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中高職銜接高職院校為例,從管理意識、管理方式、管理制度三個方面分析高職院校目前存在的多層次學生管理問題,提出要多調查、深研究,增強管理者的科研意識、服務意識、家長意識、朋友意識等四方面意識;要多形式、分層次,創新學生管理方式;要抓三層、齊并進,管理制度助推發展,從而解決中高職銜接中高職院校多層次學生管理的問題。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 多層次 學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7C-0109-03
《廣西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實施方案》提出:“依法賦權學校自主辦學。探索擴大高校在綜合改革、考試招生、教育教學、科研評價、現代大學制度建設、中高職銜接、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教職工隊伍管理和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自主權,通過制定政策、簡政放權、修訂章程和完善救濟機制等方式,進一步明確和保障高校辦學自主權”。《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很多高職院校前期為了擴大本校的在校生規模,除了高考招生外,更將中職學生納入招生目標,以中高職銜接的方式大力招生,達到擴大在校生規模的目的,所以對招生的投入和重視程度遠大于對學生后期培養的投入與重視。由于前期在生源來源上沒有進行很好的區分考慮,這給學生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中高職銜接多層次學生管理的問題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多層次類型的學生及其特征
中高職銜接的高職院校中,一些學校前期為了擴大在校生規模,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招生,招生類型涵蓋了高考錄取、五年一貫制、自主招生、對口單招、“3+2”分段培養等不同形式的學生,各種類型學生都有其明顯的特征。
高考錄取的學生其文化基礎比其他類型學生更扎實,雖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缺乏深刻的認識,但對自己今后所要從事的工作崗位存在很高的期望,而且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有升本意愿的,所以這類學生更愿意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課外的學習和各種培訓、考證上,以增強日后的就業競爭力。五年一貫制的學生主要以初中畢業的學生為主,年齡基本都在16歲以下,心智發展不成熟,自控能力較差,叛逆心強,責任感相對淡薄,他們的求知欲望、學習動機、個人自信心、綜合理解能力等方面明顯低于普高學生。自主招生、對口單招、“3+2”類型的學生多為中職學生,他們大多來自弱勢的農村家庭,家庭情況復雜,有些學生父母離異或感情不和家庭分裂,有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成為留守兒童,致使他們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屬于學生中的弱勢群體,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抗挫能力較強,同時也存在叛逆心理。當然,其中也有很多學生主動性較好,喜歡參與學校社團和一些文體方面活動,思維活躍,專業技能方面動手能力較強。
然而,學校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大多沒有很好考慮到這些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素質特征,就把針對高中升上來的學生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同樣放到中高職銜接模式下的學生使用,這必然使學生管理工作存在很多問題。
二、中高職銜接多層次學生管理面臨的問題
(一)管理意識需進一步增強。學校有中高職銜接多層次學生存在,必然對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產生新的挑戰。面對這一情況,高職院校管理者已認識到必須突破原有思維,創新管理意識,才能盡快應對中高職銜接多層次學生并存帶來的新問題。然而,學生管理不但與管理決策者有著密切聯系,更與基層學生管理工作者的輔導員或班主任密切相關,這個群體的意識覺醒和改變更為重要。多層次學生群體,打破了他們長久以來的對高考統招類學生的管理方式,需要他們重新去學習、研究。然而,很多輔導員或班主任缺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調研,對他們的特征沒有全面的了解、分析、總結,也沒能形成基于生源多元化視角的管理意識和管理思維。一視同仁或以不出事為主的管理方導致在具體操作上存在滯后性,以及開放度不高、接納性不強的問題。尤其是新入職的輔導員,還沒有進入狀態就要面臨這類學生的管理,感覺工作壓力很大,更無法深入分析所帶學生的特征,他們的管理意識更需要進一步增強。
(二)管理方式需進一步創新。由于高職院校管理者已經適應了高考錄取學生的特點,沿用原有的管理方式,這是缺乏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深入了解與研究,再加上各種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擴大了學生獲取信息、學習技能的途徑,豐富了學生的交往形式,再采用原有基于高中畢業生為主要管理對象的管理方式,必然跟不上當前多層次學生存在管理需求,更不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這也易造成師生管理方面的矛盾。如何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群體的特征和需求,采取與之相適應的考評機制,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潛能,創新管理方式,這是高職院校管理者必須面對的一大問題。
(三)管理制度需進一步完善。學生管理工作是否有成效,關鍵取決于是否有合理并與時俱進的制度,以及對制度的執行力度。當前實行的管理制度大多數是根據高考錄取學生的特征而制定的,而目前多層次學生的存在,必然使管理問題多樣化,單一的管理制度已經不適應社會高速發展、學生學習和生活環境復雜多變、學生成分參差不齊的狀況。如何使管理制度能適應中高職銜接多層次學生管理需求,這對學校制度的進一步修正、完善、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中高職銜接多層次學生管理問題可采取的對策
(一)多調查、深研究,增強多種管理意識。中高職銜接的學生是學校不可忽視的一個群體,對于這類學生的特點、個性、需求和成長背景需多調查,深研究,同時增強管理者的科研意識、服務意識、家長意識、朋友意識等四方面意識。
