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啟賢 陳鳳
【摘 要】本文分析現階段國內高職教育技能考核的成功經驗,闡述高職院校技能考核的形式,以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從結合課程特點分類管理、構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以制度保障企業人員或第三方力量參與考核、以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能大賽或工作任務取代考核等方面論述基于能力培養的高職院校技能考核改革。
【關鍵詞】職業教育 技能考核 能力考核 技能鑒定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7C-0122-03
職業教育是直接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一種教育類型,其核心目標是為企業培養合適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技能教學作為職業教育的重心,其考核也必須從內容和形式上與培養目標相適應,使之符合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起到對教學導向作用,并及時發現教學上的不足。因此,加快技能考核模式的改革探索,是適應職業教育領域在技能訓練方面的教學要求、推動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內容。根據課程和技能類型的不同構建多樣化的考核形式,建立過硬的技能考核教師隊伍和技能考核管理規范尤為重要。
一、實踐課已成為高職院校的主要課程類型
職業教育直接面向企業、產業辦學,技能教學是其主要特征,實踐教學是職業教育的主要教學手段。2014年12月19日,教育部召開全面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工作視頻會議,提出“職業院校要廣泛開展實踐教學,實踐教學環節要達到三年總學時的60%”。可見,更新教學內容,強化技能訓練、突出實踐特色,是職業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2016年全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顯示,目前純實踐課和“實踐+理論”型課程已經占據我國高職院校課程設置80%左右(見表1),實踐教學時數基本達到了占總學時數60%的目標。
由于實踐教學以技能訓練為主要內容,其考核必然區別于理論教學。必須改變重知識、輕能力,以筆試成績評定學業水平的評價方式,建立起與實踐教學的內容和形式相適應,以操作技能為主要考核內容,以職業能力與工作崗位素質要求為評價基礎的考核體系。
二、高職院校技能考核的形式
我國高職教育在近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紛紛進行考核方式改革探索,不斷學習先進國家的教學經驗,吸收其適合我國教學實踐的做法,并加以發展和創新,加強校企合作,在考核形式、考核內容、考核過程與組織形式等方面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技能考核模式。
(一)考核形式的多樣性。除傳統的筆試考核外,國內職業院校通過多次、多手段考核與綜合評價,力圖達到真實、全面地考核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這些考核形式包括以下五種:
1.操作技能抽查。編制一定數量的技能考核試題庫,以現場抽簽的方式隨機從題庫中選擇題目,由學生當場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操作,考官對完成過程的規范程度、操作結果的準確性、精確度、用時等指標進行評價,給出成績。
2.課程設計、調查報告或專題論文。學生結合學習內容,根據教師的命題或學生自主選題,通過閱讀專題文獻或其他學習資料,結合課堂講授和分組討論等方面的內容,借助工具書獨立進行設備選型、工藝選擇、車間設計,或寫出有獨立見解的調查報告或專題論文(文獻綜述)等。
3.計算機輔助或網絡平臺考核。以學校創建的課程題庫為基礎,利用計算機考試系統,在開放網絡或局域網絡上完成考試的過程。
4.口試或答辯。課程老師以工作任務或工藝設計、設備選型等教學內容為考核項目,可以提前一定的時間將該項目任務交給學生,學生通過實地調研、文獻查閱、工藝計算、指標對比、方案撰寫等環節,完成項目任務。學生通過制作PPT匯報任務完成情況,回答主考教師提出的問題,考試小組教師再根據學生回答問題情況,隨機或深入提出2-3個或更多相關問題,最后考試小組將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進行記錄、評價,經合議后給定成績。
5.作品提交、展示。對于藝術設計、工藝創造、機械加工等類課程,可以在課程結束后,請教教師給出作品加工、制作要求,學生在指定的時間內現場或限時加工制作后提交相應的作品,教師根據學生作品的質量給出成績。
(二)考核過程的靈活性。在技能考核組織形式與過程方面,一些高職院校不斷實踐和總結,形成了形成性考核、模塊化考核、終結性考核或多種形式相結合的考核形式。
