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摘要:初中數學的學習對學生來說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并且對于學生學習其他的學科起著基礎性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 有效性 實驗
一、創設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保持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帶著親切的微笑走進課堂,在教學設計及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當遇到偶發事件時不要橫加批評和指責,可采用冷處理的辦法解決問題,如此學生會覺得老師既嚴肅又可親,值得信賴和尊敬。課堂上教師的表情,動著形態,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決不可把不愉快的情緒帶入課堂,要用良好教態面對學生。因為教師的教態不但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影響到教師本身的講課興趣。老師和學生之間需要形成一種愉快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師生之間保持平等,這樣就會更好地達到課堂教學的預期效果。
二、將實驗引入數學課堂教學,激發學生探索的積極性
眾多的學科都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之上的,數學也不例外。初中數學牽涉到眾多的定理、公式以及推論等,這些知識都是前人在實驗的基礎之上,有效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而得出來的。雖然經過前人的不懈努力和多年的實踐檢驗被證實是正確的數學知識,但通過教材直接傳授給學生,就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不利于學生將來綜合素質的發展。學生要想掌握知識,還需要通過自身的努力才行,這樣獲得的知識要比教師直接告訴的知識記得更牢固,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也會相應提高。這種學習方法,也可以通過構建主義得到體現。學生學習知識,都應該通過學生自身去構建知識,在構建的過程中,學生也就學到了知識,加深了印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通過實驗的形式去探究或者驗證課本上定理和結論。
三、優化教學內容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也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因此,要改變傳統教學中教教材的固定不變的做法,取而代之以能夠根據學生生活實際主動地去駕馭教材、處理教材。例如,“用分式方程解應用題”的教學,有一道練習:“砌完一道墻,甲獨做6天完成,乙獨做10天完成,兩人合做幾天完成?”要求是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解決這類實際問題的方法,這類應用題和以前學過的整數應用題有相同的基本數量關系,即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關鍵(或難點)在于這類應用題的工作總量要用單位“1”表示。應用題的已知條件沒有直接出現,但學生如果能聯系已學的分數的意義進行學習,教師就用不著按部就班地教,可以先讓學生自己獨立解答嘗試。如學生有問題,設計這樣的題目:“運完360塊磚,甲獨運6次運完,乙獨運12次運完,甲、乙兩人合運幾次運完?”進行鋪墊。在計算的基礎上與“工程問題應用題”進行比較,便于學生找出異同,建構數學模型,抓住解題的關鍵,為學生主動有效學習提供保證。
四、合理創設教學情境
新課程改革以來,多數教師都能在課堂引入時設置大量的數學問題情境,從而讓學生積極地進入本節課數學內容的學習。學生們可以就情境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并通過這些有價值的問題的解決,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但是,我們發現,有些教師是為了情境而設置情境。殊不知,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是教師為了支持學生的學習,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設的教學環境。但這些教師過于注重教學的情境化,沒有注意教學的重難點和關鍵。創設的情境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學生反而被教師創設的情境所吸引,而不能很好地進入學習狀態。教學情境的創設要符合教學規律,要符合教學要求,情境的表現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創設的情境還應與時俱進,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五、創設合作學習機會,增強有效的教學參與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多媒體教學可以迅速地把課程資源顯現在學生面前,以其獨特的形、聲、景扣動學生的心弦,讓學生覺得既輕松又新穎,從而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同時,既可以大量節省教師板書的時間,又可以使教師傳授更多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課堂的容量,并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2.分組互助合作法。在分解因式時,由于要注意的細小的知識點比較多,學生在運算過程中往往顧此失彼,出錯較多。因此,我將他們同桌甲乙兩人分為一組,甲先出題,(要求必須是課本中的原題),讓乙做,做完后甲批改;下一次再交換任務。這樣看似輕松的學習場面,其實,誰也沒閑著,出題的同學因為考慮自己要批改,所以要認真看題,必須會做;做題的同學也不甘落后,更要認真對待。這樣每個同學都積極投入,細心查尋對方的錯誤,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相互提高,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總之,有效教學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為了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素質,加強研究和學習,把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不斷推向更高層次。
參考文獻:
[1]柴改改.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