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彩云
摘 要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含有系統而獨具民族特色的教育理論體系,它重視倫理價值取向,強調德智統一,以德統智。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應扎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土壤,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關鍵詞 傳統文化 政治教育 意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绷暱倳浀闹v話深刻揭示了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現代轉型過程中的積極意義和寶貴價值,也確立了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的重要地位。
(1)在教育目標上,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四有”新人,這與儒家“文質彬彬”的“君子”教育培養目標有不少共同之處。
儒家基本精神是“仁義”“仁者愛人”、儒家從他人、國家、民族的高度來定位“君子”,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主張“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修己以安人”,提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興”的育人理念,充分體現了以德為先的精神。當前高校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就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政治素質、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遠大的理想抱負。
(2)在教育內容上,傳統文化中也含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質?!皟仁ネ馔酢北恢袊湃艘暈樽罡叩娜松辰?。
“內圣”是加強修養、完善人格,“外王”是以德治國,而為了“治國”必須“修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教育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勇于擔當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積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薄爸挥邪讶松硐肴谌雵液兔褡宓氖聵I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爆F代社會的發展,需要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精神。中國傳統文化中“剛健有為”的進取精神可以為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參考和借鑒?,F在的大學生,獨生子女居多,成長環境比較順利,不少人缺少艱苦奮斗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應大力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讓他們樹立不斷奮進的信念。時代需要誠信,社會呼喚真誠?!罢\信”是傳統文化中最根本的道德范疇和價值取向,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鬃咏逃龑W生的“四教”中有“忠”和“信”,孟子有“信于友有道”,要求真誠待人、言行一致、恪守諾言。當前,針對社會上存在著誠信缺失等現象,高校思想教育應大力宣傳古人的誠信友善精神,鼓勵講信用、講信譽。高校思想教育應教育學生客觀理性對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正確冷靜處理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積極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3)在教育方法上,傳統文化強調“慎獨”和“自省”,注重慎獨自律、省察克治的修身之道。
高校在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加強自身修養時,應培養其自律意識和道德反省能力,形成遵守社會公德和國家法律法規的內驅力,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幫助學生筑牢內心防線,增強自我辨別是非的能力。大學教育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提供一種氛圍、一種文化熏陶。大學生長期生活、學習在健康的環境里,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具有了這所學校獨有的文化特質、處世風格和文明素養。所以,必須重視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創造充滿正能量的環境,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品行。另外,像“知行合一”和“因材施教”也是古今共同的教育原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和目標追求,區分不同的教育對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探求二者最佳結合點和實現途徑。首先要改革課堂教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在吸引力上下功夫,讓學生愿聽愿學,學后有收獲有提高。其次,要提升教師素質??鬃釉唬骸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只有教師的整體素質得以全面提升,在學生心中樹立起良好形象,學生內心才會產生仰慕心理,“親其師,信其道”。再次,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方面加大教育引導力度,使其認識到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精神基因;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他們參與到傳統文化教育中來。最后,應營造傳統文化教育的良好環境氛圍,大力組織以傳統文化教育為中心的校園文化活動,以“互聯網+”為平臺,運用先進的傳播手段,讓傳統文化的魅力時刻影響熏陶學生,幫助其成長。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仆仆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并沒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著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系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范的準則。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范,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近百年來,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優秀傳統文化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