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景臺 (浙江省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325000)
分享課程成果 引領未來發展
——溫州市體育與健康學科拓展性課程成果展示與研討活動在樂清茗西學校舉行
蔡景臺 (浙江省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325000)
2017年5月4日,來自溫州市各縣市區260余名體育骨干教師聚集樂清市北白象鎮茗西學校,圍繞“體育與健康學科拓展性課程建設”的話題開展研討活動。本次活動由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主辦,樂清市教研室和樂清市北白象鎮茗西學校承辦,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教研員余立峰、溫州市體育教研員蔡景臺及樂清市教育局教研室周偉力主任等專家和領導參加了本次活動。活動分成果展示、課堂觀摩、課程介紹、專家引領四個板塊進行。
上午,在簡短的開幕式之后,來自鹿城區的黃龍二小、龍灣永興一小、樂清智仁寄宿小學和東道主茗西學校四所學校先后進行了拓展性課程成果展示。鹿城區黃龍二小展示的是《花樣跳繩》課程,美輪美奐的花樣跳繩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時而單跳,時而組合跳;時而向左跳,時而向右跳;時而慢速,時而快速,把簡單的一條繩子玩到了極致。龍灣區永興一小展示的是《溫州南拳》課程,充分挖掘本校地域資源,把《溫州南拳》引入學校,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8位“武林高手”輪番上場展演,充分展示了溫州南拳“手法短橋善變,吞吐浮沉,以聲助力,以力發聲,內外兼修”的特點。

樂清市智仁鄉寄宿小學展示的是《竹竿舞》課程,把民族民間體育特色項目“跳竹竿”同音樂與舞蹈有機整合形成風格獨特的《竹竿舞》課程,適年齡而動,適性別而動,適體質而動,適條件而宜,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開辟了學校自主、學生自選課程的新天地。樂清市北白象鎮茗西學校展示的是《舞龍》課程,這一課程是該校近年來著力打造的拓展性課程,學校把《舞龍》教學作為基礎性課程中的自選內容之一,從一年級到九年級每周開設一節舞龍課,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設《舞龍》拓展性課程讓學生進行自主選修學習;該學校以《龍舞校園》為主題的大課間活動集武術、音樂、舞蹈、體操與一體,大氣磅礴,讓與會者嘆為觀止。《舞龍》課程開設兩年多時間來,學生選課率高達100%,通過課程學習,不僅提升了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弘揚和傳承了中國傳統的龍的精神、龍的文化,還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學校于2017年4月被評為“全國龍獅示范學校”,其先進事跡先后在中國文明網、浙江文明網、溫州教育網等各大新聞媒體報道。

為探索拓展性課程課堂教學新樣式,有效推進拓展性課程學生學習內容教學經驗,在課程成果展示后還專門安排了兩節拓展性課程教學研討課,分別由鹿城區黃龍二小陳雪飛老師和樂清市北白象鎮茗西學校王祥老師執教。陳老師執教的是《花樣跳繩》,教學中,陳老師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基礎設計教學,用音樂渲染課堂學練氣氛,用節拍調控動作方法,以合作促創新學練,以賽促學,在讓學生有效地掌握了“開并提并”“芭蕾”“肯肯跳”動作方法的同時,還組織學生自編花樣跳繩的組合動作,發展了學生體能。同樣,王老師執教的《舞龍:弓步后仰躺腿、穿越騰身》一課,圍繞《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提出的常態課的七個基本要求設計與組織教學,凸顯了舞龍基本技法的組合與運用,凸顯了學生體能的發展,凸顯了龍的精神滲透。
課堂教學是推進拓展性課程的主陣地,體育學科拓展性課程同樣與學科基礎性課程一樣具有體育學科的本質屬性,都離不開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不能偏離“以體育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必須以“增進健康”為主要目的,為此,拓展性課程課堂教學同樣要遵循體育教學原則,遵照《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提出的課堂教學評價的七個基本要求,以“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構建單元的教學思想來構建拓展性課程單元教學,立足常態,才能真正讓學生習有所得,習有所長,才能有效推進拓展性課程的實施。


