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體育教學是初步規劃學生少年時期的身體狀態,對于成長階段的學生而言十分重要,而在體育課程中加入小游戲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本文就選擇體育游戲素材的方式進行分析,同時提出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體育教學;體育游戲;實際應用
一、選擇體育游戲素材的方式
小區體育教學針對的是6到11歲兒童,針對此年齡段學生的體育內容學習,應當注重激發學習興趣,從兒童的天性著手,將其好玩好動的心理特征作為研究體育游戲選擇的重要方式。對于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可以進行差異化的體育游戲選擇,從而引發其個性愛好與年齡層次的特點,以及適應不同年齡階段中的身體素質情況,作為選擇體育游戲素材的標準。例如小學生在一至二年級的體育教學中,可以應用呼啦圈、踢毽子、跳皮筋等簡單易學活動量不高的游戲項目。而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可以適當開展小球類的體育游戲,適當增加活動量與體育知識結構。同時也要區分男女同學的體育游戲喜好差異,將部分對抗性強以及速度快的體育游戲作為男同學的教學素材,而對于女同學則可以選擇適應身體平衡性與協調性的體育游戲內容的選擇。
二、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1.準備活動的體育游戲實際應用
在小學體育課堂上,體育教師在進行課程講解時很多學生往往沒有集中注意力,此時也是課程內容無法吸引到學生積極興趣所導致的問題。那么針對這樣的情況,在課程正式開展之前或者活動之前,體育教師可以開展部分小游戲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興趣,并且也同時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而此部分的游戲活動主要以小游戲開展,例如快快集合、反向動作模仿、快速報數等游戲。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令其在接下來的課程活動中提前熱身,提高肢體活動能力和興奮度。而部分課程的開展也可以由體育教師進行小游戲的創編,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動作結構或者性質的拓展,只要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全神貫注的投入到游戲中,就能夠起到激發學習動力的目標。而小游戲的目的也在于引發練習者的誘導性與輔助性教學的方式。以跳繩活動的開展為例,可以將跳繩分別分配給不同小組的學生,讓學生通過自行結合跳繩的特點編創小游戲,再由教師進行評價以及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和自主評價,從而發揮此學習環節中的各種動作能力的培養。包括拋繩與繩操等方式,從而促進學生在此時的游戲環節中產生相應的創新能力。
2.基本教學部分體育游戲的實際應用
在新課標的引導下,小學體育教學也應當站在發展學生主體位置的學習方式上進行優化,故而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通過自行學習體育項目或者活動方式,逐步促進其體育能力的提升。而在此階段體育游戲也發揮出了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都能夠發現學生對于某一些較為枯燥的體育活動中興趣不高,但是以游戲的方式開展就能夠大大提升學生在此時的精神狀態,進而積極參與到體育課程的學習中。那么結合這樣的特點,也就為體育教師提供了較高的發揮空間和游戲編排的體驗效果空間。而基于學生的興趣特點進行分析,可以將部分學習內容,轉換為具備一定對抗性或者游戲性質的方式中,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構成。以50米跑的教學過程中,體驗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以“傳遞情報”的游戲模式開展教學,在四個小組中哪個小組最先完成組內全員的往返到達目的地,小組成員就獲得最終勝利。在這樣類似于比賽,又附加了學習興趣和娛樂性的活動中,學生的積極程度是顯而易見的,那么教師也會在此過程中加強教學效果與質量。
而這一教學過程中能否得到普遍教學效果的提升,也要進行合理規劃。一方面,促進學生積極興趣的同時也要明確指出學生應當重視相互合作的重要性,更加不能因為部分同學速度較慢而產生排斥心理。另一方面,也要促進學生的自我評價,讓學生總結出在游戲過程中的個人不足,進而形成下次游戲時的改進方向。此外,當部分輸掉比賽的小組情緒低落時,教師也應當鼓勵,從而避免學生在這樣的游戲過程中失去了對于體育課程的興趣和自信心。最后,體育教師也不能總用同樣的游戲方式引導學生,只有通過不同游戲的開展,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短跑體育項目上就可以結合很多小游戲的應用,例如支援前線、鯉魚跳龍門、追逐跑、十字接力賽、迎面接力跑、換物賽跑等,多種形式的小游戲能夠從不同角度發展學生的體育能力,而且也能夠為體育課堂創建輕松愉悅的氛圍,以及讓學生始終保持新鮮感,進而促進體育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3.教學結束部分的體育游戲實際應用
體育課程結束的部分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慢慢恢復身體的平靜狀態,從而將告訴活動后的機體組織與心理狀態重新回歸于日常學習生活之中。那么此時體育游戲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重新建立放松的心態,轉移大腦皮層的興奮度。而根據這樣的要求,教師可以為學生開展找伙伴的小游戲,促進學生在這樣的游戲過程中將心理狀態調整至平緩,以及恢復身體的運動疲勞,也就能夠以愉快輕松的心態結束此節體育課的學習。體育游戲的魅力就在于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潛在能力,并且培養這種基于身體本能的身體素質成長,進而形成對于體育運動的愛好和積極性。那么在體育游戲的編排上,體育教師也要時刻注重學生的參與程度,尤其在課程結束后產生何種的心理狀態或者情緒,通過學生的反饋信息,組織下一節體育課程中開展體育游戲的方式以及教學素材。而在開展體育游戲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學生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游戲中,已經忘記了下課時間,或者下課之后還處于游戲中的興奮狀態。針對這樣的情況體育教師也要正確的引導,只有將其從游戲的氛圍中推出來,才能組織其進行之后的文化課程學習,以便于不耽誤其他課程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柳田牛.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的研究——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9所小學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5,12:79+81.
[2]周青青.基于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5(18):17.
作者簡介:
秦松林(1986—),男,仡佬族,貴州遵義人,小學體育二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體育教學與田徑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