首先,增強科研意識,以問題為切入點,更多開展調查,更深層次研究,是解決中高職銜接過程中多層次學生管理問題的有效手段,也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通過科研可以為人才培養提供借鑒和決策作用。以科研的形式對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探究,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中高職銜接過程中存在的認知、策劃、組織和管理問題,形成對問題的普遍共識,達成一致,從而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形成不同的解決策略和方法,這對于管理者當前所處的困境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幫助作用。同時,學校的師資隊伍在開展科學研究的過程中,也是最直接受益者,科研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對于個人的晉升以及教學管理工作必將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其次,增強服務意識,當下的學生,尤其中高職銜接學生的個性非常突出,他們講求平等與民主,因此高職院校管理者的管理思維也應當隨之改變,增強服務意識,在管理過程中還需充分體現對學生的尊重,讓他們明白嚴格要求出發點是什么,既要講原則,按規矩辦事,還需注意處理師生關系。教育過程中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少談大道理,多用發生在他們身邊的真實案例進行教育,獲得他們的認同感,提高工作成效。
再次,增強家長意識,高職院校的管理者還需有家長的姿態,做到言傳身教。在這類學生入學之初,就開展新生入學教育與感恩教育,讓學生了解學校的歷史、規章制度,規范學生的在校行為,知曉學校的教育方式和校園文化特點,讓他們能盡快地融入校園生活,真正起到家長的引導作用。
最后,增強朋友意識,作為高職院校的管理者,還應及時聽取來自不同層次學生所提出的建議和意見,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可以分門別類地開展學生座談會,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建立一個合理提出訴求的渠道,讓他們能從自己的角度提出問題,管理者應及時跟進處理學生反映問題,急學生之所急,解學生之所需;同時還可以采取個別談心的方式,及時掌握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況,分門別類地處理學生矛盾,將問題處理在萌芽狀態,不讓事情擴大化,堅持一視同仁處理好這些瑣碎而務實的工作,則可讓管理者的工作事半功倍。
(二)多形式、分層次,創新學生管理方式。面對中高職銜接多層次學生并存的情況,應多形式、分層次考慮,可采用素養學分管理考核方式、新媒體工具應用管理方式、分層分類管理方式等。
1.素養學分管理考核方式。這是為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高素質、高技能勞動者的需求,根據《國家技能振興戰略》中提出的八項職業核心能力制定的學生管理考核辦法,它更好地切合了八項核心能力培養目標,是以學習獎勵、學習實踐、思想表現、資格認證、生活誠信、生活行為等六個一級評價指標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評價,指標涵蓋了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讓學生在學好專業課程外,更加注重自身的素質培養,以期更能滿足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2.新媒體工具應用管理方式。新媒體具有交互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個性化與社群化等特征。當下國內更多運用的新媒體工具主要還是微博、微信、QQ等。中高職銜接學生的個性非常突出,自尊心很強,有些時候輔導員不一定能很好地與學生面對面溝通,再加上輔導員一般都是以1∶200的比例進行配置,1人要同時面對200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一定很好,但是如果能很好地利用新媒體工具得特點開展工作,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針對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分層分類的管理方式。分層分類的管理方式就是從不同層次學生特征出發,進行系統分析,在此基礎上實施更為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如對于高考錄取的學生,應加強專業理念的導入,夯實其文化基礎,以實現文化素質和專業能力的同步提升,從而樹立明確的職業目標,并為后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對于五年一貫制的學生,應注重教育管理和行為規范約束,培養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在文化素質方面有所加強;對于自主招生、對口單招、“3+2”類型的學生,應著重加強學生的職業生涯引導,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豐富他們的第二課堂內容和社會實踐活動,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豐富他們的社會閱歷,從而增強他們的職業核心能力和專業能力。
(三)抓三層、齊并進,管理制度助推發展。當前高職院校的學院機構設置基本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學校決策層,二是中層管理層,三是一線執行層(輔導員或者班主任)。學校決策層一般為學校領導,負責確定學校發展定位,前進目標以及討論決定“三重一大”事項;中層管理層其職責是把決策層制定的政策、討論形成的決議落實到部門的工作中去,并對日常工作進行組織、管理和協調,形成相關的工作機制;一線執行層把決策層的決議中執行到具體工作中,(下轉第117頁)(上接第110頁)實現決策層的意圖,這三個層面共同構成人才培養的系統化工程。要把中高職銜接多層次學生管理問題很好解決,這三個層面必須齊并進,形成合力。首先,學校決策層要考慮到中高職銜接多層次學生的特征,從實際出發,給出方向,做出指示,完成頂層設計;其次,中層管理層要做好溝通與協調,根據學校頂層設計認真落實,并在落實過程中不斷建立、完善學生管理制度,并結合多層次學生的特征及社會變化因素,對已經不能適應現狀的管理制度及時進行修改、補充,以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的方式完善制度建設,讓管理制度成為學院發展的助推器;最后,一線執行層要按學校管理制度認真實施,將工作做細、做實,讓學生真正的受益,提高學生滿意度,從而真正地使管理制度成為學校發展的助推器,促進學校乃至我國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董洪亮,趙婀娜.國務院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N].人民日報,2014-06-23
[2]李雪.新媒體語境下的美學特征[J].新聞傳播,2014(4)
[3]伍處文.健全和完善黨政聯席會議制度 充分發揮高校院(系)級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7)
【作者簡介】黃 (1980— ),男,壯族,廣西柳州人,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經濟貿易系黨總支書記,在職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