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網絡與移動設備的飛速發展與普及,傳統教學模式越來越不能滿足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云盤的微課程設計,并以“UI設計”課程為例,詳細介紹了基于云盤的微課程設計的流程與方法,充分利用云盤和移動設備的優勢,搭建一個適合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靈活利用碎片時間,有效增進師生互動的移動學習平臺,促進教學模式的改革。
【關鍵詞】云盤;微課;UI設計;課程改革
0引言
隨著智能移動設備的飛速發展與普及,計算機網絡以及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創新,推動著學校和社會教育的變革。傳統的課堂教學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多方面要求。特點是對于一些操作類的課程,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僅僅是一次的課堂演示,學生往往難以掌握。而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對于已經掌握該知識的學生,課堂上的重復演示,無疑是浪費時間;而對于一些基礎較弱的學生,重復的演示是非常有必要的。據統計,截止至2016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已達6.8億,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手機作為網民上網的主要上網終端的趨勢進一步明顯。在高校的90后學生中,智能手機是全覆蓋,手機“入侵課堂”已經是大學生的常態,學生上課手機不離身。當課堂內容枯燥、授課內容重復時,或者難度太大聽不懂時,學生就會在課堂上玩手機。為了解決學生上課玩手機的問題,各大高校是各出奇招。如推行“無手機”課堂,課前“上繳”手機,或者是屏蔽教學樓的信號等。這些方式都引起了爭議,有一些學生還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有些甚至直接曠課。
由此可見,一方面傳統教學模式不適應當下,一方面是學生對智能手機的依賴,一味地加以“堵”和“攔”,不如光明正大的引導學生利用手機來學習。設計基于云盤的微課堂,讓學生通過智能手機的app來進行學習,是可行的解決途徑。
1基于云盤的“UI設計”微課程平臺設計背景
一般的網絡教學平臺開發都需要有代碼編寫能力,如編寫app或搭建平臺,存在一定的技術門檻,外包制作需要支付相對比較昂貴的費用。教學技術研究的目標應該是盡量降低教師教學資源建設和開發的門檻,使所有學科的教師都能借助網絡資源和開放平臺,構建標準、易用的資源整合并發布。
信息化時代的今天,網民網上可以使用的云空間和平臺日益豐富,如360云盤、百度云盤、阿里云盤等。除了必要的網絡流量費用外幾乎不需要額外支付其他費用,網絡運營商還提供了云盤超大空間、主頁、微博、群發分享、各種不同移動設備的用戶終端服務等。這些免費的云空間及平臺,經過設計,可以構建為能夠實現網絡教學進行移動學習的教學平臺。用戶不需要編寫代碼,窗口式操作,模塊化編輯,只要有網絡,不受地域的限制,使教師擁有個性化的教學空間成為現實。
以百度云盤為例,百度云盤有pc版、android版、蘋果版的客戶端,支持多終端登陸。學生可能通過wifi訪問教師提供的云盤資源,云盤上的視頻可以直接在移動終端上播放。同時,云盤用戶可以互加好友,組建群組,師生可以共建資源共享。一般用戶注冊可以獲得2T的云盤空間,還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擴容,教師可以很方便地把課程相關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各種形式的教學資源放在云盤上搭建微課堂。學生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課外,都可以通過手機訪問課程的微課堂,進行移動式學習、碎片式學習、個性化學習。
2基于云盤的“UI設計”微課程平臺構建
高職的“UI設計”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在4G通訊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需要越來越多的UI界面設計人才。UI既包括界面設計也包括人機交互和用戶體驗,課堂內容涵蓋廣闊,融藝術設計課程和計算機技術課程一體,學生不僅要學習美術基礎、設計軟件和視覺設計技巧,還要學習人機交互、前端界面代碼、原型制作,各種媒體界面的賞析等。課程涉及的素材,如影音視頻、電子教案、賞析案例、仿真原型等非常豐富,單單靠一學期的課堂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通過云盤搭建微課堂,作為課程資源的集散地,將這些資源按課程內容知識點分類,置于相應的目錄中,進行資源分享。
創建“UI設計”的云盤微課程平臺,需要先設置好文件之間的拓撲結構圖,根據拓撲圖,創建相應層次的文件夾,最后一層用于存放文件。生成微課程目錄的共享鏈接,并分享給學生。學生與教師的帳號互加好友,并建立云盤的群組,方便進行交流討論和資源共享。
以“UI設計”云般微課堂為例,教師通過共享鏈接https://pan.baidu.com/s/1hsmoAUg發布微課堂地址,學生通過鏈接進行微課堂,添加教師為好友,實名制進入教學群組,通過群組師生可以在課后進行互動。根據老師的要求,學生可以通過移動設備登陸微課堂進行課前預習。課堂上,教師可以把一些知識難點錄成微課,放在微課程平臺的微課目錄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靈活使用自己的時間進行回顧。課后,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復習、拓展學習,并完成課后作業。這樣,群組就構成了一個網絡共同學習小組,相互學習和交流,學員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學習資源共享給群組中的其他學員或老師。
3基于云盤的“UI設計”微課程平臺使用效果
基于云盤的“UI設計”微課程平臺是傳統課堂的有效補充,經過設計,云盤微課程平臺可以提供共享教學文件資料、授課錄像視頻、學生互動、自助學習等模塊,還可以提供在線播放及文件下載的功能。基于云盤的微課教學設計的基本流程如下:平臺建立(開通云盤,學生關注,組建群組)——微課制作(難點分析,準備素材,制作微課視頻)——微課發布(上傳云盤,資源推送)——教學反饋(學生學習,師生互動)。
從技術維護角度來看,基于云盤的教學平臺不需要很強的編碼技術支持,利于維護,方便修改,而且可以重復使用。通過實際的應用發現,這種基于云盤的微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通過手機客戶端登陸云盤微課堂,選擇觀看老師的操作視頻或者完成拓展任務。課后可以通過云盤微課堂進行復習鞏固,師生交流互動。將手機主動“引入”課堂,符合90后00后新生代學生的學習特點,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利用移動學習方式給課堂增色。
可以預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基于移動端的教學改革將在未來的教育領域中擁有更廣闊的前景。
參考文獻:
[1]李國新.中國網民現狀[J].時事報告,2013(06).
[2]梁林梅,羅智慧,趙建民.大學教師網絡教學現狀調查研究——以南京高校為對象[J].開放教育研究,2013(01).
[3]萬力勇,趙呈領,廖偉偉,疏鳳芳.基于QQ群的網絡學習共同體社會互動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2(09).
[4]李海寶,李海燕,任常愚,任敦亮,丁紅偉.基于360云盤的大學物理網絡教學平臺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09).
作者簡介:
鄧碧琴(1981.9~ ),女,漢族,廣東廣州人,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多媒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