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君
摘 要 學好小學應用題,有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進一步提升。基于此,文章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際,對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進行探討,認為教師需要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積極引入生活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應用題解題思路。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應用題 學習興趣 情境創設
應用題是小學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小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當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儼然已經成為雷區,很多學生及教師都“犧牲”在此。因此,探索科學的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十分重要。
1創設問題懸念的教學情境
巧設情境,以疑促思。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之中,將會引起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興趣。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教師以問題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根據教材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懸念的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既能讓學生對問題產生好奇心,又能激發學生探索追尋的興趣。
2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耳聽、眼看、手做、口說、腦想等多種感官的共同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進行學習。
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初步成長階段,自身的理解能力不強、文化水平不高、知識儲備含量較少。因此,面對小學數學知識難度逐漸加大的現狀,教師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充分結合數學應用題的教學要點,幫助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小學生思維活躍,創設的情境應該具有開放性。開放式的應用題情境創設是對學生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的培養。例如,小明和小蘭兩個人,一共做了15朵花,問他們每個人分別做了多少朵,就有14種可能的答案。這種開放性的情境創設,可以給學生思維創設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
3積極引入生活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知識屬于基礎性知識,很多都和生活存在著直接而又緊密的聯系。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生活實例,把實際生活案例與數學課堂的應用題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應用題的過程中找到樂趣。
4豐富學生的應用題解題思路
4.1突破思維定勢
小學生接觸的事物較少,在應用題解題的時候往往會將問題復雜化,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受到了解題定勢思維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合理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走出定勢思維困局,從而提高學生的換位思考能力。
4.2對數量關系的變化給予高度重視
在應用題教學中,可以以數量關系為切入點,通過聯系實際生活,幫助小學生了解應用題的含義,提高學生的應用題解題準確率。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的習慣,糾正學生粗心大意的毛病,從而使其明確數量關系及關鍵的已知條件,提高解題的準確率。總之,小學教師要重視小學數學的應用題教學問題,要深入了解學生整體狀況,引入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案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探索應用題的興趣,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5創設遷移性的教學情境
現代心理學認為,學生學習過程是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同新知識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新的認知結構過程。《數學課程標準》的教材編寫尤為突出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復習內容(舊知)的選擇恰到好處,為知識遷移創造了條件。因此,教師在教學新知的過程中,科學地運用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創設以舊獲新的情境,引導學生自己探索新知,獲得學習方法與技能,理解與掌握新知。實踐表明,導入新知時,教師如能充分揭示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系,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教學中,教師出示準備題:“有20 個蘋果,每盤放4 個,可以放幾盤?”讓學生用豎式計算后,再引導學生思考豎式中的余數“0”,表示什么意思(正好平均分完,沒有剩余)。緊接著,復習題中的“20”個蘋果改成“13”個梨,每盤放4 個,可以放幾盤?然后引導學生邊用學具操作邊思考問題。“這樣改動以后,題目意義變了嗎?為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結果怎樣?”這樣,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處突出了演變點,從沒有余數的除法引出有余數的除法,為理解“余數”這一概念做好了鋪墊,有效地促進了知識遷移。又如,在學習異分母加減法之前應復習通分知識;在學習比的基本性質時,應先復習分數的基本性質知識……這種以舊獲新、新舊結合的教學,既復習鞏固了舊知,又展現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從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情境創設切忌盲目性,必須具有針對性,有效地為教學服務。放任自流或簡單地理解為“活躍一下課堂氣氛,把課堂搞得熱鬧一些”,這完全曲解了教學情境的意義。從課堂聽課了解到,一些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冥思苦想”創設情境,喜歡把一些與教學目的毫無相關的有趣動畫(如,“米老鼠”、“超人”等卡通題材)或刺耳的聲音搬到教學課件中來,試圖豐富教學情境,認為制作這樣的課件“料足”,適合小學生“口味”。然而,小學生看著教師展示的課件仿佛進入電視劇里的動畫片中的情境而入神,把學習任務完成拋在腦后,這種“負附和式的偽情境”,完全脫離了“教學情境”本質。因此,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必須兼顧學科基礎知識,遵循兒童年齡特征與認知規律等。教學情境尤其是低年段的情境圖,成為小學數學教學資源的一個主要載體,它不僅承載著知識,更滲透著數學思想方法。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應運用我們的智慧,用好教學情境,教會教學生從教學情境中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