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團結
摘要:閱讀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學習活動。因此閱讀教學的目的應該是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會理解、評價、抒情、感想,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搜集知識,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的一種學習手段。“批注式”閱讀讓學生在閱讀時融入其中,積極參與閱讀,更好地把握閱讀的內容,提高閱讀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方法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是,教師雖有重視學生的閱讀,但填鴨式、滿堂灌的提問講解充斥著整個閱讀教學,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沒有思考,沒有品味,更沒有問題的質疑。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批注式閱讀教學方法的探討與實踐,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形成良好的閱讀教學氛圍。
一、什么是批注式閱讀的涵義和特征
1、批注式閱讀是指學生在自主的狀態下,以學生獨立的思維為主導,以圈劃、注解、評點為形式,以促進閱讀能力提升,培養語文素養為目的的學習活動。
2、批注式閱讀的特征。首先,批注式閱讀具有“獨一性”。一個人在接觸一文本時,對內容的理解,對情感思想的感悟是不同的。批注式閱讀非常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第二,批注式閱讀具有“創造性”。批注式閱讀是對文章進行感悟、評判、反思,是帶著探究、審視的目的去閱讀文章。第三,批注式閱讀具有“多面性”。引導學生在理解感悟文章的基礎上,從多個方面看待作者的觀點,不同角度,不同觀點發生交流碰撞。
二、為什么小學語文教學要進行批注式閱讀
1、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的本質是個性體驗,讓學生利用各種批注方法,親歷閱讀實踐,把感悟體驗流注筆端。同時,學生只有對整個文本閱讀理解之后,才能進行圈點勾畫,才能闡述觀點,在潛移默化的閱讀中,學生理解感悟有所收獲,閱讀能力有所提升,學習能力有所發展。
2、能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傳統的習作教學以小練筆或各種習作練習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使小學生有畏難心理。“不動筆墨不讀書”,批注式閱讀整合了讀和寫的訓練,使讀和寫進行無縫鏈接,從而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3、能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批注式閱讀使學生在閱讀中個性化感悟充得到體驗,為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思考提供平臺,讓閱讀不再被動,不再枯燥,不再乏味,而是大量的閱讀,深層次的閱讀,有個性見解的閱讀,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小學語文教學怎樣進行批注式閱讀
1、畫,批注式閱讀的起步。所謂“畫”,即利用符號把自己在閱讀過程中,認為有用的、難點的、重要的字詞句甚至段,用不同符號或不同顏色,進行圈點勾畫。畫一畫還可以把較長篇幅,較多內容的文章,抓住每個部分的中心句,連綴成段,是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好方法。
【案例1】教學《伯牙絕弦》
師:同學們,大家已經熟讀了課文,下面請大家利用課文中的注釋理解這篇文言文的意思,疑惑的地方做上批注。
(生默讀后交流)
師:大家還有什么疑惑嗎?
生1:“善”是什么意思?是“善良”的意思嗎?
師:大家翻開字典查一查。
生2:字典里“善”有6個解釋。我覺得課文里應解釋為“高明的,良好的”。
師:“善哉”什么意思?
生3:“善哉”的意思是“好啊!”
師問生1:你用什么符號進行批注?
生1:我在“善”的下面標了個“?”號。
師:對,學習就是一個“質疑”的過程。在你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批注是一個閱讀的好方法。
3、批,批注式閱讀的升華。所謂“批”,就是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對有感悟之處,文章的奇妙之處進行評點,抒發自己的主觀感受,寫上自己的思維軌跡,表達自己的情感思想。
(1)抓重點,邊讀邊思邊批。
在批注式閱讀教學中,小處著手,抓住重點的一個詞或句,把所思所想所悟,批在課文旁邊,留下思考的痕跡。
【案例3】教學《凡卡》
教師在教學《凡卡》第8自然段時,要求學生邊默讀邊劃出凡卡受虐待的動詞,并根據這些動詞,把所想到的寫在邊上,學生反饋交流,發言踴躍。
生1:我從老板的動作“揪、拖、揍”體會到了老板的兇惡,凡卡遭受著非人的待遇。
生2:“直戳”一詞,讓我仿佛看到了一只“母老虎”,如果我是凡卡,我一定反抗。
師:凡卡敢反抗嗎?我們從下文就可以得到答案。
生3:伙計們也沒有同情心,同時他們還“捉弄”凡卡。
師:凡卡在莫斯科遭受非人的虐待,所以才哀求爺爺帶他回家。
(2)注重細節,邊揣摩邊批注。
俗話說:細微之處見精神。批注式閱讀還要注重文章的細節,批注的范圍可以就課文的某一個場景,某一個細節。細節描寫往往是作者匠心獨運之處,我們要培養學生抓住這些感人的細節描寫,通過批注的形式品悟文字,感悟情感。
【案例4】教學《臨死前的嚴監生》
師:一個與眾不同的神態,一串嫻熟的動作,一處令人感動的語言,都是生動的細節描寫。請同學們用心讀這篇短文,看看哪些語句觸動了你,在旁邊寫下批注。
(生默讀后,交流批注)
生1:“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作者的神態描寫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吝嗇鬼的形象。
生2:“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這處描寫最為精妙,有神態、有動作,特別是“滴溜圓、狠狠、越發”,我的腦海里仿佛出現了一個垂死掙扎的吝嗇鬼。他仿佛在說,你們怎么都不明白我的意思啊,費油、費油啊!
師:你真是一個會讀書的孩子,不僅把重點詞圈上,而且旁批了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生3:“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我體會到了吳敬梓筆下吝嗇鬼的形象。這篇課文嚴監生沒說一句話,但從神態、動作的細節描寫,一個吝嗇鬼形象躍然紙上。
師:“躍然紙上”這詞用得好,我們平時閱讀要有做批注的習慣,把重點詞劃出來,旁批上自己的體悟、心得以及所思所想,這樣我們筆下的人物、景物也會躍然紙上。
批注式閱讀是一個思維的過程。閱讀中,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儲備與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在課文中圈點勾畫,寫上批注,注明自己的思維軌跡,與文本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對話,從而提高閱讀能力。批注,讓生本對話有痕有味。
參考文獻
[1] [美]約翰·杜威,趙祥麟,王承緒譯.杜威教育論著選[M].華東師大出版社,1981.
[2] 孫立權.“語文教育民族化”的一個嘗試——批注式閱讀[J].東疆學刊,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