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梅蘭
摘 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其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并引導學生養(yǎng)成完整的人格。但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且缺乏注意力和自制力,如果僅僅采取枯燥的言行說教方式,很難起到培育價值觀的作用,更無法實現(xiàn)洗禮道德的目的,甚至可能因為教育方式的不當而引起學生的排斥。因此,教師必須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采取豐富的形式來吸引學生,以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探索
在新課改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除了對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教學以外,還需對學生進行三個方面的針對性培養(yǎng),第一是審美情趣;第二是思想境界;第三是道德修養(yǎng),這也讓教師的責任和義務被進一步擴大。
一、通過多媒體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
在小學語文教學不斷創(chuàng)新的階段,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已經(jī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認可和推廣,其能讓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更加生動和形象、具體,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圖畫、抒情的音樂和語言,從而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當學生的內心世界因為多媒體的應用而產(chǎn)生共鳴時,學生便能感受到作者的愛與恨,并產(chǎn)生心靈的共振,繼而實現(xiàn)陶冶情操和主動接受社會主義思想的目的。在現(xiàn)代化教育理念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并不是一味的說教式傳遞,而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逐漸影響學生。比如在學習語文課文《大江保衛(wèi)戰(zhàn)》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一遍課文,讓學生能夠對課文的主要思想有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一些真實短片播放給學生,包括08年抗震救災的視頻和98年抗擊洪水的視頻等。比如在抗洪搶險的過程中,讓學生看到人民子弟兵們在面臨國家和人民危機時,其不顧自身安危、不眠不休,奮戰(zhàn)在災難現(xiàn)場的畫面,讓學生們能夠感受到社會主義子弟兵們的責任與忠誠。在汶川地震中,一位母親為了延續(xù)孩子的生命,用自己的肉體搭建了有限的空間,并付出生命的圖片,讓學生們受到感染和感觸。總之,在多媒體的作用下,教師能夠通過視頻影像和圖片等,帶動學生的情感和思想,讓學生能夠在深化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逐漸感受到美好、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種教學方式比單純的口頭教育效果更加明顯。
二、適當開展情景演練觸動學生心靈
在小學語文課文中有很多的人物形象都是個性鮮明的,學生能夠通過對文章的閱讀實現(xiàn)心靈的觸動,比如董存瑞、狼牙山和黃繼光等,這一個個因為國家和革命而英勇犧牲的人物都能夠感染學生的愛國情懷,教師可以在進行相關課文學習時,通過情景演練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真實的去感受愛國人物在當下的處境。比如在學習董存瑞的課文時,教師首先還是需要先讓學生初步熟悉課文大致內容,然后可以讓學生以主動,或者點名的方式展開情景演練,對課文的具體內容進行演繹。在該過程中,除了主角董存瑞以外,還需要數(shù)名同學扮演董存瑞的占有和敵人。而為了讓整個故事更加飽滿,還可以找出一名普通話較好的學生進行旁白工作,以根據(jù)課文的主要內容來引導故事的展開。在整個情景演練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將扮演人物的情感表現(xiàn)的更加準確,教師需要不斷的給予指導,并結合親身示范,最大化的提高整個演練效果。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表演的學生親生體會主人公當時的心情和情懷,還能讓觀看的學生同時受到渲染,繼而全面的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總之,教師要學會合理應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去引導學生,以通過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去啟發(fā)學生、鼓舞學生,并感染學生,實現(xiàn)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yǎng)目的。相比于小學的其他課文,語文課程在弘揚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是無法比擬的,特別是課文中一些對祖國河山的描繪,為中華崛起而全力以赴的英雄人物,教師都可以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反復閱讀,實際演練等方式,凈化學生的心靈,并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著重展開誠信教育
在社會主義活動中,小學生也是重要的一份子,而很多學生會因為處于不良的道德氛圍和社會環(huán)境,引起誠信的缺失,繼而影響了自己的道德觀和人生觀。所以,在進行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需要意識到社會發(fā)展中和學生的成長階段中,誠信教育的重要性,并將其納入到日常語文教育中。只有學生能夠具備誠信做人的基本原則,才能更好的認識并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能夠進行誠信教育的課文不在少數(shù),比如《釣魚的啟示》,其主要圍繞人的道德和誠信來展開。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學生能夠從作者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中受到啟發(fā),特別是作者放掉鱸魚時內心的沮喪和父親的堅持。在學習完課文以后,教師可以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進行相互的討論,比如該篇文章主要闡述了怎樣一個事情,作者的父親為何堅持要他將鱸魚放回湖里。另外,當課堂學習結束以外,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根據(jù)該篇課文寫一篇讀后感,并讓學生寫出自己所理解的誠信,以及在現(xiàn)實中遇到的有關于誠信的事情進行寫作。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誠信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以貼近生活為原則來豐富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比如讓班級開展一次有關于“誠信”為主的研討會,表揚班上一些在該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或者通過相關演講和辯論賽等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和誠信意識,讓學生能夠在誠信的氛圍下,逐漸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一門教學生認字、識字的基礎課程,其還是傳播和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有效途徑,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疑是目前最合理的選擇和決策,其不僅能夠進一步提高國民教育素質,還能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友善、愛國、誠信的良好素質。
參考文獻:
[1]趙永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20):23-26.
[2]馬君誠.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領下的小學語文經(jīng)典誦讀的實踐研究[J].課外語文(下),2015,(5):21-21,27.
[3]陳麗花.文以載“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19):88.
[4]盧順全.淺析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1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