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開梅,姜玉波,于全勇,曲永松,石少婷,劉建成,姜金龍,趙洪全
(1.山東省萊陽衛生學校,山東 萊陽 265200;2.煙臺業達醫院,山東 煙臺 264006)
中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研究
馮開梅1,姜玉波1,于全勇1,曲永松1,石少婷1,劉建成1,姜金龍1,趙洪全2
(1.山東省萊陽衛生學校,山東 萊陽 265200;2.煙臺業達醫院,山東 煙臺 264006)
根據中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畢業生崗位能力要求,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設計理論,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進行重構,以適應現代醫學影像技術發展需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中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我國影像醫學教育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初衛校開設的醫學影像專業。山東省衛校醫學影像專業最早設立于1959年,學制3~4年,學生畢業后從事醫學影像診斷工作。根據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10年修訂)》,山東省教育廳做出調整,中等職業學校停辦醫學影像專業,轉型培養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經過多年實踐,我們積累了很多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方面的寶貴經驗。但隨著職業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的不斷深入,尤其是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設計理論的引入[1,2]和生物醫學工程、信息技術的進步,如何科學構建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以適應現代醫學影像技術發展需要,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3~6]。為此,筆者在山東省范圍內進行了調研,探索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設計理論構建中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通過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調查山東省7所開設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校的專業技術人員,濟南市、臨沂市、泰安市、濰坊市、濱州市、煙臺市共計44所一級醫院、69所二級醫院、23所三級醫院的醫學影像技術人員200人(發放問卷200份,收回148份,其中有效問卷137份),中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畢業生50人(發放問卷50份,收回50份,其中有效問卷48份)。調查內容包括山東省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設置情況、中專層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畢業生工作崗位現狀和用人單位對中專層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畢業生職業能力的需求。
2.1 課程設置情況
山東省中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專業課主要為影像技術學、醫學影像設備、X線攝影化學與暗室技術、X線物理與防護、影像診斷學、超聲診斷學,各門課課時數見表1。
2.2 畢業生工作崗位現狀
調查顯示,所調查的中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畢業生中,在醫療機構影像科從事X線檢查工作的占60.8%,從事CT檢查工作的占13.4%,從事MRI檢查工作的占5.8%。表明中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X線檢查工作,其次是CT檢查工作,從事MRI檢查工作的極少。

表1 山東省中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設置情況
2.3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職業能力的需求(見表2、3)

表2 X線操作技師職業能力需求[n(%)]

表3 CT操作技師職業能力需求[n(%)]
3.1 中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培養目標的確立
調研結果顯示,60.8%的中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畢業生從事X線檢查工作,13.4%的從事CT檢查工作。因此,筆者認為,三年制中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旨在培養經驗型技能型人才,使學生畢業后能從事X線檢查工作、CT檢查工作。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注重技能培養和人文教育,使課程標準與放射醫學技術(士)考試和大型醫療設備上崗證考試大綱要求接軌,技能操作標準與行業要求接軌。
3.2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職業能力的需求
調研發現,X線檢查崗位要求中職畢業生具備普通X線機的操作技能、CR的操作技能、DR的操作技能等。提示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加強普通X線機的操作技能、CR和DR的操作技能等方面教學。CT檢查崗位要求中職畢業生具備掌握CT檢查工作流程能力、CT圖像質量分析評價技能、運用計算機進行數字圖像處理技能、CT機操作技能。提示在今后的教學中,應重點加強掌握CT檢查工作流程能力、CT圖像質量分析評價技能、CT機操作技能等方面教學。
3.3 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沿用的是學科本位課程體系[3~5],中職學校尤其如此,分為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和選修課程模塊,每個模塊安排相應的學科,每個學科按照自己固有的學科體系進行專業建設,各學科自身體系較完備,知識量豐富。但是這種課程設置過分強調學科本位、學科的重要性和獨立性以及學科自身邏輯體系,將課程設計重點放在學科完善上,把學科凌駕于教育之上,學校教育、課堂教學成為促進學科發展的手段,導致教學內容繁、難、偏、舊等,教學也更側重于知識灌輸。此外,沒有與其他學科有機結合,忽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嚴重制約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
3.4 中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必要性
2004年,教育部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聯合頒發了《職業院校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指導方案》,提出“課程開發要在一定程度上與工作過程相聯系”的課程設計理念。姜大源[1,2]在借鑒德國職業教育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學校在課程設置上應遵循企業實際工作任務,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基于工作過程本位課程體系強調課程內容的選擇標準和課程內容排序標準以工作過程為參照物,強調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對接。據此,按照工作過程本位對三年制中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構建,以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和學生職業能力發展需要。
3.5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結合調研結果,按照崗位能力要求并融入職業資格標準,采取模塊化教學設計,遵循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設計理論,構建職業素質課程、崗位基礎課程、核心崗位課程、拓展崗位課程和職業能力發展課程5個模塊的全新的“五位一體”能力遞進課程體系。同時,依據每個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和人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把原來按學科體系設置的X線物理與防護、醫學影像設備、X線攝影化學及暗室技術、影像檢查技術、醫學影像診斷、超聲診斷學等課程知識進行解構,按工作過程本位課程體系進行重新組合,形成X線檢查技術、CT檢查技術等課程。這種課程設置打破了原來的學科體系,按照每一個崗位的工作過程對相關學科知識和技能進行重新構建,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和學生職業能力發展要求[6],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姜大源.工作過程系統化: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課程開發[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2(3):1-11.
[2]姜大源.論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系統化設計[J].中國高教研究,2009,17(4):66-70.
[3]錢春野,李仕紅,李玉華.談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模塊課程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2(12):159.
[4]鐘易.關于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模式與改革的探索[J].當代醫學,2009,15(24):164.
[5]姚建新,殷燕,劉冬梅,等.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系統疾病影像學課程體系建設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3):130-132.
[6]任津瑤,賈明昭,劉燕.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能力遞進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09(32):34-35.
G420
:A
:1671-1246(2017)17-0139-02
注:本文系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5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