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智明
摘 要:評價體系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決定著學校教學的方法和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能力素質,傳統僵化、單一的期中、期末評價體系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素質教育,也不適合體育教育教學事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因此,改變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將形成性評價模式融入體育課堂的實踐教學中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結合理論分析和實踐研究相結合的方式,以小學體育教學為例,在對形成性評價的內涵進行簡單的闡述之后,就體育課堂教學中如何應用形成性評價方案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有效應用
一、形成性評價的內涵
形成性評價最早由美國專家斯克里文在1967年所寫的《評價方法論》一書中提出,進而得到了廣泛的討論,最終也在各個階段的課程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相比其他的評價方法,形成性評價是一種注重教學過程和學生提升的評價方法,具有診斷、反饋、激勵功能,同時也具有調整、測驗、矯正教學設計的功能,還具有主題、內容、總結、提高功能,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評價方法,對于學生學習效果、學習主動性的提高以及教師教學效果的提高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形成性評價落實到小學體育課堂實踐教學中去的建議
通過對形成性評價內涵的簡單闡述,這種評價方法是一種不錯的教學評價方法,而如何將其有效應用到小學體育的實踐教學中去就需要一線教師做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我結合自身多年的小學體育實踐教學經驗和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就如何將形成性教學評價切實落實到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實踐中去提出了幾點建議和意見:
1.科學地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
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也就是確定學生體育學習的內容和要達成的目標。所以,要想確保形成性評價能夠順利實施,首先就需要科學地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譬如,體育教師可以在開學之初根據教材的內容進行合理的分層,以學生的特點和實際需求為根本的落腳點,構建有效的學習單元,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差異和特點制定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
2.制定有效的形成性評價方案
形成性評價方案的制定一定要從多個方面著手,要注重關心學生學習態度、情意表現和運動能力等多方面的內容,事實上,這些內容的評價并不能通過客觀的指標來評定,所以在實踐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善于觀察,細心研究學生的表現,并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能力水平及時作出科學、公正的評價方案。
3.科學地劃分形成性評價等次
小學體育教學中評價等次的劃分需要從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兩個基本的方面著手。在整個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遵循先提示、后記錄的基本評價原則。也就是說對于訓練和考核的內容,教師先說出要求和標準之后,讓學生去做,在學生做的過程中觀察學生的表現,對于學生的錯誤及時地提示,并引導學生改正,在此過程中要觀察學生的態度,如果學生聽完仍舊不改,就可以將其記錄下來,這樣累計一個單元,來看學生的整個單元的學習態度,從而以此為依據來制定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案。
4.將多元組合的評價方法落實其中
小學體育教師在使用形成性評價方法開展實際評價工作時,一定要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及時評價和階段評價等多種評價方法結合起來。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評價的過程中不能過多地強調量化,無論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都要及時地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亮點。同時,通過及時評價和階段性評價讓學生及時地明白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在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的過程中,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溝通的力度,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和積極性。
5.在評價過程中注意幾個基本事項
小學體育教師在使用形成性評價方法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基本事項,以提高方法的有效性:一是堅持個性化評價為主體評價,既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時也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評價,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二是注重實踐課堂教學中的觀察與控制,并能夠充分地體現評價資料來源的廣泛性,也就是說教師的評價工作要從多角度、多方面著手;三是提高對學生自評評價方式的重視程度,注重激發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自我審視中發現問題,自我及時糾正,從而實現提高和發展進步。
體育不僅承擔著學生身體鍛煉的重要責任,而且還綜合了精神品質的教育。在新課改不斷深入和發展的今天,其重要性日漸凸顯。而小學體育又是學生體育學習生涯的開端和啟蒙階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模式,推廣并實施形成性評價機制,做到及時評價、及時反饋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這就需要一線教師能夠在掌握其內涵和精髓的基礎上,做到有效應用,不斷探索,不斷研究。
參考文獻:
[1]商陽.北京小學體育教學形成性評價的可行性探討[J].中華少年,2013(17).
[2]王甲寅.體育單元教學過程中形成性評價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2012(S2).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