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陸
摘 要:人們對休閑文化活動的需求與參與程度,體現著社會文明進步的水平,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圖書館應主動順應社會發展的新趨勢,不斷拓展圖書館文化休閑服務的新領域,打造文化休閑服務的新空間,以滿足社會公眾日益增長的文化休閑活動的需求。
關鍵詞:圖書館 休閑 文化空間 拓展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 2017 ) 08-0015-02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斷提高,人們的各種需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同時,開始講求生活質量,于是,以關注生存方式,提升生活品位、文化內涵,追求閑適、自由等精神享受作為最高目標之一,參與休閑文化活動的人群呈逐年上升趨勢,“文化休閑”成為一種追求、一種時尚。圖書館是社會公共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的一種載體,同時也具有文化所表現出來的休閑功能。近年來,國內許多圖書館(包括公共圖書館、大學圖書館等)已經有意或無意地開辟了文化休閑服務“第三空間”的功能。隨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臨近,“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會不斷增長,將有更多的人群加入到文化休閑中來,圖書館也將面臨著嶄新的發展機遇。因而圖書館應主動順應這種新趨勢,積極打造文化休閑服務的新空間,不斷擴展圖書館文化休閑服務新領域,肩負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使命。
二、新形勢下圖書館拓展休閑文化空間的必要性
1.是時代進步、文明發展的需要
人們休閑時間的增加以及休閑文化快速的發展,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文明進步、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標志。人類社會在不同發展階段,人們的需求重點不一樣。在滿足物質需求后對精神需求會有更高要求。圖書館的主要社會職能包括文獻整序和保存、信息傳遞、社會教育和文化休閑。其中,文化休閑職能的對象主要為滿足大眾群體的需求,這就決定了圖書館文化休閑功能存在的必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實力的增強,最突出的就是人們在工作時間逐漸縮短、物質需求增長的同時,休閑時間正在逐漸增長,這使人們文化精神方面的需求逐漸增多[1],人們的休閑方式日趨多樣化,除了旅游、健身外,圖書館可以通過開辟更多的“悅讀”空間,開展各種文化休閑活動,使人們從中獲得文化享受和精神愉悅。因而,圖書館應積極適應社會發展需求,適時調整原有的服務策略,不斷拓展文化休閑功能,對于提升人的生活品位和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圖書館的社會職能也得以更充分地發揮,也是圖書館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
2.是公民完善自我提升文化素質的需要
圖書館是社會的基礎文化設施和文化資源,其豐富的文獻信息、安靜優雅的環境、功能多樣的空間布局,以及濃郁的書香氛圍、深厚的精神內涵,是社會大眾獲得文化熏陶、文化知識、藝術素養的渠道。圖書館有責任讓人們透過閱讀感受生活的意義,任何人也都可以真切地去感受圖書館為他們的生命和生活帶來的新享受。在這個休閑文化空間里,讓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品性、興趣的讀者都能在這里安靜下來,不僅可以找到適合自己愛好的一本書,還可以聆聽一場啟迪智慧的講座、欣賞一場經典誦讀……,或是找到與不斷進步的外界社會相適應的切入點,讓更多的人們在賞心悅目之余樂于在此度過他們的休閑時光。同時達到了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完善自我、提升文化素養的目的。
三、圖書館拓展休閑文化空間和服務功能的途徑
1.完善軟硬設施環境,營造舒適高雅的文化活動空間,使其成為大眾休閑的好去處
現代圖書館已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基礎設施,創設圖書館文化休閑環境,既要彰顯人文思想,又要體現溫馨雅致。不僅給人們帶來文化和知識,同時使人們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息,有利于群眾陶冶情操,提高德、智、美修養水平。硬環境方面,圖書館的內部布置應寧靜整潔、清新舒適,注重為讀者提供高雅幽靜的讀書氛圍。提供集圖書借閱、電子閱覽、多媒體影音、講座展覽、琴棋書畫、閱讀沙龍、文化創意、茶歇、文娛休閑等于一體的多元化的圖書館文化服務新空間??臻g格局是環境設計的重要部分。因此,圖書館無論在裝飾裝修、建筑格局、空間環境和功能設計上,都應該體現文化精神,體現出圖書館建筑文化和休閑文化的兼容包蓄空間環境設計上,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綠色環保的理念,除了基本的實用功能設置上,還應該強調環境的舒適性、色彩搭配的科學性、內部空間的靈活性等等,調動一切視覺語言來烘托出圖書館的文化氣氛,這樣才能使讀者感受到一種文化氛圍,同時又體現了圖書館的輕松休閑功能,滿足了讀者的精神追求和審美睛趣[2]。在保證采光通風和照明效果的情況下,精心劃分空間,用富有主題特色的裝飾品打造休閑文化空間的環境。如主體閱讀區,可以運用綠色闊葉植物靈活地穿插于其中以增加自然生氣,選用名人字畫裝點文化墻,輔以充滿魅力的雕塑增加藝術氣息。當讀者身處圖書館內,高矮相宜的書架與多數讀者的視線高度相稱,休閑的桌椅、柔軟的沙發與人體自然曲線相吻合,能自由組合與移動,使讀者隨手可取需要的文獻、或通過便捷的與wifi相連的電子閱讀機、手機移動終端閱讀,營造出“人在書中,書在人旁”的舒適閱讀氛圍。軟環境方面,圖書館提供的休閑文化資料和文獻應該是思想健康、格調高雅、知識性強,也要具備普及性、趣味性、娛樂性和實用性。
