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卉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遙感監測技術現有的應用實踐,總結了遙感監測技術在環境教育當中運用的可行性;同時結合互聯網平臺信息傳遞、處理的便捷性,提出了基于遙感和互聯網技術開展青少年環境教育實踐活動,旨在探索前沿科技運用于環境教育實踐活動中的可行性。進一步討論了遙感和互聯網技術應用于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優勢及環境教育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遙感;互聯網;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由于遭受到人類的破壞而日趨惡化,環境問題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對比目前世界各國環境教育的發展及成果,我國的環境教育雖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本文有幸對此展開了初步的嘗試和研究,深刻體會到以遙感技術作為工具,以互聯網作為載體開展的新型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與傳統環境教育的巨大區別,現就此展開我對基于遙感和互聯網技術的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的一些想法與認識。
一、遙感技術輔助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的特殊功能
1.什么是遙感技術
“遙感”,顧名思義,就是遙遠地感知。我們常說的遙感技術發源于20世紀60年代,早期人類利用電磁波理論,應用各類傳感器遠距離對目標所產生的電磁波、輻射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并以此為依托最終成像的一種綜合性技術。廣義的來講,遙感泛指一切無接觸的遠距離探測方式。
在傳統的環境教育過程當中,書本中所描述的知識、內容對于學生而言是抽象的,不具體的。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理解知識要點,老師往往通過各類媒體收集信息,亦或是組織學生進行校外實踐活動。學生們在信息采集的過程中,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創新的火花,十里鋪小學的降塵減噪小發明獲得武漢市創新發明比賽一等獎。
2.遙感技術在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應用優勢
另外,我們可以基于互聯網組織學生搜集一些遙感圖像,加強學生之間交流,并嘗試用收集的資料進行判讀、分析,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的平臺會更開闊。
“遙感”,顧名思義,就是遙遠地感知。人類通過大量的實踐,發現地球上每一個物體都在不停地吸收、發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種人類已經認識到的形式——電磁波,并且發現不同物體的電磁波特性是不同的。原始圖像被地面站接收后,要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處理,才能提供給不同的用戶使用。
二、基于遙感和互聯網技術的環境教育方式——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
隨著青少年環境教育對學生實踐活動研究的深入,我們科學、準確地界定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的概念與內容,把握好實踐活動與學科課程的關系,推進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對全面、客觀地認識開展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在學生全面發展和形成一個大生態觀的重要意義,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人們在對待青少年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概念的認識上、觀念上存在的不確定性、非科學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青少年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的健康持續推進,影響了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效性。基于對青少年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研究的較為廣泛的教學形式是以學生為主體、學校為依托、社會為舞臺的廣泛教學形式,漢陽區青少年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推陳出新,提出基于遙感和互聯網技術開展青少年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
1.網絡普查
利用網絡搜索服務平臺,按照自定義搜索的規則,7×24小時在互聯網中搜索近期發生的環境狀況變化,將搜索到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并定期進行提醒和報告。該階段主要包含三種邏輯設置:
(1)關鍵詞邏輯設置:主要對預設關鍵詞在一定有效期內進行匹配,可以通過環境教育的課堂實際需求對搜索類型、來源等進行自定義和優化。
(2)搜索報告邏輯設置:主要是對關鍵詞搜索結果進行提醒和報告,以便更快的將獲取信息提交給使用者。
2.大數據分析
考慮到互聯網信息的復雜性,互聯網普查必然會產生大量的無效信息,這類信息簡單的計算機程序難以對其進行區分,如若采取人工判讀和篩查則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使用大數據分析對網絡普查階段產生的環境監控報告進行篩選,從信息來源的可信度、信息瀏覽的次數、信息搜索的次數以及往期信息的可靠性等多個方面,對網絡普查的結果進行大數據分析。同時從環境監控報告的時效性、關注度、嚴重性等方面進行綜合判斷,選擇一些適合課堂所需的環境咨詢,制作形成重點遙感監測的清單。
3.遙感重點核查
遙感重點核查的是對大數據分析當中得到的重點遙感監測清單中的每一個信息,利用遙感對信息內容中所提及的區域進行監測,并編制形成相關的監測報告。其主要流程是:從每一個重點環境狀況內容中提取發生的時間、地點等相關信息,然后根據這些信息收集合適的遙感數據,并進行數據預處理、遙感解譯和信息提取等工作,最后從環境狀況報告的內容和遙感監測的結果兩個方面,編譯為圖文并茂的環境信息報告。
參考文獻:
[1]張晶香.遙感輔助環境教育的功能分析及其應用對策[J].生物技術世界,2013,0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