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淑琴
摘 要:鄉村電視節目傳播與當下的社會現狀密切相關。在建構和諧社會的前提下,在新農村建設的基本發展思路之下,幾乎每個人都意識到了鄉村發展與城市的融合問題。中國的農村發生了巨變,鄉村電視節目也應緊跟時代步伐。網絡電視、IP電視、手機電視、樓宇戶外電視、車載移動電視等新型媒體迅猛發展,農業電視傳播也應積極利用之以實現多元覆蓋,擴大影響力,最終達到服務三農,溝通城鄉,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實現國家科學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三農”;電視節目;傳播;思考
緒論:長期以來,在不少業內人士和觀眾的心目中,農業電視頻道節目就是指電視媒體專門針對農業、農村、農民(包括農民工)設置的對象性節目,具體來說其題材是農業、農村、農民(工),而其目標受眾群是農民(工)和農村居民,至多包含從事涉農產業、農業管理、農業科研的人士。
一、電視媒體與“三農”的宣傳
我國是一個農村人口占多數的農業大國,“三農”問題在我國有著重要的地位,近幾年來一直被列為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如何,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如何,對于能夠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舉足輕重,當前,解決“三農”問題已成為中國現階段的重中之重、為政之首。
二、“三農”電視節目的新媒體搭載
1.從農業電視傳播的角色與定位談起
三農問題的解決無法僅僅依靠三農內部的力量解決,它需要全社會的理解、支持和投入,農業電視傳播在題材上以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體,但觀眾不僅僅是農民而是全社會。目的只有一個:服務三農,溝通城鄉,以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實現國家科學發展。
農業對于國家安定具有重要的保障功能,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農業基礎不穩,國民經濟不可能穩定。農業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基礎產業,既有食品保障功能原料供給、就業增收、生態保護、觀光休閑、文化傳承等功能,又是弱質產業,具有“產業缺陷”:既受土地和經營規模的限制,又受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的影響,農業的經濟收益集中在最終產品上,而農產品的消費彈性較小,多一點消費不了,少一點又顯得短缺與緊張。同時農產品的生產周期相對較長,不僅難以立竿見影地得到收益,還難以轉產。
2.農業電視傳播進行新媒體搭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
首先,網絡電視、手機電視、樓宇電視等新媒體途徑收看電視的行為越來越普遍,為了盡可能地占據各類觀眾,發揮農業電視傳播服務三農、溝通城鄉的作用,必須實行農業電視傳播的新媒體搭載。
其次,農民擁有的新型媒體正在逐漸增多的現實,農民流動性的普遍,也向農業電視傳播的新媒體搭載提出了要求。據國家統計局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的主要數據公報,可以得知我國農民家庭擁有手機的數量已經較多,而目前手機產品的更新換代很快,價格也在逐年下降,帶有照相、攝像功能的手機已經進入有家庭成員在外打工的農民家庭,而帶有手機電視功能的手機價格下降得也比較快,根據電信產品的發展趨勢,農民通過手機電視收看電視節目將逐漸成為可能。
第三,農業電視傳播是專業化的傳播,反映的是三農領域的問題,廣告吸納能力相對較弱,農業電視節目不僅有自己的市場,而且利用新媒體搭載,農業電視節目完全能夠積少成多,積聚較大的觀眾群,形成較大的社會影響力,最終帶來可觀的效益。大量電視節目,包括農業電視節目在網絡上的高點擊率及其在線下的影響力飄升、收視率和經濟效益豐收就是典型說明。
第四,在新媒體普遍運用的情況下,有時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不會直接導致相關輿論的生成,而是通過各種新媒體以人際傳播的方式被繼續傳播,附帶上情感和傾向,從而形成關于某個問題的輿論。
最后,傳統電視的信號覆蓋方式造成了地方電視臺的農業頻道、農業欄目和節目無法在異地收看,覆蓋范圍受到很大的局限,影響力無法拓展。而新媒體尤其是網絡的出現,使得地方的農業電視節目也可以通過網絡被異地人群收看到,從而能夠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
三、農業電視傳播進行新媒體搭載的方法分析
農業電視傳播的新媒體搭載使得農業電視傳播可以超越時間、空間、人群的限制,最大程度地擴大影響力,從而有力地服務三農,溝通城鄉。當然,在具體的新媒體搭載工作中,農業電視傳播也必須研究各種新媒體的特性,綜合考量各種新媒體所在時空及其接收人群的特征,因“媒體”制宜,為之提供最為適合的農業電視節目。而各新媒體也會從自己的媒介特性出發,選擇播出適合自己的農業電視節目。
我國的農業電視傳播既必須讓廣大從事大農業概念的農民獲得致富信息、農業科技信息等各種信息,獲得適合他們生活生產特點的娛樂,發揮電視傳播對于農業、農村、農民自身發展的重要作用,同時我國的農業電視傳播也應面向全社會來辦,以便城市市民及其他行業人士了解農業、農村、農民,在城鄉之間、各區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讓全社會共同關注三農并解決三農問題。
參考文獻:
[1]畢美娟.電視對農節目發展方向研究-以山東省杜集鎮為例[D].2011.
[2]黎藜. 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報紙的困境與出路[J]. 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2(12).
[3]陳小娟.制約對農電視傳播的原因分析[J].武漢:大連海事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3-2.
[4]崔保國.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 (2014)[H].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4-3.
[5]駱昌碧.對新農村建設中廣播電視宣傳工作的思考[G].新聞研究,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