2.構建休閑文化服務體系,擴大公眾休閑文化活動的覆蓋面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2017年3月實施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以及近期提交全國人大審議的《公共圖書館法(草案)》等都明確了圖書館在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職責。公共圖書館的公益性、普遍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和社會教育職能決定了它必須面對全體受眾,其開展休閑文化服務的范圍涵蓋整個社會。無論讀者的身份的貴賤、年齡的大小、身體條件的強弱,圖書館的大門應始終為他們敞開。因此,公共圖書館作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在加快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建設中,將其休閑文化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廣大的社區、企業、學校、軍營、農村乃至家庭,構建休閑文化服務體系,擴大文化休閑、全民閱讀活動的受眾面,力求做到全覆蓋,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的文化休閑需求。
例如,安慶市圖書館自2014年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城市以來,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在全民閱讀和文化休閑服務中的主陣地作用,同時把服務觸角向全市城鄉延伸拓展,建成了以圖書館總分館制為基本支撐,各類社會組織共同參與,覆蓋全城的集圖書閱讀、文化休閑為一體的服務體系。截至2017年5月底,已建成33個分館和50多個基層閱讀服務點,分布于社區、農村、機關、校園、企業、軍營及書店、影院、茶館、咖啡吧等場所,使圖書館的文化休閑服務空間獲得了極大的增長。如其中的書香一品、前言后記勸業場、太和堂茶館、漫貓咖啡、怡人堂、宜影影城等分館閱讀點,除了實現圖書的借閱功能、優雅舒適的環境有相同之處外,都是各具特色。有的針對不同的分眾群體,如少兒手工坊、親子繪本室、“怡人堂”老年活動室;有的將閱讀與文化傳承、文化創意與文化休閑活動結合;有的將圖書閱讀與琴、棋、詩、書、畫、茶藝學習與表演融為一體。環境布置方面,有的是古樸典雅,有的是民國風,有的則是現代與時尚。這些老百姓 “身邊的圖書館”, 較好地滿足了人們的文化休閑需求,讓市民群眾在閱讀與休閑中陶冶情操,獲得文化熏陶、身心愉悅,得到了廣大市民的普遍歡迎,也提升了安慶城市的文化內涵與品位。
3.拓展休閑文化空間的內涵和外延,舉辦豐富多彩的休閑文化活動
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斷創新,圖書館要以滿足全體社會成員讀書求知及文化休閑的精神需求為己任,積極創新休閑文化服務模式,拓展內伸外延的服務空間。公共圖書館不僅要成為文獻信息傳播和交流中心,更應成為大眾終身教育和休閑文化活動中心。
空間服務方面:一是設立滿足不同層次的大眾文化需求的特色館,如衣食住行生活主題圖書館、地方戲曲圖書館、漫畫圖書館、玩具圖書館等專題圖書館;二是設置展覽廳、演講廳、小劇場、學術活動室、影視欣賞室、親子樂園、文創空間等設施。還可以開辟“書吧”、“茶吧”、“咖啡吧”等休閑區,人們在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樣親切輕松隨意,以文會友。
活動開展方面:一是舉辦各類特色專題文化講座。針對大眾關注的熱點問題,或是讀者感興趣的地方文史、國學經典、藝術欣賞、文物鑒賞、衛生保健等方面內容,以此吸引人們廣泛參與。如國家圖書館的“文津講壇”,首都圖書館的“北京歷史文化科普講座”,山東省圖書館的“大眾講壇”,浙江圖書館的“文瀾講壇”,上海圖書館的“上圖講座”,安慶市圖書館的“安慶大講壇”等,長期舉辦且形成了特色品牌效應,得到了市民的廣泛好評。二是舉辦各種展覽。展覽以其特有的直觀性和新奇性對人們有一種深深的吸引。如書畫展、攝影作品展、工藝精品展、收藏展、歷史回顧展等等。三是組織文化沙龍或專題讀書會,建立“朋友圈”。如讀者聯誼會、文學書友會、集郵俱樂部、攝影沙龍等,讀者可根據興趣選擇參加,切磋交流,增進友誼,增強圖書館與讀者以及讀者與讀者之間的情感互動、信息互動、智慧互動,使圖書館成為讀者休閑娛樂的精神家園。四是把握文化休閑活動的尺度,堅持格調高雅、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力求做到知識性、娛樂性的統一,幫助民眾形成良好讀書的習慣和價值追求[3]。
四、結語
社會文化休閑需求的增長為圖書館的事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圖書館在為公眾提供文化休閑服務的同時既擴充了圖書館的讀者群體、拓展了服務空間,也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和職業價值。公共圖書館一定要審時度勢,把握機遇,創新工作思路,不斷擴展和推動圖書館的服務模式與活動空間,將更多的民眾吸引進圖書館,共享公共文化發展取得的惠民成果,使圖書館的服務效能與社會效益得到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王文娟.圖書館與休閑文化[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2010,(4) .
[2]王春京.論新時期圖書館休閑文化模式之建立[J].蘭臺世界,2013(8).
[3]李淑英.文化休閑——也談公共圖書館新服務功能的開展[J].管理學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