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摘要】小學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學作文考查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寫好語文作文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讀寫能力。教師應當著重培養學生讀寫能力,提高作文課堂教學質量。本文探究如何提高小學作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教學策略,希望對提升小學作文整體教學水平起到一定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標要求小學作文教學內容不宜過多,需要貼近學生生活,倡導作文生活化。語文作文水平的提升需要學生長期積累練習,是一個需要不斷堅持學習的課程。而小學生的行為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堅持多某一項工作就變得非常困難。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要堅持將生活與作文相結合,讓學生從生活中挖掘可寫素材,學會感悟生活,同時結合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從多方面學習語文作文。這樣堅持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綜合作文水平,達到小學作文教學目標。
一、優化教學語言,提升專業素質
教學語言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聽講效果,一個語言貼近生活、幽默風趣的語文教師必然會受到學生的喜愛。教師首先要從教學語言方面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具體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改進。
(一)語言生活化
部分教師在作文課教學語言涉及的內容基本是教材中的素材案例,很少會用社會時事。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學生失去對作文課的聽講興趣,覺得作文課就是名人事跡的復制、粘貼,缺乏時代氣息,不具鮮活性。要改變這種局面,首先需要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注時事焦點,將有教育意義的社會時事進行記錄,在課堂教學中隨口引出。這樣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積累社會時事素材,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寫作課堂感興趣,才能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時,教師還應當讓學生準備積累本,隨手記下課堂中教師說過的實例。將教學語言生活化,可以有效提升課堂內容的豐富程度,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二)語言富有情感
優秀的朗誦,要求朗誦人帶有真實而豐富的情感,這樣是為了讓聽眾充分理解朗誦者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增強聽眾的代入感。寫作是閱讀和書寫的結合體,書寫是情感的表達,而閱讀是情感的來源。教師不要只注重學生寫的培養,還要加強學生閱讀能力。教師應在閱讀上做示范,對作文素材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在平時授課用的語言要富有層次感,不能整節課使用同一種語氣,這會讓學生失去聽講興趣。授課時要用高低不一、錯落有致的聲調來吸引學生的聽講興趣,同時可以用肢體語言進行修飾,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其中蘊含的情感。例如詩歌《有的人》,教師應當用充滿不同層次的情感來朗讀,“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前半句需要用低沉的語氣,而后半句則需要高聲誦讀,這樣的授課方式一定會讓學生津津有味地聽講。語文教給學生的不僅是語言應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傳授民族文化情懷。
二、倡導學生表達自我
目前小學作文課堂教學還存在少數的“形式主義”,教師將作文課變為學生死記硬背名人事跡的課堂,缺乏活力。久而久之,學生的文章也會變得千篇一律,因為學生背的都是同一篇素材,學生僅僅會用眾人熟知的名人事跡來進行敘述,很少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看法,缺乏獨立思考的觀念。教師要倡導學生學會表達自我,例如一篇作文要求寫一件有意義的事,教師發現許多學生寫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實例有很高的重復性。這時教師要強調學生尋找自己身邊發生過的事來進行敘述。同樣是對事件進行敘述,對他人的刻畫和對自己刻畫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對自己進行描寫時,不僅會從行為角度方面進行刻畫,還會從情感方面進行描寫。而描寫他人時,就無法將主人公的感情描寫得如此細膩。許多名人在寫自傳的時候,會邀請作家與自己相處一段時間,多方面了解自己的做事風格以及性格特性。即使這樣,作家仍無法較為傳神地將主人公的內心活動表現出來。因此,在學生寫作時,教師要強調文章的原創性,而不要將文章規范度放在第一。通過這樣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自我表達能力,避免了學生文章的千篇一律,提高讀者的閱讀感受。
三、加強師生互動
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深入了解。教師應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詳細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以及知識掌握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形式來達成此目的,可以開設課前演講活動,讓學生體驗教師的授課過程。在布置完作文教學任務后,讓學生進行下節課前演講的準備。學生在準備過程中會考慮許多問題,“我要掌握什么知識,才能講好這節課”“教師平時是怎么講課的”。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就鍛煉了自身的各方面能力。教師還可成立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寫完的作文進行互評,進行互評時不應只是一對一的評價,而要形成多對一的模式,讓學生充分了解同齡人的寫作水平。傳統評價方式會遺漏學生寫作缺陷,這次問題沒有及時發現,就會出現在下次寫作中。而多對一的評價方式就避免了這種問題。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是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有效手段。
四、結語
作文水平的提高重在積累,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教師加強監督的力度,同時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在素材方面給予語言上的補充。結合生活進行作文課堂教學,可以有效避免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本文從幾個方面對如何提高小學作文課堂教學進行論述,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王銘.談小學作文教學理念的轉變[J].課程·教材·教法,2006(11).
[2]朱水根.新課程小學作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