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
摘要:數學是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數是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分數是小學數學中較為復雜、抽象的一個知識點,小學數學中分數教學重點考察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運用的靈活性,小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初始階段,對于復雜的數學知識理解能力相對來說較弱,在分數學習時容易出現計算錯誤,影響分數學習的自信心。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以單方面的知識灌輸式的方法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容易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要積極進行教學策略的優化,尋求合適的、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師應深入研究小學數學教材,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轉變教學角色,樹立“學生為學習的主體”的觀念,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興趣愛好,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有效地掌握分數知識,提高學生的邏輯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達到良好的分數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數教學,策略,方式方法
一、利用學生身邊的實物認識分數
要學好分數,首先得正確地理解分數的概念。分數是相對于整體來說的,是對整體進行分割的需要,來源于生活實際。因此,在進行分數教學時,盡量通過身邊的實物來講解,使分數更具有真實性,可觸摸性。
由實物導出分數,利用家庭生活中吃西瓜的實例,平均分給家庭成員的每個人,四口之家每人分多少。如把一個西瓜切成4等份,每人得到4份中的1份,即為1/4;如把這西瓜切成8等份,則每人可得到8份中的2份,即為2/8;如分成12等份,則每人可得到12份中的3份,即為3/12。像1/4、2/8、3/12……就是分數,是整體(一個西瓜)的一部分。學生都有這樣的生活經歷,理解起來也容易,再通過其他的生活例子加深理解。
從實例中還能讓學生發現:1/4=2/8=3/12=……由此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充分體現出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能極大地增強學生學習分數的積極性。
反過來,對于分數的理解,可提供具體的實物。如對3/5的認識,可以看做是“把一斤紅棗分成5等份,取其中的3等份”等。
二、通過圖示方式進一步理解分數
根據小學生形象直觀思維的特點,借助圖形能更好地理解分數。
1、畫圓法:如1/4,可畫一個圓,把圓分成4等份,給其中一份涂上陰影,陰影部分就是1/4;3/4就是未涂陰影的部分。由圖還很容易知道兩個分數的大小比較,如1/4與1/8比較大小,在圖示圓中,1/8表示為8等份圓中的一份,顯然圖1與圖2比,圖1的陰影比圖2的陰影大,即1/4>1/8。
2、畫長方形法:如2/3可畫一個長方形,把這個長方形分成3等份,給其中2等份涂上陰影,陰影部分就是2/3;如3/4就可在上述長方形中,分成4等份,給其中的3等份涂上陰影表示為3/4。兩長方形的陰影一對比,還容易比較出分數的大小:2/3<3/4。
3、線段表示法:把一個分數利用等份線段來表示。如2/5,可畫一條線段,把這條線段分成5等份,取其中的2等份,就是2/5了。
通過圖示,給學生以直觀的感覺,使分數不再抽象,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及認知規律。
三、正確理解分數的運算
通過上述圖示方式可比較分數的大小,但總是這樣來理解就很麻煩。怎樣能更好地區分其大小呢?如分蛋糕中,分得3/5和2/5容易區分多少,也就容易知道3/5和2/5的大小。這是分母相同的情形。
若分母不同,如2/5和1/3比較大小,只要掌握了轉化分母相同的方法,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讓學生知道化為相同分母的必要性以及化相同分母的方法就成為進行分數大小比較的關鍵了。這時,我們可以借助1/2=2/4=3/6來類比,2/5=4/10=6/15=8/20和1/3=2/6=3/9=4/12=5/15,這是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換了分母,但分數的大小值沒改變。在轉化中,找出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來,6/15和5/15,易知6/15>5/15,從而能得2/5>1/3。
再來探究一下分母15的來歷:5變為15是5乘了個3,3變為15是3乘了個5而得,這就引出了找幾個分母的公分母的問題。找公分母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各個分母相乘,但更多的時候會使計算量增大,如能找到最簡單的公分母,計算量就能又小又準確。所以教學中找最簡公分母是分數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分解質因數、短除法等,不要怕麻煩,務必使學生切實掌握,準確運用。
還要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的加減運算。兩人分別吃了一個蛋糕的3/5和2/5,這兩人一共吃了多少蛋糕呢?用數學語言表示為3/5+2/5,由實際看就是一個 完整的蛋糕,即為1了,所以3/5+2/5=5/5=1。強調同分母的分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而當分母不相同時,可通過化為相同分母的形式(即通分)來進行分數的加減運算。
四、理解關鍵詞語,靈活運用分數
在分數的運用上,經常會出現“剩下的”、“幾分之幾”、“幾倍”、“用掉”、“拿走”等詞語,在教學中要緊扣這些字眼。如一根火腿腸先吃了一半,再吃剩下的一半,一共吃了這根火腿腸的多少?學生往往會解成,1/2+1/2=1,一共吃了2/2,即吃完了這根火腿腸,而沒仔細考慮“剩下的”意思。
只有在充分理解題意中的生活意義后,才能運用好分數解決問題。教學中應多通過些分數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加深對分數的理解,并逐漸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提煉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學會運用數學的意識。
參考文獻:
[1]王加虎,《小學數學分數教學方法實踐反思》,《科普童話》,2016年23期
[2]錢學娟,《小學數學“分數”教學研究》,《新課程導學》,2015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