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寒凝
摘 要:初中化學作為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學習化學基礎知識將為學生打開一扇通往化學世界的大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遇到一個教學難題,就是如何讓學生保持對化學的新鮮度,燃起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根據多年的化學課堂教學經驗,與大家分享如何創新教學模式,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化學學習注入熱情,引導學生在化學世界中盡情探索。
關鍵詞:初中化學;學習興趣;教學方法
興趣是學生求知的動力,是一切學習的情感基礎,學生對一切新事物總是持有巨大的好奇心。剛接觸化學課的時候,學生的學習熱情總是很高漲,對一些化學現象感到好奇,并總期待能進行化學實驗,這一切都來源于“好玩”,但隨著越來越深入地學習,開始接觸各種化學概念、符號、公式后,學生逐漸發現化學知識越來越抽象、越來越晦澀難懂,嚴謹的化學實驗也沒有想象中“好玩”,慢慢對化學學習失去興趣,學習成績自然下滑。所以,教師想要提高課堂效率,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需要先分析學生對化學課不感興趣的原因,無非是“聽不懂”和“不好玩”,只要教師能解決這兩個問題,將學習內容簡單化、通俗化,讓學習氛圍變得生動有趣,用學生喜愛的方式打造“好玩的化學”,學生自然會愛上化學,主動學習化學并能學好化學。
一、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增無減,誘導學生探索學習
讓學生對一件新事物產生興趣不難,難就難在如何將興趣穩定化,使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從表面到內化,從心底愛上化學,并且樂意接受枯燥的化學理論知識,讓自己有更大的能力去探索化學世界。
1.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初中學生總希望能得到外界的認同,有著較高的自我期待,總
有想“改變世界”的幻想,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偶像崇拜,這一時期正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最佳時期,教師可利用學生崇拜偶像的心理,結合教材向學生介紹化學家探索化學的軼事,介紹化學發展史,介紹化學家對現代化建設作出的貢獻,讓學生感受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等,在故事中進行情感滲透,讓學生打心底里認可化學,萌發學好化學、為人類社會做貢獻的情感意志。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增強,才有可能保持學習的熱情。
2.多方面調動起學生的感官
在化學學習中,教師要提供給學生更多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讓抽象的化學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既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又能在實踐中得到成功的體驗并感受化學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習熱情。達成這一目的最好的手段,就是組織化學小組進行化學實驗。比如學習了“著火點”這一內容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驗,探索各種化學現象背后的原理,如做“燒不著的手帕”“玻璃棒點燈”等實驗。另外,還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將靜態的課本知識動態化,直觀地向學生展示化學運動。這些教學方法的開展不僅幫助學生克服了對化學學習的畏難情緒,感受化學學習的樂趣,還誘導學生主動探索化學奧秘,培養了學生的化學素養和能力。
二、幫助學生建立問題意識,通過化學問題引發探究興趣
在傳統教學課堂中,“一問一答”是主流的教學模式,只有教師提問了,學生才被動地思考,對問題的探究是“任務式”的,而且無論是問題還是答案都脫離不了教科書,“標準化”讓師生的課堂互動顯得單調乏味,自然很難燃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激活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才有自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可能,學習熱情才能得到提高。
1.創設演示實驗情境
演示實驗不同于動手實驗,動手實驗是一個驗證過程,而演示實驗的要點在于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問題,帶著自我創設的問題進行思考學習。比如在“水加熱沸騰”這一實驗中,教師讓學生對試管底部進行加熱直到水沸騰,觀察放在試管口的玻璃片會發生什么變化。根據看到的現象提出問題,再利用已學到的知識思考、分析、再實驗去解決問題。
2.讓學生發現對比日常觀念和科學概念之間的矛盾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常接觸到一些不符合科學現象的觀念,教師可利用這些非科學的觀念進行“揭秘”,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比如學生小時候都愛看的《大力水手》動畫片,因為大力水手愛吃菠菜肌肉發達,對菠菜含有大量的鐵進行夸張渲染,造成人們對菠菜是世界上含鐵量最高的蔬菜的印象。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對這一現象發表自己的觀點,然后帶著自己的觀點用實驗證明,對比不同蔬菜中的含鐵量,證明“菠菜是含鐵量最高的蔬菜”這一結論的對錯。
總之,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一定要先了解學生不喜愛化學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并在學習中感受化學的魅力,愛上化學。
參考文獻:
[1]耿祥林.淺談初中化學興趣教學法[J].新課程研究,2014(5).
[2]李華寧.巧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習初中化學興趣[J].課程教育研究,2014(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