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華蓉
【摘 要】隨著新課改在中職教學中不斷深入,分層教學法逐漸應用到數學教學中來,這不僅是對以往傳統教學方法的創新,而且還會拓展學生數學思路,這對數學教學效果提升、中職生數學成績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紹了分層教學法,然后分析了這一方法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實踐。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中職;數學教學
現如今,中職數學知識點的難度較大,學生在實際學習中會經常出現消極學習狀態,這對數學課堂高效打造具有不利影響。在這一階段應用分層教學法能夠解決當前中職數學教學問題,能夠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因此,本文針對這一教學方法展開實踐分析是極為必要的,同時,希望能為相關數學教師提供參考。
1分層教學法基本介紹
由于中職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受智力水平、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因素影響,數學成績有高低之分,因此,數學教師面對學生這一現狀,應采取有效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做不到知識針對性傳授,其中,分層教學法能夠在尊重學生差異性的基礎上,進行因材施教。該方法具體指的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將學生分成不同等級,同一等級的學生在數學成績、學習能力、數學思維等方面較相近,學生學習同一數學知識并不覺得有壓力,這對輕松學習氛圍營造具有積極作用[1]。
實施分層教學法之后,不僅教師能夠細分教學目標,而且學生的交流時間也會相應增多,交流效果也能顯著提升。這種新型教學方法能夠大大提升數學資源利用率,中職生會在有限教學時間內掌握適合的學習方法、積累豐富的知識儲備。
2中職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實踐分析
大致了解分層教學方法后,將這一方法具體實踐到中職數學教學活動中來,具體介紹如以下四方面所示。
2.1學生合理分組
傳統數學教學方法不注重學生細分,分層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學生細分作為教學方法實施的關鍵和前提。中職生數學能力有上、中、下三個層次,按照這三個層次細分班級學生,最后學生會分為三個小組,即上等小組、中等小組和下等小組,同一組員間的數學成績相差較小,組員并不會在組內學習中感覺到壓力,教師針對同一組員傳授數學知識時,無需考慮學生差異性,進而教師教學也相對輕松。如果小組劃分缺乏合理性,那么小組學生面對同一數學問題,會出現問題理解能力高低不等、問題解決時間參差不齊等現象,進而會降低整體教學進度,換言之,上等學生的學習時間會被大量浪費,下等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會相應增加。長此以往,分層教學法的應用作用得不到充分彰顯,中職生在叛逆心理的引導下,還會消極上等學生,一旦上等學生定力發生了動搖,那么極易出現班級整體數學成績下滑這一現象,進而分層次教學法會以失敗而告終,不利于打造高效數學教學課堂。
2.2明確教學目標
數學教師課前準備期間,應針對不同等級的小組制定適合的教學大綱,內在教學進度、教學目標、教學問題以及教學手段存在差異性。例如,上等小組的教學目標相對較高,教學問題主要以開拓數學思路、豐富數學思維為主;下等小組的教學目標相對較低,教學進度較慢,教師應以基礎知識鞏固、學習興趣提升為教學目標,同時,數學問題難度較低。如果分層教學并未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那么中職生的數學潛能得不到有效開發,并且未來的數學學習得不到基礎性支持,數學學習態度也會發生改變,不利于良好數學學習習慣養成。
2.3分層教學
由于數學知識學習難度較大,需要中職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具備豐富的數學思維和較強的解題能力,因此,教師要想確保整體學習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集中課堂注意力,那么教師應做到分層兼顧。例如,當教師在課堂中回顧上節知識點時,對于基礎問題選下等組員為提問對象;對于難度中等的問選中等組員為提問對象;當問題難度較大時,點名上等組員來回答,進而不同等級組員均會體驗到被尊重之感,組員學習自信心也會相應增強[2]。
2.4分層測試
實施分層教學法之后,要想檢驗該方法的教學效果,可以通過組員測評的方式來進行,即根據不同層次學生設置難度不同的測試題,組員參與測試過程中不可以抄襲,應確保成績的真實性,最后根據測試結果完成分層教學法檢驗活動。最終測試結果顯示:上等、中等以及低等學生均能達到測試標準。從中能夠看出,中職數學教學活動應用這一方法,能夠促進班級學習數學成績全面提高,同時,還會調動不等層次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
3結論
綜上所述,在了解中職學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滲透分層教學法于實際教學,這不僅符合新課改提出的教學要求,而且還能及時滿足中職生學習要求,這對中職生全面發展,數學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擴大分層教學法的應用范圍,提高這一方法的應用率,這對教學效率提高、高效課堂打造具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彭正媛.分層教學法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15):19.
[2]陳娟.中職數學分層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2(2):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