《浙江省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指逐漸把課程做大做強;洞頭區靈昆一小的廖麗飛老師分享的《乒乓球》課程,學生在課程實施中從知國球到愛國球,在乒乓課程學習中歡樂成長;經開區天河中學的張崇澤分享的是《溫州南拳》課程,整合校外資源,深入孩子們的心田;文成縣西坑畬族鎮民族學校的陳鴻博分享的民族傳統《畬鄉竹舞》課程,充分發揮所在地資源優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甌海區實驗小學的徐禹分享的《足球:追求夢想》課程,讓我們看到了三個不同水平段的足球小子們在《足球》課程中成長的歷程;永嘉縣外國語實驗小學金登輝老師分享的是《羽毛球》課程,從學校條件出發,使羽毛球運動在校園內蔚然成風,促進了學生健康成長;瑞安市瑞祥實驗學校陳宗法老師分享的《籃球與自控力的修煉》課程,在做好基礎性課程的同時注重拓展性課程的整合與拓展;平陽縣麻布中心小學黃茂興老師分享的《白鶴拳》課程,從個人的喜好出發,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以滿足課程推進、學生發展需求,促進了學生成長。
每一個拓展性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都凝聚著課程開發者的智慧和心血,盡管有些課程還不夠成熟,甚至與拓展性課程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偏差或問題,但我們是行走在課程的路上,堅信只要我們繼續努力,體育特色拓展性課程一定會在甌越大地上處處開花結果。導意見》于2015年3月發布,根據《指導意見》要求及溫州市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項目要求,2016年,溫州市啟動了《區域核心素養課程群建設——甌越體藝特色課程》項目研究,并申報了溫州市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甌越體育特色拓展性課程群的開發與實踐研究》,一年來,圍繞“甌越體育特色拓展性課程”的建設,各縣市區挖掘出了一批具有甌越體育特色拓展性課程,為此,借本次活動之機,我們選擇了12個基層學校進行了課程交流:來自樂清市智仁鄉寄宿小學的石峻老師首位登場,他交流的課程是《雁蕩山跳竹竿》,他從課程背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成效五個方面闡述了課程研發14年來的歷程;緊接著,來自市直、各縣市區課程交流代表逐一上臺交流。溫州市39中陳李貴老師從一個故事開始,闡述了《踩高蹺》拓展性課程開發的背景及推進策略;泰順縣育才小學林薛迪老師的分享的是《羽毛球》課程,雖然場地及師資受限,但他們在前行的路上越走越遠;蒼南縣靈溪二小蔡萬頓老師的《武動校園》課程,從點到面,從提高到普及,
本次活動,余立峰老師親臨指導并作了《拓展性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專題講座,余老師從拓展性課程的定義到拓展性課程的類別、內容選擇、實施途徑、評價等十個方面進行闡述,并著重就當下我們一線教師在拓展性課程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及問題進行了解惑與答疑,尤其是對大家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拓展性課程教學是否能動用基礎性課程的課時?是否都要排入課表?課時如何安排?是否需要教材?晨練、大課間活動是不是拓展性課程等問題逐一進行了答疑與詮釋。最后,余立峰老師提出了幾點意見和要求,要求每一位教師在規劃與建設體育拓展性課程時一定要在學校辦學理念下重視課程本身的普適性與持續性,在規劃好基礎性課程的基礎上,把握好拓展性課程的開發與開設,要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體現學校辦學理念和特色,關注學生興趣需求的發展,挖掘地域文化資源,利用現有的師資力量,并強調體育學科拓展性課程開發要以開設為主、開發為輔。余立峰老師的講座高屋建瓴,與會者受益匪淺。
最后,蔡景臺老師總結發言,希望與會教師加強學習、敢于實踐、科學規劃、團隊合作建設好拓展性課程,并處理好學校辦學理念、課程總體規劃與拓展性課程的關系,期待不久的將來在甌越大地上涌現出更多更好的精品體育拓展性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