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摘 要:要想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教師就必須從課堂氛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途徑等方面出發,根據學生的需要,改革現有語文課堂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可以在語文課堂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文章在分析語文課堂的具體情況之后,指出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
關鍵詞:語文;高效課堂;探究;興趣;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4-0055-01
語文課堂效率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情況,因此,教師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打造高效語文課堂,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等方法,使學生意識到語文學習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不斷提高自身學習語文的效率。
一、注重教師語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課堂涉及各種有趣、生動的語言,因此,語文教師需要采用各種表達方式,使學生了解不同語言的特點。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感受樸實語言的風格、幽默語言的趣味、穩重語言的美感。其次,語文課堂教學方式需要進行改變。教師使用優美的語句表現不同的景色,既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使用優美的語言描述人物和景物,也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在心靈上受到觸動。最后,語文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式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比如,教師可以采用設疑的方式,引導學生針對某個課題進行討論,通過深入分析和搜尋資料獲得相應的結論。這對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探究某個語文課題的時候,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的獨特魅力,進而使學生探求文本的興趣不斷得到提升。
二、轉變教師的角色,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傳統教學當中,教師常常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在學習主動性上有所欠缺。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實現高效課堂。首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自覺進行課堂學習。其次,教師需要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只有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才能使學生真正從課堂教學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最后,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識。同時,課堂氛圍對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創造輕松、平等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提問,并和老師共同參與問題的討論。學生經過討論和分析之后得到最終結論,可以有效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和學習主動性。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探究積極性
學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應讓學生得到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首先,教師在提出問題的時候要盡量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從根本上認同老師的看法,從而積極加入討論,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其次,在思維上,教師要和學生的思維保持同步,制定有效的教學方針,以達到擴展學生思維的目的。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教學活動當中發揮自己的觀察能力,找出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勇敢地提出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最后,教師在面對學生提出疑問的時候,需要加以肯定,才能使學生有興趣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一起進行討論,以獲得準確的答案,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四、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信息技術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語文教學中,并對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第一,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適當地將部分語文教學內容放入到多媒體中,使學生可以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第二,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播放視頻,也可以和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因此,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利用豐富有趣的多媒體信息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主動跟隨多媒體的指導進行語文知識學習。第三,多媒體可以進行儲存和下載,因此在下課之后,學生仍然可以觀看教學視頻,不斷復習所學的知識,完成學習任務。第四,一些學生的理解能力比較差,單靠課堂的時間進行學習,無法完全理解和記憶知識。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重復觀看多媒體視頻,讓他們自行選擇時間學習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五、結束語
要想實現建設語文高效課堂這一目標,不僅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也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造輕松的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擴展學生的思維、利用多媒體技術的作用等方法,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更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最終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賈生榮.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是激活語文課堂的關鍵[J].石油教育,2015(05).
[2]郭銀龍.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發展語文核心素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26).
[3]甘泉.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J].基礎教育研究,2012(14).
[4]黃明勇.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結構與培養學生創新精神[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