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摘 要: 隨著早教的發展與普及,親子教育成為時下較為熱門的研究話題。作者通過少年宮繪畫涂鴉親子班的實例發現課堂中親子間不和諧的學習關系,究其根源,是家長在親子活動中表現出多種角色,家長在與親子間的溝通方式上缺少方法。對親子活動中家長的角色進行定位,明確家長應以學習互助型角色參與其中,并提出實施策略。
關鍵詞: 親子活動 角色定位 實施策略
一、美術親子活動的現狀
繪畫涂鴉項目作為校外培訓的新興項目。面向三周歲半到四周歲半的兒童招生,以親子班的形式參與教學活動。繪畫涂鴉項目旨在通過摸索、學習各種繪畫材料和工具的特性,豐富他們的繪畫語言,強化繪畫技巧;家長在老師的引導下,和孩子配合一起完成教學。家長在親子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反觀繪畫涂鴉的教學現狀,不盡如人意的現象普遍存在。
片段一:教學活動中,一些家長充當“陪襯”。他們對于老師布置的課堂親子間的互動環節,不僅在回答問題環節而且動手操作都完全依靠孩子。家長參與積極性缺失,與孩子沒有互動合作與交流。課上,家長似乎是個多余的人,只是和孩子硬湊在一起。
片段二:教學活動中,一些家長表現異常積極主動,全場“包辦”。他們把自己當成了孩子,代替孩子進行美術活動,而孩子在活動中沒有實質性的參與。
片段三:教學活動中,家長少參與,但多于言語催促。他們經常說:“你看清老師怎么做沒有啊?”“老師剪了個圓,你動作快點啊!”“你不要再玩了,仔細聽!”“大家都好了,你看你還沒畫好!”等等話語。話語間透露出監督和責備。
從以上三個教學中普遍出現的片段不難看出,一些家長在課堂中表現出的過分積極的參與、冷漠陪襯、帶有情緒的言語催促影響了繪畫涂鴉親子課的效果,違背了親子課調動家長積極性、開發孩子的潛能和注重親子間的互動與情感交流的設計理念。
二、家長角色定位不明確的因素
親子教育是指以親子關系為紐帶的父母與子女一起參與、共同提高的一種科學育兒的教育形式①。親子教育強調親子間通過互動實現情感溝通,促使子女健康人格的形成,父母素質的提高。在美術親子課程中,參與美術活動的有老師、家長與孩子。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老師應起到指導作用,結合上文所提到的材料,不難發現,在美術親子課程中家長的角色定位出現了問題。角色是指個人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相應的社會身份和社會地位。在親子課上,老師應指導家長,讓他們認識到在美術親子課堂里家長角色定位的重要性。筆者思考家長角色定位不準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對待幼兒早期教育具有功利性
當下,家長為孩子在教育上的投資可謂是不惜血本,各種高額消費的早教班、親子班被家長所追捧,一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知讓多少家長陷入了瘋狂與無奈。在這種社會現象的背后,體現出家長的功利心,希望孩子能學有所獲,超越其他同齡人。當金錢付出獲得不了回報時,則會把問題歸因于孩子身上,且不知家長也是需要肩負起學習責任的。少年宮的繪畫涂鴉班學員都是低齡兒童,在興趣項目的選擇上較為狹窄,美術活動是幼兒喜愛的一種教育活動,美術教育被認為是培養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很多家長將此項目作為選擇的對象,但是一些人只關注到這一項目能帶給孩子什么,而忽視親子課程中自己的角色。
(二)親子關系的建立需要時間的積累
繪畫涂鴉親子課需家長陪同,時長為一個小時,考慮到父母白天的工作,將課程時間主要安排在雙休日或工作日的晚上。但是,仍有家長由祖輩或者其他親屬替班陪同的現象。據不完全調查,在一學期十五次課中,每班能固定父母其中一名參與陪同的不過半數,整學期課程由祖輩代勞的情況時有出現。親子教育是一個連貫性的過程,家長參與其中的目的是和孩子互動配合,而不僅起到接送、看管作用。祖輩參與親子活動也會影響親子教育的效果,從現實課堂中不難發現,祖輩總是表現出一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覺,相反,他們還希望孩子在繪畫中能不落人后,有時心急之下包辦孩子應該做的事情。此外,對于家長經常更迭的學生來說,表現出他們與家長溝通存在一定的障礙,親子間無法建立默契,使得家長的角色不能在一次次的親子活動中進行反思與重新審視與修正,老師對家長的引導也會覺得力不從心。
(三)課程單一化影響家長參與的積極性
針對三周歲半至四周歲半的幼兒,繪畫涂鴉親子課的課程內容分為兩期,前一期主要圍繞點、線、面和不同形狀的表現,后一期主要體現色彩的啟蒙與表現。課程中接觸到多種繪畫工具與繪畫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認知、手部精細動作及社會行為四個方面的能力。但是,老師通過與家長的溝通發現,課程內容與教學形式略顯單一,使得他們參與親子活動的興趣大大減弱。再加上家長之間認知水平存在差異,部分家長將親子課當成一種責任和義務,只起到陪同、看護的作用。家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降低直接關系到親子課中家長角色的定位。
三、家長角色的定位與實施策略
