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力力?阿布來提
摘 要:群眾文化工作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對于扶貧開發工作有很大幫助。隨著我國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在群眾文化工作開展過程中,要積極加強對群眾的培訓和教育,使得群眾的藝術修養、精神層次得到提升,從而提高我國群眾文化工作建設水平,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注入活力,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從而實現精準扶貧目標。本文對群眾文化建設對精準扶貧的作用以及開展群眾文化建設的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群眾文化工作 精準扶貧 作用 策略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8-0-01
引言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建設的不斷推進,扶貧工作作為改善農村經濟面貌的重要途徑,在城鄉統籌建設過程中受到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我國的城鄉二元結構十分明顯,貧困一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大難題,在農村扶貧工作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扶貧目標便宜、社會參與不足、扶貧考核機制欠缺等,這些都是扶貧工作面臨的困境。在精準扶貧開發過程中各個部門都參與其中,文化建設看似與扶貧工作沒有太大關聯,但卻是提高農村群眾精神文明層次,助力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途徑。隨著新農村建設不斷深入推進,在農村扶貧開發過程中要不斷加強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以提高群眾思想水平為出發點,提高農村的整體面貌,提前完成扶貧任務,實現全面小康。當前有的基層文化站并沒有還是到群眾文化工作對扶貧開發的作用,導致文化建設與扶貧開發脫節。
一、群眾文化建設對扶貧開發的意義
群眾文化活動是群眾文化工作中的重要載體,在群眾文化工作不斷深入開展的過程中,文化活動的形式也越來越豐富,群眾文化活動不僅體現出群眾文化工作的水平,還直接影響到群眾文化的效率。群眾文化建設是提高群眾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徑,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還與扶貧開發工作有十分緊密的聯系,群眾文化建設對扶貧開發的作用表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完善的農村文化建設管理制度可以推動建檔立卡制度。精準扶貧工作中首先要做好對貧困戶的識別,只有做好精準識別,才能根據當地的貧困狀況采取相應的策略進行扶貧幫扶。由于一些隱性收入很難進行準確的核查,為精準識別工作帶來一定影響,通過群眾文化建設,可以提高群眾的思想意識,對于一些隱瞞自己真實收入想要獲得扶貧補助的人可以產生教育意義,從而促進精準扶貧工作的推進。
第二,群眾文化建設可以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確保精準扶貧服務到位。群眾文化建設本身也是一項福利事業,是豐富群眾日常生活的一種有效途徑,在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通過積極帶動農村群眾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對文化工作的熱愛程度,讓他們成為群眾文化工作的主體,發揮主導作用,從而能夠將這種主導作用延伸到其他產業中,比如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也能保持激情,不斷提高精準扶貧水平。
第三,群眾文化建設推動文化共享工程建設,推進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精準扶貧中有一項重要內容,即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群眾文化建設就是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徑,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文化建設工作,可以對人們的生活質量進行提升,也是實現精準扶貧目標的有效途徑。
第四,有利于群眾文化隊伍的穩定與擴大,促進扶貧開發工作的拓展。精準扶貧不僅僅局限于經濟建設、農業生產、工業生產等領域,文化也是產業,產業也可以產生效益,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可以將對文藝感興趣的人凝聚起來,將一些文藝骨干聚集起來,從而形成穩定的文化隊伍,文藝隊伍可以通過對當地的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將文化資源變為資源,實現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從而提高當地經濟水平,實現脫貧目標。
二、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
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對于精準扶貧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必須要積極加強對群眾文化建設與扶貧工作的結合,積極發揮農村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投入到扶貧開發工作中。
1.對群眾文化建設進行準確定位
群眾文化建設是用優秀、健康的文化來引領群眾思想,促進群眾思想層次水平的提升。而提高群眾思想層次又是農村實現快速發展的一個基礎。在這個定位的基礎上,要對具體的文化建設工作進行策劃,對各種文化活動的細節進行設計,結合扶貧開發目標開展文化建設工作,才能確保群眾文化活動能夠產生積極、正面的能量,對人們進行思想引導和教育。當前我國大多數的群眾文化活動都是積極正面的,宣傳各種正能量,在新時期基層文化部門還應該要積極加強對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扶貧開發意義的挖掘,樹立社會責任感。
2.激發群眾積極性,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
農村群眾是扶貧開發的主體,也是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主體,在扶貧開發過程中要激發群眾的積極性,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引導其參與到群眾文化建設以及扶貧工作中。例如在群眾文化工作開展過程中,基層文化站的領導可以在推廣群眾活動的時候加強對扶貧開發工作的宣傳,引導群眾加深對扶貧開發工作的認知,更快地改進群眾思想,提升群眾脫貧積極性,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快速進行。其次,在文化站的日常工作中要加強對扶貧開發工作政策的宣傳,結合一些文化活動,加深群眾對扶貧開發工作各項政策的認知和理解,最大限度地將扶貧工作放在主體位置,讓群眾轉變思想觀念,更加配合扶貧工作的各項工作。
3.依靠資源整合,發展文化產業
群眾文化建設應該要滿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因此應該要從文化活動形式的角度著手,加強創新,對各種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從而提高文化活動的質量。同時,對于各地的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的時候,也要有前瞻意識,要結合扶貧開發的目標,加強文化產業發展,將文化遺產、文化資源轉變成為文化產業,作為提高農村經濟水平的重要途徑,真正實現精準扶貧工作。例如在開展文化活動的時候可以加強對當地的文化、歷史的挖掘,開發旅游文化,借助文化事業提高當地經濟層次。在開展群眾文化建設的時候也要開展一些與文化傳承有關的活動,例如民間工藝邀請會、民間文化周等,都是群眾文化活動的典型,能夠實現對群眾的引導和教育,并且可以吸引更多外來者,對當地經濟產生帶動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阻礙就是貧困,由于我國農村面積廣闊,農村貧困戶數量較多,扶貧開發是農村經濟建設的重要任務。在精準扶貧過程中,首先要改變群眾的思想意識,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是提高群眾思想層次的重要途徑,隨著精神文化建設工作的不斷開展,在新時期要將群眾文化建設與精準扶貧開發工作結合起來,真正實現扶貧開發目標,激發群眾的積極性,投身到經濟建設以及文化建設工作中。
參考文獻
[1]王瓊蓮.群眾文化建設對精準扶貧工作的推動作用[J].赤子:上中旬,2016(21)
[2]倪海霞.關于如何推進農村文化精準扶貧策略的探討[J].大眾文藝,2016(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