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輔星
摘 要:初中物理實驗,往往都會與實際相結合。就像生活中,聲音無處不在,不同的聲音,表達出來的意思是不相同的。當然,實驗也是一樣的,相同的實驗,不同的表現形式和不同的環境變化,表達的內容、反應的知識也就不同。實驗的目的是把一些與生活相關的知識以簡單的形式表現出來。
關鍵詞:貼近生活;結合實際;拓展知識
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和提高,我們所處的環境和周圍的科技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學生也是一樣,跟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改變。所以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實驗出發,從而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并與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相結合,表達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物理實驗與生活息息相關
眾所周知,聲音是由物體的震動產生的。沒有震動的物體,聲音是發不出來的,而且沒有媒介的傳播途徑,我們也是聽不到任何聲音的。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發聲,聽聲的現象。從物體發出聲音,聲音通過空氣傳播,傳到我們耳朵里,耳朵里由于耳膜的震動,我們從而聽到聲音。因為我們每天都在說話,每天都在與人交流。就這一個簡單的現象,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知識,通過這些物理知識,我們發現任何的事物的存在與生活都是密不可分的。
以聲音實驗為例。拿一把鋼尺,在木桌子的一端,用力敲擊它。通過鋼尺與木桌敲擊,我們會聽到聲音。我們用不同的力度去敲擊它,力度越大,發出的聲音也就越大。就好像我們說話一樣,我們聲帶震動幅度小時,我們說話的聲音就會小,反之,我們聲帶震動幅度大時,我們說話的聲音就會變大。這個實驗反映了兩個物理知識點。第一,聲音是由物體的震動產生的。第二,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聲音的強度跟物體的震動有關,當物體的震動強時,聲音也就會變大。我們還同樣用這把鋼尺,分別握住鋼尺的1/5,1/3,3/4處進行敲擊,我們可以發現,鋼尺振動部分的長度不同,聲音高低也不相同。物體振動的頻率越高,聲音的音調也就越高;物體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的音調就越低。一個很簡單的小實驗,映射出無限的知識力量。
二、實驗與實際相結合
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為了探究未來世界,我們需要領悟不同的事物帶給我們的奧秘。我們分辨事物的能力與生俱來。就好比:我們天生就會通過不同的聲音,分辨不同的事物。幼兒時,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是我們會通過父母說話的聲音,判斷出我們自己的父母。這就是天生的認知能力。長大以后,這種能力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實驗:課堂上,首先我們隨便找一名學生,蒙住他的眼睛。讓他聽不同的聲音。然后我們再找班里的另幾名學生,隨便讀一段文字,我相信只要認識他的人,都會認識他們的聲音,知道他們都是誰。同樣,我們在教室里,會聽到各種不同的環境聲音。比如:板書時,粉筆摩擦黑板的聲音。圓珠筆掉落在地上的聲音。操場上拍籃球的聲音,下課鈴響的聲音……這種識別聲音的能力,我們好像覺得都是很普通的,但是在這里,我想告訴大家,實驗本身其實就是很普通的,都是與實際我們所處的環境相關,根本沒有那么復雜,只是我們自己把它復雜化。我們為什么會天生區別聲音的不同?那就是音色。音色是指聲音的感覺特性。不同的人聲和不同的聲響都能區分為不同的音色。提起音色,大家可能會懵懂,百度上一查找,你會發現音色折射出來的東西太籠統,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實驗往往賦予給你更簡明、直白的體現。實驗的效果立竿見影。
三、創造發展條件
物理的本質在于觀察與實驗。實驗是基礎,在學習中找尋答案。初中物理實驗的方法:觀察法,控制變量法,等效代替法,轉化法,累計法,類比法,圖像法,理想化方式,對比法。方法的確是有很多,能讓學生在實驗中愉快地掌握知識,并且能擴展知識,不但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更完整地把知識拓展全面,讓學生不但能享受學習的過程,而且會有濃厚的學習氛圍。
學生一方面喜歡做實驗帶給他們的新鮮感,另一方面想探索未知領域。中學時期,學生處在青春期,都想表現自己,得到大家的認知,贊美。我們以這一點作為突破點,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有的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強,那就在實驗中給學生動手的機會,讓學生成為老師,把自己觀察到的、自己學到的、領悟的知識傳授給大家。比如:連接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給學生2個小燈泡(含燈座),3個開關,電源(6V 0.5A),電壓表,導線(若干)。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實踐,我相信學生互相學習要比老師動手講解好得多。只有在實踐中,學生才能夠掌握真理,畢竟書本上的好多知識是抽象的。當大家玩得正起勁的時候,我們把兩個燈泡中的其中一個換掉,換一個已經被損壞的小燈泡,進而如何區別短路和斷路,也就順理成章了,既學習了知識,又在實驗中提高了動手能力。比如:音色不但是物理中的重要課程,而且也是聲樂中的重要篇章。現在的學生個個身懷絕技,但部分都會有特長。每個班少不了會唱歌,會樂器的。這時,實驗就是讓學生大顯身手的時候,把自己的特長拿出來,看似是在玩,其實是在學習更寬廣的知識領域。不同的樂器音色也是不一樣的,唱歌也會分通俗、民謠、搖滾。所以他們的音色也是不一樣的。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又能讓學生學到書本里學不到的知識,何樂而不為。其實這就是實驗,實驗本身就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