美術親子課程中家長對角色的定位需要經歷從角色的占有、角色的認知到角色的實踐的過程。角色的占有自親子踏入課堂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角色的認知需要一個過程,通過老師傳達給家長,讓家長按照一定的角色制約的因素進行配合。家長對角色的認知程度影響到對角色的實踐情況。筆者通過與家長的接觸與課堂反饋,發現現有家長的角色有監督型、陪同型、學習型三類。監督型家長無形之中提高了自己的地位,疏遠了親子間的感情,不利于開展親子活動;陪同型家長多表現不積極,對親子活動漠不關心。學習型家長在親子課中表現較為積極,將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的地位,但部分學習型家長表現出過于積極參與,忽略孩子學習者的地位,也是不可取的。因此,提倡家長應采用學習互助型角色更妥當,學習互助型角色既強調了家長在活動中應采用積極主動學習態度,又要求在活動過程中能有效地關注并完成親子間的互動。為在美術親子課程中發揮家長的學習互助型角色作用,可以采用以下三點策略:
(一)改進課程,提高興趣,讓親子參與活動更加積極主動。
繪畫涂鴉項目課程需要進行適當改進,在課程的難易程度上需要更加貼近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例如:在剪貼畫的過程中,由于表現的對象過于復雜,需要完成的工序過于煩瑣,以致影響幼兒的情緒。其次,在繪畫的工具材料上可以豐富,現有的繪畫形式平面化的色彩較濃,這就脫離了實際生活,無法引起親子參與活動的興趣。可以嘗試采用塑形性較強的材料,如橡皮泥、黏土類的材料作為教學資源,通過直接觸摸進行美術創作。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一些廢舊的原料,作為拼貼畫的補充;厚水粉和油畫材料的嘗試有助于增加孩子對體積感的直觀感受。美術的立體化色彩比重加大,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在課程設計上突出對親子課中親子間活動的分量、分工、活動形式和活動的評價。教師應給予活動充分的時間,考慮家長和幼兒的差異性。教師還應組織多種形式的親子交流,尤其要關注小組合作式的親子間的交流,從而促使家長間相互學習。教師應營造評價的氛圍,讓參與活動的全體人員都有機會對于親子活動中的每個個體進行評價,增強家長的參與性。
(二)家長是親子活動中的學習者,學會觀察與指導。
在親子課程中,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家長應該給予孩子足夠尊重與關注。從課程中,家長應該在情感上觀察他的發展方式,發現孩子對哪些方面比較關注,并有意識地作為交流的契機,引導孩子在重復行為中獲得成長。因此,家長應該成為孩子行為的觀察者、情感上的支持者和快樂的分享者,對孩子發出的信息及時回應,營造較為寬松的創作氛圍。心理學家皮亞杰強調:“兒童是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通過主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而獲得心理上的發展。”在親子活動的互動中,家長學會指導孩子,主要學會如何在互動中注意自己的行為。注視,在眼神上給予肯定與支持;提醒,家長適度地幫助孩子進行思考;身教,潛移默化的方式;稱贊,對幼兒的表現給予擲地有聲的肯定的反饋;妥協,家長在指導過程中要學會妥協,在親子間的溝通過程中智慧地選擇妥協,并不加指責之言;警告,對于幼兒在活動中的一些危險動作要加以制止,并及時警告。家長通過學會觀察拉近與孩子的距離,通過自己行為的控制與約束,對孩子的活動進行互動與指導,從而營造寬松愉快的氛圍。
(三)家長在親子活動中教育能力的提高保證了角色的鞏固。
家長持續不斷地以學習互助角色參與親子課堂后,學會尊重幼兒的想法,尊重他們的選擇、協商和決策的權利,家長在親子間的一次次互動中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修正與改進,從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家長學會了仔細聆聽幼兒的心聲,尊重幼兒的想法和觀點,能有效地對幼兒的主動行為和建議給予合理的反饋。他們對幼兒進行創造性繪畫和表達能力表示出信心。家長教育能力的提高是家長在親子活動中角色重要性的表現,讓家長肯定自己扮演的角色,促進家長在溝通和合作中繼續以這種角色不斷地改進和提升自我。
四、結語
回顧親子課上不和諧的三個片段,家長對孩子不當的處理方式,傷害了他們幼小的心靈。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任何人的私有財產。家長可以通過親子間的交流和互動拉近雙方的距離,家長應該在親子關系的建立中做得更多一些。良性親子關系是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通過已有的親子課程,家長認識到自己角色的重要性,試著關注自己孩子的喜好,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改變對孩子的態度,并在活動中學會與孩子溝通,從而對孩子更加尊重,促使親子間慢慢建立良性親子關系。
注釋:
①楊鳳琴.親子活動中家長的角色定位[J].小學科學:教師,2013(03).
參考文獻:
[1]W. Lambert Brittain,著.陳武鎮,譯.幼兒創造力與美術——康乃爾大學五年的實驗報告[M].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1.
[2]Joan Packer Isenberg & Mary Renck Jalongo,著.葉平枝,楊寧,譯.創造性思維和基于藝術的學習——學前階段到小學四年級(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楊鳳琴.親子活動中家長的角色定位[J].小學科學:教師,2013(03).
[5]劉丹.親子教育機構中家長角色認識的調查與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2(4).
[6]韓云云.校外美術親子活動中家長的角色意識及影響[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