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建歡
摘 要 學生體育學習評價是新一輪的基礎體育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也是廣大學校體育教師最關心的一項工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評價的核心任務不是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在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認識自我。”體育課堂中運用形成性評價主要目的是為了激勵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運動,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關鍵詞 形成性評價 運用 作用 小組合作
對教學過程的評價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準確、科學、客觀的評價體系對體育課程目標的實現有很大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但是,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我們學校采用的體育評價方法,主要是基于測試結果的最終評價,并把它作為稱量學生體育學習能力的唯一標準。終結性評價是檢測教學及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但卻未能對教學及學習的過程作出評估,依靠單一的評價方式不僅扼殺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還給課堂教學帶來了負面影響。為此,我校的體育科組根據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就對如何運用形成性評價進行了初步的研究。
1什么是形成性評價
美國教育家斯克里文 在1967 年所著的《評價方法論》 中首次提出形成性評價的概念。形成性評價是教育者為了改進教學而從教學過程中獲取相關的反饋信息,是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發展所進行的評價。就是說,這種評價結果是終結性評價無法給予的,能有效彌補終結性評價的不足,通過運用這種評價方式教師可以獲得即時的反饋信息,從而對教學方法進行針對性的調整,也能幫助學生調整學習方法,進行高效學習。因此,建立一套科學的、易于操作的評價體系對于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是十分重要的。
2目前小學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2.1與課程標準的評價目的不一致
新課程標準本著以人為本的發展觀點,旨在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把體育健康意識延伸為終身體育習慣,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幫助學生養成創新意識及科學的價值觀外,還要幫助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及自主學習。這些都是體育學科教學應承擔的責任。因此對學生學習成效的評價應當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有效結果所進行的整體判斷。可是現在的體育教學評價往往缺少了對品質意志、協作精神、習慣養成等方面的評價,而只是針對學生的運動技能和能力的評定,更有甚者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評價,從而出現了把教學目標與評價混為一體來對待的本末倒置的現象。比如在我國現行的全國中小學學生體質健康檢測系統中就給體育教學帶來了這樣的后果,檢測什么項目,那這些項目將成為未來一學年中,甚至好幾學年的體育課教學內容,反正一切圍繞著體質檢測而進行教學。
2.2評價方法太單調
目前,大多數體育教師使用的評價方式是每學期臨近期末采用統一標準的終結性評價,每當評價結束相關的課程也就結束了。這種缺乏信息反饋的評價方式往往表現為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只看成績不看態度。因此,對于是否促進了教學改革和和是否激發了學生體育興趣、是否培養了運動習慣都缺乏動力,既不能實現教學目標,還違背了素質教育以及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其次,體育教學的評價絕大多數是以教師評價為主,學生幾乎不參與評價。長期如此便使學生缺乏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學生的了解,缺乏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還存在的問題及所取得的進步的了解,不但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不利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習慣。
2.3評價標準統一性太強
“一刀切”的評價,極大地損害了弱勢群體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僅以一次測試結果作為學生最終成績的衡量是非常片面的,因為在實踐的過程中一直存在著學生個體間的差異,一些身體條件好的學生,不用認真練習便能考個好成績,相反,那些身體條件差的學生,無論付出多大努力依然達不到良好等級。
3體育課堂中實施形成性評價的方法
3.1小組合作是前提
目前,我校學生多,班額大,教師課堂面對的學生多,要在每個課堂上做到個體評價不容易,既難以實現又效果不佳。而“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正是解決這個難題的最好辦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習群體合作意識及創新能力。我們的做法是每4人一小組,組員設置4個角色分別是小組長、記錄員、發言員、監督員,小組組合堅持采用異質分組原則,小組內的所有成員必須通過分工合作,角色輪換,資源共享,可以通過集體獎勵等手段去創造和諧高效的學習環境和相互依賴的關系。在課堂實踐中教師還要不斷強化學生的角色意識,采取必要輔助措施激發提升學生的角色意識。
3.2評價記錄表是主要工具
采用評價記錄表有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在記錄表中,教師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這節課或這段時間里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小組活動活躍程度、技術動作的掌握情況。還可以知道哪些內容或者活動學生較感興趣哪些不感興趣及其原因,這樣,教師在進行小組指導時便心里有數。采用評價記錄表有利于學生學習自我計劃、自我調控,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和責任心。
我們在教學實踐所采用的主要評價記錄表有:(1)組員交流學習情況自評表。本表一學期使用兩次,分別在期中、期末使用,組內自評;(2)小組成員學習情況評價表。這份表一個單元內容設置一張表,主要記錄各成員的學習感受。
3.3記錄單的運用應注意以下幾點
3.3.1明確評價的目的
評價是為達成目標服務,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要明確為什么要評價,如何有效地開展評價,通過恰當的指導使學生也明確為什么要進行評價,怎樣做好記錄,努力讓記錄表發揮更大的教育價值。同時,評價記錄也給教師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據,有利于教師分析、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因此,評價表應有效地運用好,否則會適得其反。
3.3.2創設輕松、愉悅的環境
營造輕松、自由、寬松的環境氛圍,是學生主動探究、自主評價的前提。教師在指導學生作評價記錄過程中,要善于站在學生的立場看待學生的評價記錄,鼓勵學生寫出真實的學習感受。
3.3.3要培養學生評價的主體性,加強學生互評的實效性
學生在校生活學習總免不了這樣那樣的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帶來的往往是相反的效果。因此,學生在自評時,如何做到實事求是;在互評時,如何不受情緒支配、不盲從別人便是老師必須重點解決的問題。特別要做到不受“明星”學生所支配,要堅持已見,不能人云亦云。這時,教師需要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全面、客觀地去評價,細辨真偽,實事求是。
4結論與建議
形成性評價優點在于強調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由被動評價的客體轉變為積極評價的主體,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方法進行回顧反思,增強了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互動,鼓勵學生自我評價與同學間的互相評價,進而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同時,通過自我評價、學生評價、教師評價三者的相結合,對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有積極作用。
終結性評價必須建設在充分開展了過程評價的基礎上,老師們要更多地關注每一個孩子的身體、心理特征;更多地關注技能的掌握過程及他們所展現出的學習態度。當然,評價不是目的,僅是一種手段,我們要利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激發學生們的興趣、提高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利用形成性評價營造生動活潑的體育課堂,培養學生逐漸成長為細于觀察、勇于實踐、善于表達的人。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Z].2001.
[2] 李邵峰.如何有效落實新體育課程標準[J].體育時空, 2016(14):27-27.
[3] 李新玲.體育教學中個體形成性評價體系的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 2010(23):65-65.
[4] 王智君.對學生體育學習評價的探析[J].飛:素質教育版, 2014(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