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作邱
【摘 要】初中正處于一個承上啟下的階段,而初中化學更是化學教學的啟蒙階段,為學生以后的學習乃至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也為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幫助。剛開始接觸化學是培養學生化學習興趣學的關鍵時期,化學畢竟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目,利用實驗為學生提供更加直觀的學習場景,有利于學生形成化學概念。同時,化學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的培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抓起,從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入手,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教師和學生努力營造和諧、愉快的化學課堂,學生之間互相督促,教師以認真、仔細的態度教學,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質量;教學策略;態度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興趣
要想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首先教師要關心、理解和尊重學生。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是學好初中化學的關鍵要素,只有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夠“聽命于老師”,熱愛老師。如: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導入教學,或者在課堂上利用實驗環節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一個看似簡單而又有趣的游戲或是實驗現象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帶動學生們積極思考。教師深入到學生當中去,親近學生、了解學生,自然而然學生在化學課堂上也就不會那么拘束、唯唯諾諾。教師在課堂上不僅僅只是一味的傳授知識,而是教會技巧,通過化學課堂讓師生們的關系得到促進,課堂則變得和諧、溫暖,孩子們的學習也更加輕松。
二、精講多練,提高效率
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學科,它同農業、材料、資源開發等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則是提高教學效率,從而使得教學質量得以提高。教師要想在課堂中的45分鐘內講完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是難以實現的,所以教師在授課前應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將知識點濃縮,并結合學生的掌握情況和所暴露的問題,瞄準目標,畫龍點睛地講解。例如,在學習完碳這一節時,教師再組織學生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以及一氧化碳和碳分別還原氧化銅進行對比分析,從而進一步明確還原性、異同點和可燃性。所謂精講,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突破重點難點,設疑破難,對教材內容篩選、刪減,抓住其精華部分,從而真正的掌握知識。
三、加入多樣式的導入
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難免興趣頗深,深受吸引,尤其是對化學實驗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則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但理論性較強的,經常容易使學生感到抽象難懂而且枯燥乏味的,這些需要教師在導學案中加入新型的元素。例如,教師可以加入故事、小卡片、多媒體、猜謎等等段落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導入新課的學習,既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又可以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自覺學習。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的設計好如何引導學生去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
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引導
教師在化學課堂中要如何的引導和啟發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初中化學教學中,實現自我發展,并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在化學教學中就是要引導學生,讓他們進行有意識的應用與嘗試。例如,在講述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時,利用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的反應的實驗現象介紹,接著教師提出兩個問題,試管中紅色的噴泉是如何形成的?為什么燒瓶中的氣球會自動膨脹變大?由于實驗過程較具有趣味性、探究性,提出的問題自然能夠誘發學生思考,促使學生對結構的變化有一定的認識,還能建立新的認知結構,并實行高效課堂的構建。
五、巧設問題情境,調動積極性
自古以來學生如若存在疑問,則更能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尤其是化學,需要學生去質疑、去了解、去剖析。因此,化學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積極思考。俗話說得好“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老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化學知識的能力。例如,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生成什么?反應條件是什么?反應會產生什么現象?很多的學生對這些未接觸過的知識了解甚少,這些問題對于他們來說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以至于他們不知所措。此時,教師可以“趁熱打鐵”繼續設計幾個問題,如:氫氣和氧化銅反應有可能會生成什么產物?又如何驗證是否存在這些產物?學生通過對這樣針對性的問題的思考以及討論,最終歸納與總結出結論,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
六、總結
由此得出,只有合理的設計教學方案、安排基礎知識的學習,并和學生之間增進關系等才能提高教學質量,通過精講多練、多元素的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實現高效化學課堂的構建,并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秀林.《對初中化學教學的一點看法》.《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11年14期.
[2]張順平.《如何提高初中化學教學效率之我見》.《東方教育》,201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