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賀+李迎春
【摘 要】本文針對鞍山市重點高中教學進行調查發現,在當前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比如: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主觀意識不強、教師素質令我們擔憂、學校場地局限等等,對此,本文在調查鞍山市四所重點高中的同時,找出鞍山市重點高中體育教學現狀,提出合理建議與意見,旨在為全國中學體育教學提供必要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重點中學;體育教學;現狀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鞍山市區四所重點高中學生。
1.2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在中國知網與中國期刊網上查閱國內外有關高中體育教學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與分析,為本文提供理論基礎。對學校體育的研究文獻進行整理,梳理出影響因素的各項指標,進行歸類和總結。
1.2.2 問卷調查法:對鞍山市四所重點中學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共500份,回收492份,回收率98.4%,480 有效回收率97.6%。
1.2.3 數理統計法:運用SPSS20.O統計軟件對研究所獲得的調查數據進行處理分析。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關于鞍山市高中生對當前體育教學課程安排是否滿意的調查分析
其中不滿意占58%,滿意占23%,非常滿意占10%,無所謂占9%。
2.1.1 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由上述可見,大部分學生不滿意現在學校對于體育課的安排,當代高中生有不拘一格、崇尚自由等特點,傳統的教學為學生制定統一的學習目標,忽視學生的個性化發揮,用同樣的體育方法,對性格迥異,身體體能有著千差萬別的學生,做同樣的體育項目,這種單一的,機械化的教學使學生喪失學習的主動性,壓制學生的學習勁頭。
2.2.2 傳統教育忽視與學生的溝通。國家非常重視當代高中生的心理狀況,所以加強高中生思想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高中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日漸成熟的最后階段,學生的思想,處事原則在這一時期逐漸形成,他們已經不再滿足于被動的聽課,被動的進行體育訓練,傳統體育教學只注重學生的身體鍛煉而忽視學生的心理建設,老師與學生之間機械化的形成“傳授知識”與“接受知識”這種狀態。與學生追求豐富多樣的體育鍛煉需求相脫節。
2.2 關于鞍山市重點高中生忽視體育學習的調查分析
2.2.1教師要求:一中100人,占83%;三中90人,占75%;八中80人,占67%;鞍鋼高中80人,占67%。
2.2.2學習文化課:一中10人,占8%;三中15人,占12.5%;八中15人,占12.5%;鞍鋼高中30人,占25%。
2.2.3其他:一中10人,占8%;三中10人,占8%;八中25人,占21%;鞍鋼高中15人,占12.5%。
從上述調查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參加體育課是因為老師要求,高中是學習的特殊階段,其學習成績的好壞直接關系著他們的未來,所以不論家長或是班主任都希望學生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學習文化課當中,這也是應試教育下導致的,他們認識不到體育的重要性,意識不到體育對于開展學生素質教育的推動作用,故而,大多數的體育課被班主任強行占用,休息時間難以得到保障。學校在制定教學計劃的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周全,讓整個教學計劃在實施的過程中只是隨意的進行,高中一味強調升學率,加強文化課的安排與學習,學生承擔著巨大的學習壓力,家長與班主任忽視體育的重要性,導致體育教師失去教授課程的動力,馬馬虎虎的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這樣的狀態循環往復,其后果可想而知。
2.3 關于鞍山市重點高中體育場地數量的調查分析
我們國家要求,每所小學需要購置2萬元體育設施,初高中的標準是3萬元,全國達到這個標準的學校非常少,一些貧困山區的小學,甚至連個籃球場都找不到,不少學校受場地限制,連必要的操場和跑道都沒有。鞍山市第一高中、第三高中、鞍鋼高中、第八高中擁有體育活動場地的數量為1、2、1、2,盡管數量沒有突破零,但是這樣的結果也是令人撓頭的一件事,學生們擁有一個符合標準的活動場地成了夢想。
3有關鞍山市重點高中體育教學的對策與研究
3.1 完善教育體制改革,重點改善教育方式方法
要轉變教學方式與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式的、守舊的教學模式注重體育技能的培養與訓練,新興的教育體制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心理建設,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主動學習的習慣。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教師應該與學生近距離接觸,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轉變教學手段,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有效教學,在授課當中穿插游戲進行教學,設定合理要求,因材授教,貫徹教學目標用新式教學理念來改進教學。一味地追求效率是錯誤的,需結合實際情況,吻合當前高中生的心理變化,靈活教學。
3.2 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
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最能證明興趣與學習之間的關系,濃厚的學習興趣會激發學生專注學習,學習的興致提高了會反作用于興趣,二者像螺旋上升的樓梯,促進彼此的提升。
3.2.1 培養融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熱情,使他們逐步消除對學習的各種不良心理。與此同時,教師陽光、自信的教學態度,大公無私、正直無偏袒的處事原則同樣會贏得學生的喜愛,教師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脾氣秉性,為他們盡力解決所有困難,付出真心與自己的學生交朋友,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班級就像家一樣溫暖,思想上的一致,必然會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從而形成自主學習的氛圍。
3.2.2 學會合作,才能共贏。很多體育項目都離不開合作,例如:田徑、籃球、足球。當今社會,合作共贏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趨勢,不論是企業,單位,甚至國家,想要在大環境下求得自身發展,都離不開與他人的合作。智者借力而行,通過合作創造價值,取長補短,實現雙方乃至三方的利潤最大化。
3.3因材施教,找準自己的目標
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勢必導致體育訓練的結果大同小異,所以應當找準自身定位,使學生知道,結果超越以往的自己就好。學生就像萌芽狀態下的幼苗,需要家庭與社會的精心呵護,它的生長需求是不同的,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生長背景,成長環境,掌握每個學生的秉性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條件;根據每個學生的差異,有針對性的教學是全面實施因材施教,讓學生找準自己目標的根本方法。
4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鞍山市四所重點高中59%的高中生對于當前的體育課程的安排都不太滿意,主要因為教學模式過于單一,現在還沿襲著過去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方法一味追求學習成績,忽視與學生的溝通。
4.1.2應試教育導致學校與家長一味地追求學習結果,按成績說話,不重視學生自身感受,拒絕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
4.1.3關于鞍山市重點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素質的調查分析顯示,具有專業資質教師的數量過少,導致鞍山市重點高中的體育教學水平不高。
4.1.4鞍山市重點高中體育場所數量不多,阻礙了體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4.2 建議
4.2.1鞍山市教育局等教育相關部門應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的腳步,轉變教學方式與方法。
4.2.2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注意培養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懂得團結才是力量,只有合作才能共贏。
4.2.3合理安排課上授課與課下活動相結合,因材施教,根據不同性格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
4.2.4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授課語言要生動、形象,簡單明了。
參考文獻:
[1]楊寧.無錫市市屬學校體育資源與社會共享的現狀分析[D].蘇州大學,2014
[2]何光銀.重慶市萬州區全民健身路徑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3
[3]黃群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困境及對策[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05)
(指導教師:李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