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曉英

【摘要】名著閱讀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開展名著閱讀過程中,不少學生的閱讀興趣往往得不到持續,名著閱讀時常中斷。經過實踐和摸索,提問解答式閱讀法的開展給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環境,可以讓大多數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持續。這種方法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引導學生真正閱讀名著頗有實效。
【關鍵詞】名著閱讀;合作學習;交流閱讀;積極參與;提問;解答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總目標中關于課外閱讀提出了具體要求,在開展課外閱讀,尤其是古今中外優秀的經典名著,不僅能夠積累知識、拓寬視野,而且有利于陶冶學生性情,提高審美情趣。但在實踐中,面對名著,尤其是面對長篇作品,有許多學生會產生畏難情緒,難以堅持下去。經過實踐和摸索,提問回答式閱讀法應運而生。所謂提問回答式閱讀,就是學生在閱讀名著過程中提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由其他同學來解答。這種方法給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環境,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在閱讀基礎上和其他同學開展合作學習閱讀,這樣可以不斷引導學生積極融入閱讀中去,暢游在作品文字中,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發掘和延續。
一、隨意提問階段
所謂“隨意提問”,就是學生在閱讀作品過程中可以憑借自己的理解和喜好提出一些問題,教師不做指導和限制。為什么有這個階段?因為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閱讀真正開展和延續,同時,學生可能還不太善于提出問題。這個階段的提問比較零散,并且重復性偏多,問題的價值有待提高。
二、有意提問階段
為了進一步提升問題設計的意義、價值,我開設了名著閱讀提問指導課,著重從以下方面做了引導。
(一)提問廣度的指導
1.前言或后序。讓學生自行閱讀名著的前言或后序,簡要了解名著的寫作背景、作者生平等,并在此環節設計問題。這一部分容易被學生忽視,很有提點的必要性。
2.情節。把握好情節是深入了解文本的基礎,是讀懂文本的關鍵,也是感知文本的起點。理清小說的大致情節很有必要,如果是長篇小說,可以選擇重要的章節。比如閱讀《水滸》中的《魯智深大鬧五臺山》《花和尚倒拔垂楊柳》《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武松醉打蔣門神》《黑旋風沂嶺殺四虎》等,教師可以提前選定故事,引導學生重點閱讀、精讀。
3.人物。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典型意義等都可以是設計問題的一大考慮點。
4.環境。環境一般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環境描寫跟人物的塑造和主題思想的表現有著直接的關聯。一般來說,這一部分也容易被忽視,有必要提醒引導學生去關注、體悟,比如體會精彩環境描寫的作用等。
5.精彩段落、詞句。對書中的精彩段落、好詞好句可以進一步揣摩,從而提高語言文字賞析能力。
6.思想內容。也就是文本的價值意義、作者的寫作目的。比如可以找出體現文本主題的句子,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也可以說說讀了文本后有什么體會,結合文本主題談談對某些語句段落的理解等。
7.表現手法、藝術成就。不同文體類型往往有不同的手法,主要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手法、人物描寫方法等,這也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容易忽略的地方,值得關注。
8.個性化解讀。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言之有理或自圓其說的情況下,讀者可以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
9.語言特點。一位作家往往有自己的語言特色,一部名著、一篇文章都會顯現出作家的語言功底和獨特魅力,這也是初中生容易忽視的賞析點。
基于以上指導,我對名著閱讀提問卡做了一些改進,學生可以有方向、有意識地提問。兩種積累卡,學生可以自由選擇。
(二)設計類型的指導
填空、選擇、判斷、改錯、讀圖、辨析、閱讀與理解、續寫與改寫等都可以。經過有針對性的輔導和實踐,學生在閱讀同時逐漸進入了有意識的提問階段,設計問題的面在拓寬,提問能力也在慢慢提高。和隨意性提問相比,學生提問的內容涉及面在拓寬,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在加深,最主要是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得以持續。這種方法和名著閱讀筆記相結合,有助于閱讀習慣的培養,有利于名著真實性閱讀的開展,也啟迪了學生的閱讀思維。
三、建立素材庫
設計問題、解答問題可以是自己所任教的班級學生,也可以是同年級的其他班級學生,還可以是自己任教的歷屆學生。多年累積可以建立素材庫,擴充材料積累,為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做準備。
在老師引導下,學生走進作品、感受作品,與同學、老師積極交流,開展合作閱讀,互為補充,取長補短。真實閱讀的樂趣在提問與解答中不斷加深。長期堅持,學生一定能夠積累知識、拓寬視野、陶冶性情,名著真實性閱讀得以展開、深入。
(編輯:張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