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蕙菁
摘 要:目前,學前教育廣受關注,大多數人普遍認為幼兒園的建筑風格應該區別于正規的中小學,幼兒園在建筑設計時應當分為不同的功能區。不同功能區之間承擔著不同的功能,各個區之間也是獨立存在的。主要探討幼兒園小班的裝扮區,對于如何在扮裝區中投放合適的材料,結合經驗和兒童心理學的理論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幼兒園小班;裝扮區;材料投放;方法策略
裝扮區是幼兒園教育中基本的活動區域之一,這個區域不僅有美化幼兒園環境的功能,還承擔著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等多種功能。所以教師在設計裝扮區的時候要多花些心思,這樣才能布置一個完美的裝扮區。在布置裝扮區的過程中,顯然離不開活動材料的投放。對于教師而言,裝扮區內的每一樣活動材料都應該承擔著相應的功能,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裝扮區內獲得一些探索性的發現和取得成就感。
一、幼兒園小班裝扮區活動材料投放的作用
在幼兒園教育中,裝扮區在幼兒自我能力的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幼兒園的裝扮區投放合適的活動材料,也是為了幫助兒童在游戲中探索一些事物,或者從中感知一些道理而準備的。兒童從小就有一種探索外界事物的心理,他們通過自我探索,才能從這個世界中獲得想要的答案。而這些探索都是基于實實在在的物質材料,通過這些物質材料,學生才會在游戲中得到發展。
二、幼兒園小班裝扮區活動材料投放的策略
1.巧設床上用具,讓幼兒學會整理床鋪
在裝扮區設置的每一樣物品都有它相應的目的。設置床上用具是為了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幼兒時期是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最佳階段,這一階段的孩子已經開始有一定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師在設置裝扮區的物品時,就要注重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讓他們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例如,在裝扮區內,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床上用品,這些物品包括床單、被子、枕頭等,這些物品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游戲情節,在幼兒玩完后還能讓他們去學習整理好床上的用品,學會獨立完成分內之事。除了這些最基本的東西以外,還可以配備一些毛絨制品的玩偶,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家的感覺,并引入照顧寶寶的游戲情節。
2.設置簡單的家具,讓幼兒懂得歸類擺放物品
在裝扮區內投放桌椅、櫥柜等家具,是為了讓幼兒養成歸納整理的行為習慣。幼兒時期是個人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幼兒的行為習慣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所以在布置裝扮區的時候,教師設置小家具,是為了讓幼兒可以在游戲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例如,在裝扮區設置桌椅、櫥柜等家具時,教師還要配上相應的用品。桌子上可以放上花瓶或者碗盤,衣櫥里掛著小衣服、小襪子、小手帕。幼兒可以用碗盤玩進餐、喂娃娃的游戲,還可以給娃娃穿衣服、穿襪子。玩完游戲后,引導幼兒學會自己歸納整理物品。
3.布置微型廚房,讓幼兒喜歡動手操作
在裝扮區中布置微型廚房,是為了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而對幼兒進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也是為了幫助他們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從而為成為一名合格的未來社會的建設者打下基礎。
例如,在裝扮區中布置微型廚房,就應當事無巨細,將所有材料都準備齊全。微型廚房的所有材料最好用塑料制品,這樣不易損壞,也不容易傷到幼兒。廚房應該準備一些鍋碗瓢盆,還有一些瓜果蔬菜。
4.投放裝飾材料,讓幼兒學會表現美
在布置裝扮區的時候,為了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增強幼兒的審美能力,教師可以在裝扮區投放鏡子和一些可愛的服飾,讓幼兒在裝扮自己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扣、夾、扎等動作,還能有意識地感受到服裝之美,讓幼兒懂得怎樣裝扮自己,怎樣根據不同的角色來裝扮自己。
因此,教師在投放服飾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可以鍛煉幼兒的哪些動作,促進手部小肌肉的發展。投放發夾,可以練習夾的動作;投放扣子和拉鏈的衣服,可以練習扣扣子和拉拉鏈;投放發圈,可以練習扎的動作。其次,可以投放不同角色的服飾,例如爸爸可以戴上領結,媽媽可以圍上圍裙,寶寶可以圍上圍兜,爺爺可以拿著拐杖,在裝扮中提高了幼兒對角色的認識。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裝扮區內提供一些動物的服飾,再放一些音樂,幼兒可以把自己裝扮成不同的小動物,跟著音樂表演,使整個區域的功能性更強。
在幼兒園中,主要是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以及一些基本動手操作能力。本文主要介紹了幼兒園小班裝扮區活動材料的投放策略,并結合相應的教學目的來布置裝扮區。主要介紹了布置床鋪、桌椅櫥柜、微型廚房以及裝扮材料這四種活動材料,并結合了相應的教育目的,以此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兆輝.淺談幼兒園小班活動區的設置與材料投放[J].學周刊,2016(36):123-124.
[2]張沖.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的有效投放策略探討[J].科技風,2016(8):102.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