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紅
【摘 要】科學興趣的激發是培養科學素養,呵護學生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科學課程在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時候,重點不僅在于科學知識體系的傳授,還在于通過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形成科學的態度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關鍵詞】動手操作;多媒體;課堂游戲;觀察;教師評價
小學科學老師不但要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還要勤于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于實踐,善于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科學課教學的規律和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如何才能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呢?
一、通過動手操作激發學習興趣
動手操作是啟迪學生思維,引起學生興趣的重要手段。重視實際操作,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讓學生通過操作、討論、思考、應用等形式充分感知,讓學生親自體驗探究,能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培養學生動手的實際能力。面對眼前的各種實驗器材,學生很想去摸一摸,自己動手操作一下,通過自己操作而得出的結論,是最容易記住也是最永久的。一般來說,課前教師都要對課上要做的實驗進行事先演示,從中發現實驗材料的缺陷,便于及時做好選擇和調整。我們在用教材施教的同時,對教材中的內容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正確的判斷。在科學實驗教學中,應該在教材的基礎上通過一些改進與創新提高實驗可操作性,使實驗效果更加明顯,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結論。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測量不規則石塊的體積。用量杯取水倒進量筒里記下刻度;將石塊滑入量筒里,記下水面刻度;用現在的刻度減去原來記下的刻度就是不規則十塊的體積。還可以將燒杯裝滿水放在水槽里;將石塊滑入燒杯,水會溢出燒杯;用量筒量出溢出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二、通過多媒體展示、課堂游戲引起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通過聲、光、圖把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各種器官,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游戲引進課堂,寓教學于游戲之中,適合小學生年齡的特點,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掌握科學知識。柏拉圖認為游戲能開發孩子們天生學習的本能;杜威把游戲作為孩童生活認知的主要方式;例如教科版《光》這一單元第一課《光和影》教學中“影子游戲”發現影子產生的條件。學生到操場玩踩影子游戲。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的一些看似司空見慣的現象,其實都蘊涵著科學道理。通過這個活動,學生知道產生影子的條件:光源、遮擋物、屏(即能夠呈現影子的物體,如墻面、地面等),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而且這個游戲為整個單元的學習都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通過神奇的科學現象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小學科學學習中,觀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是學生從外界得知信息的主要途徑。但是小學生的觀察意識非常薄弱,所以這就需要老師的幫助,幫助其有意識地培養觀察能力。但是觀察并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而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引發思考,這才是真正的觀察力。例如雨的形成,將燒杯倒入質量相同的溫水;點燃酒精燈;夾住玻璃片均勻受熱后,和沒受熱的玻璃片;觀察現象,加熱的玻璃片上沒水珠,不加熱的玻璃片上有水珠,得出: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珠。
四、營造師生和諧的課堂氣氛
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知過程,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師生關系的融洽,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能有效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每個學生,無論他的個性如何,成績好或差,無一例外地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重視、肯定和愛,希望聽到老師的贊揚,如果教師能努力發現學生的長處,肯定他們的每一點努力,確認他們的想法與做法的價值,幫助他們建立起自信,讓他們知道怎樣才是正確的,怎樣做更好,從而激發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總之,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動力,他促使學生津津有味的學習,主動的學習。教師只有善于激發和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才能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學好科學,能正確靈活的用科學解決實際問題。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多媒體運用,自主學習能力,是老師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科學這門學科是一門與大自然緊密結合的學科。小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重要階段,所以學習科學的過程也對他們的身心成長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通過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以及培養其善于觀察的能力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