形成性考核最早由Michael Scriven提出。形成性考核要求根據課程性質、特點選擇適當的考核形式,體現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考核兩個方面。設計適當的學習內容考核和學習過程考核比例。課程主要考核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綜合分析、應用、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等能力。形成性考核形式有平時習作、階段性測試、教學實踐活動、專題討論、小組研討活動、學習記錄等。適當運用形成性考核,能夠促使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開展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交互,促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強化意義建構,為學生創造學習情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追求知識、創造性學習的熱情。
模塊化考試可以既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也評價學生學習的過程,能幫助學生根據學習過程、評價結果,調整自身學習狀況,還能避免學生平時不學、不練,期末臨時突擊應付考核的問題。另外,模塊化考試形式易于發現學生的特長,尤其是對那些存在明顯不足的學生有著特殊的作用。
終結性考核則是傳統的技能考核、鑒定方式,對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進行一次性考察,以其考核成績作為學業成績。
三、基于能力培養的高職院校技能考核改革
考慮到高職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其教學側重點在于技能訓練,故其多數課程的考核重點應該是其實踐操作技能而非理論知識。
(一)結合課程特點分類管理。把技能考核從傳統的考試管理中分離出來,專門進行管理,加以規范,以提高對學生技能評估的準確性、有效性。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根據是否包含實踐教學環節,把各個專業開設的課程分為純理論課、純實踐課和理論+實踐課3類。純理論課主要是專業基礎課如思想政治課、外語基礎課等,純實踐課主要是入學軍事訓練、學期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等,這兩類占比都很少,絕大部分課程都是理論+實踐課。針對這三類不同課程,學院統一規定:純理論課程成績構成為形成性考核占20%、終結性考核占80%,理論+實踐課和純實踐課的形成性考核占比提高到40%,終結性考核必須包含技能考核環節,每門課程技能考核的項目不少于3項。在課程標準制訂上,明確要求依據國家職業標準、行業企業通用規范等技術文件,確定技能教學目標及考核方式,并定期更新,完善考核要求。技能教學時間長的課程考核,必須包含形成性考核內容;在企業完成的教學環節,必須引入企業技術人員(企業指導教師)參與;終結性考核中的技能考核由學院根據情況特邀校外行業專家、技術能手參與。
(二)構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豐富考核形式與手段。根據課程特點,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要求教研室或教學系部根據課程標準,制訂具體課程的多元化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可以是形成性考核、過程考核、根據作品評價、現場操作能力評價等考核方式的一種或多種結合,但對于任何一種考核方式均必須有規范、全面的操作標準。每門課程的考核方式由教研室研究確定,寫入課程標準,經學院教務科研處批準后,不得輕易變更。根據專業類型的不同,對技能教學內容的考核進行分類管理:一是學生在學校實訓實驗過程中,所進行的操作練習與真實的崗位操作完全相同的教學內容,如化學分析測試、機械加工或中小型機械設備操作、計算機軟件操作,以及書畫、音樂才藝等技能考核,可以創設真實工作條件下的工作任務,以實際操作的規范性、結果的可靠性進行評價;二是真實的技能操作不可能在校內完成,甚至到企業實習實訓也不大可能完成的技能操作,比如金屬冶煉過程、大型化工設備操作等,只能通過軟件仿真、模擬操作等方式進行考核,缺乏仿真軟件的,可結合音像視頻等多媒體材料,進行案例分析、操作點評(如查找視頻中的不規范操作點)等方式進行考核;三是介于前述二者之間的技能操作,比如一些服務業的操作,可通過軟件模擬或創設情景實操等單獨或多方式結合考核。
(三)以制度保障企業人員或第三方力量參與考核。校企合作開展技能考核的難度大,難在落實。以制度保障行業企業力量參與學生技能考核,主要措施如下。
1.對于校外實踐教學項目,創新實習單位考核的方法。對于訂單培養的專業、班級,在專業核心技能訓練、考核過程中,可以廣泛征求企業意見,請企業的專業技術、生產管理人員提出實踐技能訓練的需要和目標。與企業人員共同協商考核項目、時間和場地等細節,如果涉及費用,學院可酌情從教學經費或校企合作專項經費中支出。其核心在于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考核內容為具體的工作任務,學生運用真實的生產工具,操作真實的生產設備完成考核內容。以此考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從業的職業技能和崗位需要的職業素養。
