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萍

摘要:圖像教學是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主要方法之一,圖像教學法的運用在地理教學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因此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運用地理圖表是教師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本文主要闡述了圖像教學在地理課堂中的重要作用,并通過探究圖像教學法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運用,旨在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進一步促進學生對高中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關鍵詞:高中地理;圖像教學;探究;方法
圖像是高中地理教學的主要靈魂所在,它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如果沒有了圖像,那么地理教學也就變得十分枯燥和乏味,地理教學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眾所周知,高中教材中很多關于地理知識的信息都是通過地理圖像呈現的,通過觀察地理圖像來獲取地理知識是高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然而面對種類繁多且樣式復雜的地理圖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十分困難和吃力。因此,做好高中地理課堂的圖像教學法是提高地理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1圖像教學在地理課堂中的重要性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圖像被看作是一種地理語言,利用圖像進行地理教學能夠更加形象直觀地為學生展示地理知識,從而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加深,高中地理新課改教材中增加了大量形象具體的地理知識。將圖像教學引入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地幫助教師以圖文并茂的方式來達到教學目的,以愉快輕松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掌握復雜的地理知識,因此善于利用圖像教學法來進行地理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
2利用圖像教學來導入新課程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新課程知識的導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它意味著從此刻開始教師就要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就像是一幕戲曲拉開了序幕,它肩負著集中學生注意力和醞釀教學情緒的神圣使命,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絕對不能夠忽視。利用圖像教學法來導入新的教學課程能夠很好地醞釀教學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如何利用圖像教學法導入新的地理課程?
2.1利用圖像的美感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地理課程導入的過程中,為了有效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備課的時候精心地挑選出一些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地理圖像。例如,教師在講到南極地區的時候,可以在網絡上搜集一些關于企鵝和南極冰川的美麗圖片,再通過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觀看。教師在展現這些圖片時最好要將企鵝的習性和冰川形成的原因簡單地講述給學生,學生們在了解之后就會從內心深處產生一種濃厚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就可以借此來導入新的課程知識。
2.2根據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引言
將圖像教學法融入到高中地理課程中,對于教師設計教學引言是非常有幫助的。為了使教學目的更加明確和生動,教師在設計教學引言時可以合理地搭配一些教學圖像,在很多情形下直觀、形象的地理圖像比我們長篇大論的說教更能起到好的效果。例如,教師在教學“水資源”這一節地理課程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水對地球和人類的重要性,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水資源缺乏地區人們生活的圖像,如“非洲災區的兒童”。這些圖像比任何語言都能夠讓學生意識到水資源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地理課堂的教學目的。根據這幅圖像,教師可以合理地設計教學引言,如“同學們,看到這張圖片了嗎,在地球上的很多地區,人們因為水資源的匱乏而生存困難,據統計每天有大約2.5萬人因為飲用不干凈的水而受到疾病的侵擾。如果我們再不重視對水資源的保護,那么我們將來也會受到水資源匱乏的威脅”。不可否認,相對于單純的說教,這種圖像加文字的教學引言對于學生來說更加具有說服力,能夠使學生盡快地進入到學習狀態。
3通過圖像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識圖、析圖的能力
3.1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高中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必須具備一定的識圖能力,這也是學習地理最為基本的教學內容,學生認識地圖首先要從了解和掌握構成圖像的基本要素和方法開始,要能夠明確地圖的類型以及不同區域所使用的表現方法。通過圖像教學,教師可以分三個步驟來培養學生識圖、認圖的能力。
第一階段,學生必須要掌握好構成地圖的三個主要元素,即方向、比例尺以及圖例和注解。這些基本內容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專門的介紹,然而對于新入學的高中生來講,要精確掌握這些基礎內容還存在一定的難度,但作為識圖能力的基本要素卻是必須要掌握和理解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用足夠的耐心來對學生進行指導,一定要保證學生將這部分內容吃透,從而為今后的地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階段,學生在掌握了三要素之后,就需要進一步了解地圖的分類,并將不同地圖的用途搞清楚。為了讓學生提高對地圖的識別能力,新課標的高中地圖教材上新增添了很多不同類型的地圖,并將這些地圖劃分到各個章節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前必須先對這些地圖進行整理歸納,然后按照教學計劃一步步地完成地圖的教學任務。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就能夠根據需要正確選擇地圖。
第三個階段,鍛煉學生識別地圖中的不同區域。在高中地理學習中,學會區分區域地理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不管是中國地圖還是世界地圖中都存在著很多不同的區域,想要正確地運用地圖,就要了解其中復雜的地理區域劃分,提高學生對區域地圖的識別能力是地圖教學的重點內容,教師必須加強重視。例如,由于區域地圖中的知識內容多且復雜,學生不容易掌握,筆者在對這部分內容展開教學時,經常會采用易于學生接受的圖形觀察法來教學,通過讓學生認真觀察圖形輪廓和形狀的方式來辨認它是屬于哪個區域的。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在觀察過程中重點記憶一些特征,再根據其形狀輕松地判定出其所在的區域。
3.2強化學生的析圖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識圖能力,而且還要根據各種大小不一、形式不定的地理圖像來分析出我們所需要的地理信息,這就是所謂的析圖能力。同識圖能力一樣,析圖能力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地圖是高中地理課堂中最為常見的圖像形式,因此分析地圖就成了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有很多閱讀地圖的機會,如教學樓中經常懸掛的中國地圖、世界地圖或者亞洲地圖等等,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學生培養一個讀圖的良好習慣。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才能提高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例如,學生在學習“中國疆域和行政區劃”的地理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展示中國在地球上所處的位置,然后再向學生進行提問:“從圖像上來看,中國是屬于哪個半球的?處于什么緯度?我國廣闊的疆域對于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起著什么作用?”教師在提出這些問題后,讓學生們自己寫出答案,然后分析和教材上所寫的有哪些區別,從而提高學生的析圖能力。
4利用圖像建立地理知識框架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做好課程的導入之外,還要為學生建立起知識的框架。在沒有多媒體時,教師一般都會采用板書的形式為學生構建知識框架,課件知識框架的構建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非常重要。隨著多媒體時代的到來,圖像教學法也就應運而生,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將知識框架以圖像的形式展現給學生,這樣做的好處是,相比于板書來講,圖像更易于保存,學生在課下也可以方便地進行知識的回憶和鞏固。例如,在學習“濕地資源的開發和保護”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圖像教學為學生設計一個知識框架,如下圖所示:
5結束語
圖像教學是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采取的必要性教學手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加以重視,圖像教學不僅可以應用到課程導入和地圖教學中,還可以在地理知識的復習課程中為學生服務。培養學生從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是教師開展地理課程的重要目標。參考文獻:[1]劉秋月.地理圖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中),2016,(06).[2]胡煒.探析地理圖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中),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