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
【摘 要】良好的閱讀習慣陪伴我們一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處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因自身特點的原因,在閱讀方面他們仍存在著很多的不良習慣。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探討了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習慣培養的方法,以期為廣大教育同仁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閱讀習慣;興趣
處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自主意識不強,缺乏較強的閱讀能力,使得他們的閱讀能力培養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習慣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閱讀能力不強的原因進行全面深入的掌握,不斷探尋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習慣的有效策略。
一、創設閱讀教學氛圍
處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缺乏明確的是非觀和主觀的學習動機、學習內驅力,要想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應充分的了解這一特點[1]。運用多種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最大化的激發,這不僅能夠間接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還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小學低年級的閱讀素材,有很多都是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呈現出來的,這有助于教師更好的創設課堂閱讀氣氛。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文中的角色進行充分的想象。
例如,在閱讀《烏鴉喝水》的時候,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對烏鴉的音調進行思考;而在講到老者、智者這一類人的時候,語速要保持低沉緩慢。借助不同人物的不同特點讓學生對其進行摸索,可以使學生的求知欲得到有效激發,將他們的閱讀學習興趣提高。使學生善于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文章的情感和意蘊有所體會,并將其養成一種習慣,以便于學生今后更好的學習。
二、發揮家長積極作用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大部分的課外時間都是在家中度過的,因此在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習慣培養上,家長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師應重視家長的積極作用,借助“家校聯合”,通過共同努力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進行培養,這樣可以起到極好的效果。
教師要積極開展“課外閱讀點評”活動,和家長加強溝通和合作,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主要由家長負責,家長每周要在“課外閱讀點評本”上記錄好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和效果,教師每周對其進行總結和點評,尤其是對于閱讀時間多、效果好的學生,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使他們的閱讀興趣得到激發。要對家長進行引導,使其積極的參與到學生的閱讀當中,和學生一起閱讀,每天的閱讀時間應不能少于20分鐘,家長不僅要參與到學生的閱讀之中,還要向學生解釋閱讀內容,如果所閱讀的內容可以轉換成游戲,家長可以將游戲融入到閱讀之中,這樣更容易讓學生愛上閱讀。
三、培養語言積累的習慣
處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由于認知能力有限,他們缺乏豐富的語言積累。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讓他們自主對語言進行積累。在學生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之后,再將積累的方法傳授給學生。首先,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指導,并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讓學生了解文章中好的語言有哪些,體現在哪里。再借助多次朗讀,將其背下來。其次,引導學生積極對語言進行積累,在閱讀過程中遇到自己認為好的句子和詞語的時候,要對其進行摘抄和背誦,并讓學生將其養成一種習慣,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自主積累語言的好習慣。借助閱讀和積累,不僅讓學生對知識進行了掌握,同時還豐富他們的語言,表達的欲望自然就形成了,使其更加愿意進行閱讀,這對他們閱讀習慣的培養十分有利。
四、適當安排讀書時間
合理的讀書時間,是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關鍵[2]。在對學生閱讀習慣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必須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現階段,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部分學校或教師為了將升學率提高,對學生的閱讀時間進行了壓縮。閱讀的時間都難以保證,閱讀習慣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保證充足的閱讀時間是重要前提,以便于更好的滿足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初期,教師可以一周安排兩節閱讀課,在閱讀課上學生可以閱讀自己感興趣的讀物,并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做好筆記。處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認識的字不多,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帶漢語拼音的書籍進行閱讀,在這樣的閱讀課堂中,學生不但對書中的內容有更充分的掌握,同時還讓他們更加熟悉了拼音。經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明顯的發現,學生所認識的字更多了,并且比之前更愛看書了。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對學生閱讀習慣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和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提點相結合,運用與之對應的策略和方法,使他們的閱讀興趣得到激發,積極開展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明白閱讀的重要性,感受到閱讀的快樂,使其產生閱讀的動力,從而自覺閱讀、愛上閱讀,只有這樣,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養成。
參考文獻:
[1]顏曲君,趙太云.淺談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10):58-59.
[2]林永鳳.小學低年級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實踐探討[J].科技資訊,2013(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