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桂才

摘 要:分析國家圖書館流通工作中,典閱日文圖書管理現狀,深入探討日文圖書管理服務可持續發展的建構,努力做好公共信息服務工作。
關鍵詞:圖書館流通工作 日文圖書管理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 2017 ) 08-0011-02
國家圖書館歷史悠久,秉承服務宗旨,改革模式轉變機制,努力創造開放包容的多文化需求共享空間。伴隨著國家經濟市場化,讀者與社會環境的變化,對日文圖書管理工作再認識,更有利于發揮圖書館價值的文化底蘊。
一、公共信息服務
各種各樣信息資源包括日文圖書的利用,國家圖書館主要以公共信息服務(亦稱直接服務)和技術服務(亦稱間接服務)來實現。換句話說,收集記錄信息的文獻載體,進行整理并保存,提供給讀者利用或提供文獻載體和信息相關的公共信息服務,都可視作圖書館專業工作的全部。[1]
1.日文圖書管理
國家圖書館日文圖書館藏歷史長、種類多,數量可觀,約有90多萬種,完成了書目數據數字化處理,收藏于國家圖書館大書庫和相關閱覽室保存,并提供公共信息服務。每年自費購買、接受贈送、國際交換等可新增1萬多冊件日文圖書;而且回溯了03年以前入館的80多萬種日文圖書,梳理了新中國建國前、后兩個歷史時期書目數據出現的不同特點:
1931年,國立北平圖書館和北平北海圖書館合并之后,采用劉國鈞《中國圖書分類》標準分類,此類日文圖書約有17萬種;建國后,日文圖書先是采用日本十進分類法編目分類,分正編和簡編。其中接收日偽機關和全國人大轉送的近30萬冊件日文資料只做簡編處理;1973年10月國家圖書館統一使用《中圖法》編目。日文圖書書號增加語種代碼“4”。幾年后改成語種代碼和編目年組合,日販贈書排架號加“N”處理。《中國圖書館分類法》1999年3月出版發行后,日文圖書分編全面套用日本國會圖書館數據制作目錄卡片。直到2003年,日文圖書書目數據與檢索擺脫傳統,開啟了數字化時代。
2.日文圖書公共信息服務
國家圖書館日文圖書及附盤的公共信息服務,分為閱覽、外借、視聽部分。外文新書第一閱覽室、海外中國問題研究資料中心閱覽室、國際贈書閱覽室、法律參考閱覽室等提供新入館的近三年大部分日文圖書資料開架服務。其他年代日文圖書可通過基藏書庫閉架閱覽或外借提供信息服務。
讀者到館可去開架閱覽室從排架上的資料中、或是通過檢索目錄、預約圖書等多種方式獲取需求。其中閱覽服務是圖書館提供一定的館舍空間及設備等供讀者在館內閱讀利用;讀者也可考慮把書帶到館外或家里閱讀,圖書館提供符合借閱權限的讀者,允許將館藏文獻借到館外利用,這就是外借服務。分為集體外借、個人外借、館際互借、郵寄出借、預約借閱以及館外流動借閱等形式。
無論閱覽還是外借都是以文獻到手為前提,但讀者拿不到文獻時,一般是:a、該文獻其他讀者在館內利用;b、被其他讀者外借;前者則必須等待文獻還回才可重新利用。后者則文獻還回,國家圖書館提供優先使用文獻的“預約服務”。
若該文獻未被本館收藏,國家圖書館提供:a接受未藏文獻資料購入的“推薦服務”;b若該文獻資料已絕版,或與本館入藏標準不符及經費原因等不能購進時,依靠其他館能解決的,國家圖書館提供“館際間互借服務”。國家圖書館還提供復制、定題檢索、參考咨詢、讀者視聽、閱讀指導、信息調研等服務以滿足不同讀者的多種需要。
2.1日文館藏利用情況分析
國家圖書館南區大庫收藏有1973年以后,中圖法分類編的各類日文圖書和附盤,以及最近3年分編的小說和藝術類新書。以日文圖書2015—2016年度流通統計為例,分析國家圖書館日文館藏利用情況如下。
國圖南區基藏書庫所藏各類日文圖書約100多萬冊,2015-2016年日文圖書累計流通21415冊次。其中到館讀者通過閱覽、復印和外借三種方式利用日文圖書15125冊次;非到館讀者通過館際互借利用日文圖書兩年累計6349冊次。兩項合計按實際工作天數算,每天平均流通30冊次左右。對日文圖書流通統計結果分析,到館讀者利用占70.63%,非到館讀者利用占29.65%。當今網絡時代非到館讀者利用網絡借閱日文圖書比例不大,但是這種利用方式的變化,顯露出為非到館讀者遠程服務管理等問題需值得業界關注。
從獲取的其他綜合數據看,社科類圖書流通利用大于科技類圖書,流通量最高的是經濟類。依次是:F類(經濟)、D類(政治、法律)、K類(歷史、地理)、G類(文化、科學、教育、體育)、TP類(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術)、H類(語言、文字)、O類(數理科學和化學)、B類(哲學、宗教)、TN類(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和Q類(生物科學)。造成此種情況的原因恐怕主要是受國家經濟建設發展大環境及社會關注熱點的影響,同時與國家圖書館周邊的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所開展的科研、教學活動密切相關。[2]
二、國家圖書館改革與館員素養能力
改革是國家圖書館對傳統文化管理模式的一種打破,通過對文化資源配置的整合優化,最終達到全面提升服務整體水平目的。
1.文化體制改革
對傳統公共文化管理模式的制度性重構,其中最重大的是人的因素。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及其潛能的發揮,決定了圖書館自我更新自我發展的能力。2003年國家圖書館作為公益性事業改革試點單位,按照中央的要求先后三次改革,從內部機構設置、人事制度管理、崗位分配、薪酬制度等全方位變革。精簡了機構,實行了崗位責任制。以規章制度等形式,明確規定工作人員的崗位,基本的要求和應負的責任,實施考核獎懲制度。并調整了館內服務格局,推出許多服務新舉措改善閱讀環境,開辟新的閱覽區域加強信息服務資源共享等。
