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承勇
摘 要:所謂的“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更加注重的是在教學中學生的地位,以培養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引導為輔。同時,近幾年來不斷實施的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充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就初中物理教學進行探討,看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希望能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物理;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培養
一、創建教學的情境,合理設置問題導入,激發學生的探究
興趣
如果學生對一件事物感興趣,不用教師說他們也會沉迷其中,但是如果他們對一件事物不感興趣,無論教師如何強迫,教學效率都很難提升。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就要保證學生對物理知識感興趣,創建教學情境并合理設置問題導入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一。舉例而言,在進行《聲現象》這一章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提前從網絡上搜集一些跟聲音的產生、傳播有關的圖片或者視頻吸引學生的興趣,等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吸引上來之后,教師可以合理地設置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例如,“我們觀看了這個視頻,那么大家知道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嗎?它的傳播又依靠了什么呢?我想大家預習完教材之后會給我一個準確的答案。”教師利用這種形,式既能吸引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自主學習,這種教學方式無論是對物理教學的效率還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都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
二、生本教育,充分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習慣于把自己作為課堂的中心,他們往往在教學時不允許學生提出不同的意見,并強迫學生把自己講解的內容全部記住。這種教學的形式課堂氛圍非常沉悶,更不要說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了。因此,在現階段的物理教學中,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課堂的中心進行教學。我們拿《物態變化》這一章的內容舉例,教師在教學時不要直接告訴學生什么是熔化和凝固,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等等,而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等學生預習結束之后,針對這幾個問題詢問學生的看法,從而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度,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而不是“灌輸”。這種引導學生自主預習并與學生一起探討、總結的教學模式就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它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在教學中的中心地位,強調的是學生自己對教材進行解讀,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提升學習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初次接受物理知識,他們的物理學習能力尚處于培養的初級階段,如果無論多么困難的知識點都要求他們進行自主學習的話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成立合作小組,在遇到有難度的問題時重點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舉例而言,在進行“串并聯電路”的教學時,很多學生一旦遇到混聯電路就無從下手了,面對這個情況,教師可以總結出四五種不同電路連接的類型,讓學生成立合作小組,對每一種類型都進行探究、總結,從而引導學生在小組內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混聯電路的解題思路。這種集合小組的智慧解決物理上的疑難問題的方法就是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它有效避免了學生由于學習能力不足而無法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同時也能從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總結能力。因此,在現階段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小組合作的模式進行教學。
四、利用物理實驗,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實驗是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很多教師在進行物理實驗的教學時往往是直接演示給學生,自己進行操作讓學生觀看,或者是直接播放一個實驗的小視頻讓學生看,學生根本無法參與到實驗的過程中,探究的能力自然也就無法得到提升了。因此,在進行物理教學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實驗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自主實驗提升物理的學習能力。同時,教師也要切記在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時候,不能讓學生一步步按照教材上的提示去做,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根本沒有得到開發。因此,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說出實驗中有哪些注意事項、應該如何進行操作等,等學生探討結束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獨立做實驗,從而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物理學習能力。
隨著近幾年新課程標準的不斷實施,素質教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在教育中越來越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那么在這樣的形勢下,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我們應該如何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今天我們就這個問題做了一下探究,希望能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同時也相信我們的物理教學質量會越來越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越來越高。
參考文獻:
[1]劉小棟.初中物理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8).
[2]王慧.論初中物理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方法[J].學周刊,2014(1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