2.在校內進行的課程技能考核,由教學系部提出考核方案,由學院分送校外行業技能專家審定或提出意見。這里的技能專家,不一定是企業管理干部或技術干部,可以是操作崗位的技師或高等級熟練工人。企業干部人數少,事務繁忙,往往無暇顧及這類事務性工作,而崗位操作人員則相對閑暇,也有精力和能力參與考核,由于是有償活動,企業技能人員多樂意參與。
3.為了確保技能考核落到實處,學院在每學期期末組織一次統一的抽考,抽考統一時間,抽考比例為每個行政班不少于3人。各教學部門在統一抽考前完成考核用設備、試題、耗材等方面準備,并將學生名單錄入專門編制的抽簽軟件,在抽考時由學院領導通過學院多媒體廣播網絡公開抽簽,各班師生同步在教室、實訓室的電子白板(教學一體機)上收看抽簽結果。各班根據抽簽結果立即開始考核,學院領導和教學行政部門、校外行業專家到抽考現場察看考核過程情況。考核記錄和結果由考核教師簽字交教科處審核。
(四)以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技能大賽或工作任務取代考核。國定職業資格考試或技能鑒定具有公認的權威性、公正性和全面性的特點,(下轉第131頁)(上接第123頁)因此對于有國家職業標準、規范的相關專業課程或教學模塊,其考核可以結合國家職業資格考核或技能鑒定進行。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在《學籍管理辦法》中規定,凡在職業資格考試或技能鑒定中取得合格成績的學生,其相關課程或課程模塊準予免考,其成績按一定規則計算。這樣既有利于提高學生參加技能鑒定、職業資格考試的積極性,也有利于體現考試的公平,還能減少教師的工作量。不過目前除少數專業外,高職專業培養要求均與行業從業資格考試要求有較大出入。如會計專業可以用會計職業資格考試,但機械專業能考的職業資格證書多達數十種,冶金技術一個專業涉及的冶煉工種同樣有上十種,學生通常只需要選考個別工種,而一種職業資格考試只能取代1-2門相關課程考核。
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在2014年制訂的《學生參加技能競賽活動的管理與獎勵辦法》中規定:經學院同意,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參加由各級政府教育、科技、勞動人事行政主管部門、全國性行業協會、學會直接舉辦的市以上范圍的公益性專業技能競賽或作品評比(含論文、設計、制作、發明、調研)并獲三等以上獎勵的,可申請免試參賽學期與該競賽內容相關的1-3門專業課程,并明確了免試課程成績記分規則、審批程序。
此外,學生在校期間參與綜合項目,或完成了指定的工作任務,也可比照上述規則免試相關課程。
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基于能力培養的技能考核改革實施已經多年,抽考制度已經實施了3年。技能考核實施以來,學院老師在技能教學方面的實施、管理水平有明顯提高。學生參加技能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教師普遍完成了從不愿下企業到主動請纓到企業蹲點學習、由一臺電腦備課到進實訓室備課的轉變。目前,各教學系部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學過程在實訓室或理實一體化教室完成。師生參加自治區級以上技能競賽的項目從少到多,獲得的獎勵數量和等級都不斷提高,師生技能水平都得到了快速提升。
【參考文獻】
[1]羅丹.德國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動力機制研究——基于“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的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2(34)
[2]張漢萍.構建工學結合環境下的高職教學評價體系[J].遼寧高職學報,2012(12)
[3]劉愛武.利用“社會化”考核提升教學質量監控水平[J].江蘇科技信息:科技創業,2009(3)
[4]于久洪,張劍.淺析高職五級能力通關的形成性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J].職業教育研究,2013(7)
[5]孫乃謙.構建以職業活動為導向的項目化課程評價體系[J].江蘇教育:職業教育,2012(36)
[6]鄭轉玲.酒店服務禮儀課程教學與考核方式的探索——以北京市東城區職業大學為例[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2016(1)
[7]姜楠.高職高專教育考核方法改革探析[J].焦作大學學報,2008(30)
[8]吳憲洲.職業技能鑒定與專業課程考試互認的可行性[J].中國培訓,2011(11)
【基金項目】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GXGZJG2015B250)
【作者簡介】何啟賢(1974— ),湖南益陽人,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教務科研處副處長,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冶金工程、職業教育教學管理;陳 鳳(1984— ),湖南岳陽人,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教務科研處教師。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