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兒童認識需要的情趣表現,是兒童主動探索知識的心理基礎。學生只有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主動地接受它,集中精力地學習它。而數學學科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感到有些枯燥,困難。作為數學教師,如果我們在課堂上能精心設計,巧妙安排,時刻注意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教與學之間,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談幾點個人的體會。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教學;方法研究
有相關資料顯示,興趣是一種帶有感情傾向的一種心理認知。興趣的基礎就是對于事物的認識和研究,能夠給人動力對于事物進行研究,也是一種促進對于真理的探究的動力,也是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當中,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要使得學生能夠在一個積極的環境下進行學習,這樣能夠使得學生有更加強烈的渴望進行學習,還能夠從中產生十分積極的情感體驗。本文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的激發方法進行一些討論,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具有比較積極的作用。 那么,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下面是我的點滴體會: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小學生學習中經常出現的如上課不專心、回答問題時不正確、理解不透徹等現象,有意注意時間持續不長等問題.小學生本來就處在活潑好動的年齡,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出現老師講學生玩的現象也不足為奇,往往是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對老師講解的問題理解的不夠透徹,回答問題出錯,因此老師很難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整節課上,這樣就達不到一定的教學效果。創設情境是為了使學習富有成效,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更感興趣,并在學習中得到快樂。在課堂中,先以抓住學生注意力為完成教學目的為前提,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根據教學內容來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有情境,每個學生都扮演情境中的一個角色。這樣,讓學生在情境中參加各種活動,學生玩中學,學中玩,使學習數學的興趣與伴隨而來的愉快情緒體驗交織在一起。
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創設了如下情景:“六一兒童節”學校舉行投球比賽,同學們圍成一個長方形隊形,向放在長方形中心的球筐中投球,看誰投中的次數多,你認為這樣比賽公平嗎?這一教學情景一下子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情感,學生準確地描述了“要圍成圓形隊伍,把球筐放在圓心位置,比賽才公平”。在此基礎上,教師接著設疑:為什么要圍成圓形隊伍,把球筐放在圓心位置,比賽才公平?這時學生經過模擬情景的操作,從“公平”出發,對“圓,一中同長”有了充分而深刻的認識。
二、做學生的好朋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去面對學習。學生會因為喜歡一位教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同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教師而討厭學習。一個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
要想成為學生的朋友,教師應該具有服務精神。這并不是要把學生當成“上帝”,而是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給學生多方面的知識、多方面的服務。當代的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是廣泛的,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遠遠滿足不了他們的要求,所以教師自己不僅僅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引導他們在廣闊的知識海洋中自己汲取正確的知識,給學生全方位的服務。
學生需要答案的時候,教師總應該在第一時間交給他;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總是在第一時間出現;學生遇到危機的時候,教師總在第一時間幫他一把,這樣,你就會成為學生心目中的“英雄”。順其自然,教師與學生之間就會形成一種良好默契的師生關系。或者說學生已經把你當成一種形影不離的朋友。
只要教師在思想和行動上真正的去接近學生,把自己無私的愛全部奉獻給學生,那么一定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如果能以這種身份進入課堂,一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善用“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
“奇”從“疑”中來,學生對某一數學問題感到“矛盾”、“疑惑”不解時,就會引起他們的好奇、探究的心理。如,教學圓錐體體積時,我將學生分組,每組給定準備好的實驗材料:圓錐、圓柱和沙子。要求把圓錐裝滿沙子往圓柱里裝,直到裝滿為止。學生邊操作、邊思考、邊討論,興趣甚濃,馬上得出結論:用圓錐裝滿沙子往圓柱里倒,三次正好裝滿,說明了“圓錐體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這時我又出示一組圓錐、圓柱,請學生觀察操作,可結果卻是:用圓錐裝滿沙子往圓柱里裝,裝了四次才裝滿。此時學生頓感“矛盾”,“疑惑”不解。通過這樣的設計,把研討推向了高潮,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鞏固并強化了概念表述的準確性:“圓錐體的體積等于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四、聯系生活,誘發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性格特征來進行教學。不要忽視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時時想到學生,處處從學生實際出發,多考慮一點“他們會怎樣”,少主觀一點“他們應該怎樣”;所以教師則要采取不給兒童過多的干預,而是給學生學習盡可能的自主機會。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意識,保證他們有獨立的活動空間、人格空間和學習空間。如在教學《角的度量》時,教師課前帶領學生玩了一個游戲,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一門打靶大炮,學生按動電腦鍵任意調整炮桿角度,瞄準目標,炮擊目標,完成一次炮擊后目標會自動變換位置。學生再次調整炮桿角度,繼續開炮。在多次反復操作中,時而命中,時而不中,驚嘆聲,惋惜聲相互交織,炮桿高一點、低一點的指揮聲此起彼伏,真是其樂無窮。在課堂上適當增加一些情趣,原本相對枯燥的數學學習就變得快樂起來。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的完成教學;語言要生動活潑,多設計一些課堂游戲來吸引學生,游戲能改變死記硬背、單調沉悶的學習方法,能營造這種寬松的學習氛圍;多設計一些與學習有關的小游戲,讓小學生樂于參與其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總之,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應該從多方面入手,多觀察學生的心理活動,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學生到底需要什么?喜歡什么?怎樣做才使他們樂于學?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地把學生看成是發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使學生不僅愛學、會學,而且要學得積極主動、學得活潑,讓數學成為孩子們自覺追求的一門學問,從而使我們的數學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寧.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素質教育論壇:上半月,2011(5).
[2]周召令.淺談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1):64-65.
[3]丁清.淺析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3(6).
[4]李 暢.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直覺思維[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09.
作者簡介:
段黎明(1978.5.30~),男,土家族,中級教師,重慶市酉陽縣龍潭鎮江豐小學教師,長期從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