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厚麗
【摘 要】《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導思想提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同時也是我國各類教育的根本任務。技工學校是培養技能人才的學校,無論是站在教育的角度,還是站在人才培養的角度,我們都應格外重視我們辦學的指導思想,經過多種調查表明絕大多數企業還是對學生“德”的要求高于“技”,因此技工教育養德塑才是根本。
【關鍵詞】技工院校教育;德育教學;立德樹人;教學過程
黨的十八大用12個詞24個字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其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屬于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個準則與“德”有著重要的關系,《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導思想提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同時也是我國各類教育的根本任務。技工學校是培養技能人才的學校,無論是站在教育的角度,還是站在人才培養的角度,我們都應格外重視我們辦學的指導思想,經過多種調查表明絕大多數企業還是對學生“德”的要求高于“技”,因此技工教育養德塑才是根本。現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粗淺認識與體會做些探討。
一、德育教學在教育環節中的積極作用
教育環節是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養的主要環節,具有時間長、內容多、難度大的特點,學生能否成才應看是否傳授夠用的知識和技能,應看是否使學生的思想品德有所提升這兩個重要方面。也就是讓學生既成人也成才。
學校文化本質上就是學校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文化的融合。其作用在于通過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對“教”與“學”產生積極的促進意義,技工院校在注重技能教育的同時更應該對學生的個人品質及修養進行教育,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力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誠信習慣、職業習慣。
自己從事多年德育教學,多年的教學中使自己認識到德育教學作為技工教育公共課程在技工院校學生的培養中起著積極的作用。如何把德育教育融入課堂;如何使學生在德育課堂中真正受益;如何提高技工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對我們德育教師的要求,也是我們一直在探討的話題。
二、對當前技工院校學生的一些特點分析
技工院校的學生大多是中考落榜者,學習成績不夠優秀,特別是數學、英語成績較低,他們抱著不得已的心態進入技工院校,他們成績不好的原因并不在于智商,而是沒有很好地習慣養成,很多時候是非智力因素,如心里因素、紀律因素等,他們之所以自信心不足,主要是抱著得過且過的混日子的態度,因此就更談不上有成才的愿望。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嬌生慣養,優越的生存環境使他們自私、個性強,缺乏對他人的尊重與理解,面對困境喪失應有的意志力,生活習慣和心里狀態都難以讓他們具有奮斗精神,習慣懶散,不能嚴格要求自己。
社會環境對學生的教育存在許多負面影響,孩子與父母的關系完全變成了索取和給予,使他們站在自我為中心的立場上看待問題。認為所有的人對自己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不懂得付出,毫無感恩之心。
三、德育教學中“立德樹人”培養貫穿始終
面對這一特殊的群體,我們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積極探索適合他們特點的教育教學規律去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為此我們在德育課教學中尋找一些更加貼近他們實際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使他們重新找回自己。
1.讓學生重拾信心是德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走向新教育》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這再好的標準并不是成為牛頓或上哈佛,而是找到一條再適合這個人發展的路,亦即對自己來說,爭取成功的把握性最大的路。在這條路上發揮得淋漓盡致,那就是最好。”我們做教師的應該有充足的信心,大教育家布魯姆曾經說:“百分之九十五的身體和心理健全的學生都能學好,而且在適當的學習條件下,許多人的學習能力,學習速度,進一步學習的動機會變得十分相似。”大量調查證明,很多新生入學后希望重起爐灶重整旗鼓,學習成績基礎差是可以彌補的,關鍵是讓他們從身心發展上有新的認識,重新有個良好開端,重拾信心是我們作為德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2.通過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明白深刻的道理
德育教學它包羅萬象,可以從人文歷史、天文地理、時事新聞各方面找素材,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各種貼切的案例及故事吸引學生,讓他們既學到知識又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并不是枯燥無味的照本宣科完成任務,而應該是靈活的,為學生創設一種積極向上、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他們看到自己美好的未來,讓他們知道在這種平臺上他們同樣可以做最好的自己。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布置任務進行討論的方式引導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學習專注力,這些對于個人學習及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利的。根據學生特點及當前現狀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并平等的與學生進行心靈的交流溝通,讓學生領悟:自卑是事業的大敵,挫折、困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戰勝它們的勇氣和決心,努力后成功在等待著我們,并慶祝我們努力的結果。我們不會遭遇失敗,碰到的不過是暫時的不如意。
3.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貫穿于德育課中
在教學過程中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貫穿其中,通過小羊跪乳、烏鴉反哺故事、教育學生學會感恩,感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一個正直人的起碼品德。因為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老師對我們有教育之恩,同學對我們有幫助之恩,社會對我們有關愛之恩,軍隊對我們有保衛之恩,祖國對我們有呵護之恩等等。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對家庭、對公司、對朋友、對社會都真正負起“責任”。通過感恩教育讓學生懂得對生活和他人心存感激,學會理解和關愛他人。并且在課堂上組織演講活動,讓他們體會知恩圖報的快樂,讓他們明白被人關懷是一種幸福,給予別人關懷更是一種幸福。
四、教師是技能人才培養主體中最生動、最活躍、最關鍵的部分
德育教師的知識儲備、教學的技能技巧、以及教師的人格魅力在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教育者應當以身作則注重言傳身教,并且把身教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孔子在這方面就為我們樹立了一個“萬世師表”的典范。對學生真正做到誨人不倦,關懷備至教師的榜樣,就是無言之教,能夠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尤其要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對癥下藥、有的放矢。要求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要有預見的本領,善于觀察學生細微的變化做到防患于未然,發現學生有好的萌芽就加以表揚鼓勵,有不良的隱患就加以杜絕,正如王夫之所言:“順其所易,矯其所難,成其美,變其惡”。因此我認為教師是技能人才培養主體中最生動、最活躍、最關鍵的部分,教師不僅要具有多種能力,而且具備完善的人格修養,通過言傳身教把學生培養成自主自信、樂觀大度、勇于進取的人。
綜上所述,因此德育教學在技工院校教育中,在學生學習生涯中發揮著積極地作用。
參考文獻:
[1] 柳燕君著.《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模式》.
[2] 黃景容著.《技能教育雜談》.
[3] 黃濟著.《教育哲學通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