課程或相對課程集中起來實施教學,通過對比和類比的方法更深入的教學。
二、合理構建,提升效果
(一)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
小學課堂教學時間只有40分鐘,要講解的內容較多,只有合理安排之間,抓住主次,才能將重點內容講解清楚,并向外擴展性的實施教學。對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效果適當的進行調整,在他們注意力較集中的20分鐘時間,講解文章的重點。在他們精力不集中的時候,則可以借助游戲、合作分組等方式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確保課堂時間的優化安排。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真實的教學情境是學生學習的大氛圍和大背景,也是有效教學的基礎和關鍵,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檢閱》一課,教學目標是感受大家對殘疾人博萊克的尊重和愛護,以及博萊克自尊、自強的個性。教師呢要善于利用計算機設備,通過聲音、圖像的展示給學生更直觀的形象介紹,從而構建學生的立體思維,保證高效教學。
(三)采取多種教學方法
傳統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教學目標不清晰,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基于新的教學情況,教師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實施教學,構建多元課堂。
三、全面評價,提升效果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評價應體現開發性的思維,實現多元化評價。通過對學生的有效評價,引導學生多維度的思考問題,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教師不能用一個固定的標準去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要留給學生發展的空間,能自由的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才可多維度的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另外,在評價過程中要采用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教學評價,要選擇適當的評價方式,改變傳統單一的以試卷測試成績為主的評價模式,根據不同的題型采取不同的測試方法,比如作文、簡答題的設計等等,充分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創新的能力,激起學生不斷的探索和嘗試不一樣的思考角度。
結論
總而言之,與城市教學相比,農村教育還處于落后階段,基礎教學資源不充足,設備落后,教學有效性不高。針對這樣的現象,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必須不斷改革與創設,在國家支持的推動下,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從備課階段、教學過程以及教學評價三方面入手完善教學。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明白他們的心理狀況和學習特點,通過深入理解和挖掘教材內容,開展有效的教學,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小琴.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1.
[2]代湘玲.以生為本追求實效——淺談農村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6,(0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