1.1日文圖書流通崗
國家圖書館日文圖書管理典閱崗與其它文種合并運作,工作流程規范性強,嚴格限定了館員的崗位人數,每天利用服務提書量大,每次提書要求在二十分鈡內完成;利用還回的書要當天上架;新書到庫及時上架提供服務;排架要準確,定期順架排除錯位,了解不同時期圖書和所用的分類法及排架順序等;此外,不能忽視的還有做好基藏書庫的防火、防盜及防塵、防霉、防蛀、防鼠等項工作。館員還要擠出一定的時間學習和撰寫科研性論文,這些都關系到個人職稱評定、職位晉升、履職能力和專業水平的提高等問題,所以任職環境近乎有些嚴峻。
2.館員素養能力
館員素養的高低決定著圖書館服務的好壞,館員工作質量與服務水平的提升,取決于館員思想素養和業務能力的提高,所以館員素養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這不但影響到館員作為社會人需要的生活,作為圖書館人需要的自我發展問題。所以,首先館員先要從思想上樹立敬業愛崗,甘愿奉獻的精神;其次要在知識素養方面,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積極參加圖書館業務培訓,掌握溝通能力、了解讀者的需求能力;不斷探索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積累經驗。圖書館的專業性要求館員既要在個人,團體的不斷進修學習中掌握一定水準的知識技能體系,又要在每日的工作中應用所學為讀者提供利用需求,在與讀者的互動中感受帶給讀者的快樂,并能在其中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研究讀者信息需求和借閱規律
深入研究日文圖書讀者的借閱信息和規律,是做好圖書管理服務的基礎。但對于收集到的讀者信息將嚴格按照專業要求,為讀者保密并且只作為提升服務業務研究使用。
1.收集讀者信息
當今網絡技術在圖書館得到應用,讀者和館員通過網絡可以完成資料的查詢、咨詢、借閱等操作。館員平時工作中通過計算機操作完成對圖書和讀者的服務管理,同時,要注意掌握不同讀者個體、群體的不同需求以及他們所從事的不同專業情況,研究和收集他們借閱的信息,可以把相關數據提送給采編部門做參考,以利于提高采訪的針對性和文獻收集的合理性。促進館藏文獻利用,提高讀者的滿意度。
2.細化服務樹品牌
真正做到“為書找人,為人找書”,必須在服務手段、內容和方法上下功夫。研究和分析讀者借閱規律,為讀者進行信息組織和整合,提供對讀者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信息,為讀者服務精細化、個性化、人性化樹圖書館品牌服務。例如,有針對性地提供網絡知識、推送專題信息等個性化服務;根據不同時期讀者的閱讀需求,編制推薦書目、導讀書目;通過網絡開辟新書角,定期或不定期向讀者報道新書目,讓讀者隨時了解新書及相關學科動態;還可以為讀者提供課題查新、跟蹤服務、定期服務和上門服務,幫助讀者節省更多的時間、精力用于科研課題的研究。[3]
3.改善服務規制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圖書館將向著更加包容和開放的方向發展。為讀者提供人性化服務,以讀者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千方百計地提供文獻利用服務,方便讀者解決實際問題已成為今后的業務方向;因此,作為日文圖書的管理者和服務者要特別注意傾聽讀者對日文圖書管理提出的各種意見和建議,并把這些意見和建議反映給相關決策部門作為調整和完善管理規制的依據,以便制定出更適合本館實際的政策和條例;盡快地改進讀者服務工作中的不足,有效地開展圖書管理工作,使日文圖書管理更趨于人性化、合理化,發揮國家圖書館公共信息服務,多元化、知識和智慧的底蘊。
結語
國家圖書館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展的有機體,基本制度建設不容忽視,其中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獎懲制度的變革都涉及了人、財、物等因素,所以要充分利用好改革的動力,做好人的工作,做好日文圖書的開發利用服務工作;參與其中的每位員工都要從服務出發,從提高服務素質,改善服務質量,強化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出發,努力發掘圖書館的文化底蘊,使國家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更好地為公眾服務。
參考文獻
[1]高山正也,編, 図書館サービス論 [M] 改訂,東京:樹村房,2008,25-34,
[2]王珊,吳碧華,李樹國,國家圖書館西文圖書利用分析及思考 [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4(3),60-65.
[3]陳利民,圖書館流通工作中用戶文獻需求及借閱規律的研究和服務創新,[J].圖書館工作研究.201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