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
【摘要】核心素養成為教育界熱議的話題,也是我們廣大英語教師關心和關注的研究領域。本文圍繞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探討英語學科教學如何通過對學生思維品質等的培養來強化核心素養教育,提出自己的建議和主張,為核心素養教育結合英語學科教學做初步探索。
【關鍵詞】核心素養 英語教學 思維品質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104-02
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在北師大予以公布。在此“核心素養”的表述中,是以“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之核心的。并分“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層面。而且就每個層面又相應地提煉出了“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
對于基礎教育而言,積極的學習態度、進取心、抗挫力,應該比知識教學、能力訓練更重要。“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特征。人的“核心素養”下的課程統整,課堂、集會中的自控和自律,討論、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學校運動會上的拼搏、包容、團結、意志,也可以統整所有學科。關鍵是教師的職業素養要回歸,回到“育人教書”,先“育人”再“教書”。
一、教科文組織的研究報告
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研究報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以下簡稱《反思教育》),提出教育應負的責任和教育的變革,提出要重新定義知識、學習和教育。總的精神如報告導言中說的:教育應該以人文主義為基礎,以尊重生命和人類尊嚴、權利平等、社會正義、文化多樣性、國際團結和為可持續的未來承擔共同責任。在教育和學習方面,要超越狹隘的功利主義和經濟主義,將人類生存的多個方面融合起來,采取開放的靈活的全方位的學習方法,為所有人提供發揮自身潛能的機會,以實現可持續的未來,過上有尊嚴的生活。提出所有青年都需要具有三類素養:
(1)基礎素養(foundation skills)。主要指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素養,如基本的讀寫算能力,如遵守交通規則、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等。
(2)跨界素養(transferable skills,也可以譯為“共通性素養”)。是指可以遷移和適應不同工作需求及環境的素養,如分析問題解決辦法的素養、有效交流思想和信息的素養、創新和創造的素養等。
(3)職業素養(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skills)。是指從事特定職業所需要的專門性素養,如醫生、建筑師、會計師、教師等特定職業都具有不同的職業要求與專業標準,相互之間有很大差別,不可彼此替代。
這將要求采用開發和靈活的全方位的終身學習方法。由此,報告提出,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采取開放的靈活的全方位的學習方法,為所有人提供發揮自身潛能的機會,以實現可持續的未來,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
在英語教學中,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語言能力就是用語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語言知識、語言意識和語感、語言技能、交際策略等等;思維品質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斷、理性表達、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等活動。文化意識重點在于理解各國文化內涵,比較異同,汲取精華,尊重差異等方面。學習能力主要包括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交際策略和情感策略。我們現在的外語教學常常是模擬英語國家的環境和人物身份,與英語為母語的人交往,談論英語國家的日常生活話題,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規范,設計所謂的真實性任務。所以交際語言教學開始時,很多人認為掌握英語就是為了跟英語為母語的人進行交往,我們所設計的真實任務都是以這個理念為基礎,我們讓學生學習外語并不僅僅為了讓他能夠與別人交流,而是要從各個方面改變他的生活,改變他的心智,這才是外語教學的目標。
三、培養核心素養的策略
英語新課程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師生共同探求新知,形成能力,體驗情感,感受文化的過程。因此龔亞夫先生創造性提出了英語課程的三維目標,并進行了細致地解讀。他指出英語課程目標包括社會文化目標、語言交流目標和思維認知目標。社會文化目標包括:行為規范與倫理美德、社會知識與學科融合、多元文化與國際視野;語言交流目標包括語言運用知識、聽說讀寫技能、語言交流能力;思維認知目標包括積極的思維方式、多層次的思維能力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我們的英語教學應有這三個目標,即語言交流目標、思維認知目標和社會文化目標。同時教師一定要把學生的興趣、態度和行為方式考慮到教學中,讓這三個目標在真正的教學中可以融合在一個教學活動中,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四、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
在英語課堂中通過教學內容或素材,課堂活動內容和方式,以及思維方面的引領的有機結合來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
1.利用聽說教學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語言教學要加強語言的輸入,現在英語教材有各種版本,教師應該以一種版本為主,其他版本作為輔助素材,還要廣泛收集和利用各種書面和網絡資源。可以利用VOA和BBC的慢速英語素材以及新聞英語素材來開展學生聽力能力的培養,在聽的同時,鼓勵和培養學生的開口說英語的能力,使學生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實際來思考問題和表達思想。并結合聽力素材的內容進行目的語國家人文和思維方式方面了解,培養語感,還要進行批判性思維品質的培養,內化有益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利用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認知能力
首先把教材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本素材,結合教學目標和任務,開展培養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教學活動,有機滲透思維品質和文化素養方面的教育。對教材里面的文章要精讀學習,聽說讀寫結合訓練。此外,還要針對所教學生的能力和水品,廣泛收集課外閱讀素材,保證足夠的課外閱讀數量。除了培養學生有效的學習策略外,還要利用閱讀素材進行思維和認知能力方面的訓練,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和背景知識,通過閱讀與作者進行文化交流和思想溝通,要對指定的素材布置課外閱讀作業和思考題,利用網絡進行同學和師生間的學習交流,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認知能力。
3.利用寫作等課堂內外活動培養素質
由于低年級的學習素材思想性和思維性方面偏于淺顯,可以考慮課堂活動方面注意滲透思想性和思維訓練方面的要素和要求,可以增加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元素。較高年級的學習素材思想性和知識性較強,注意結合我國現實情況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思想品德教育要素。利用寫作課來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和培養和提高思維品質是值得探索的方面。還可利用各種課堂活動和游戲等增加對于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方面訓練的元素。
此外,我們要向課外自然延伸,讓英語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通過校園文化、英語活動,營造濃烈的英語學習氛圍,尤其是打造“瘋狂英語”這一英語學習名片,讓學生敢于開口,大聲朗讀,克服語言學習的障礙,減少學習語言的焦慮情緒。用瘋狂的精神學習英語,逐步實現由功利性學習到興趣性學習的轉變,從基本會話、基本表達,從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去感悟語言的魅力,旨在培養他們學會欣賞、接納不同的文化,幫助他們認識到學習英語不只是為了考大學,而是讓他們感受到“英語是我們看世界的一個窗口”。
四、結語
總之,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很多,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思維的引領,可以利用廣博的原汁原味的語言素材培養學生的情感素養,有機會的話可以為學生創造與外國友人交流的機會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在對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既關注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也關注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的情感體驗,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認識到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的重要性和意義,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