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遠
摘要:在義務教育階段,大多數(shù)小學都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增強其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在目前的信息化時代背景之下,計算機在人們的生活之中早已經(jīng)成為了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并且計算機在信息處理、電子經(jīng)濟貿(mào)易、科學研究、工業(yè)現(xiàn)代化生產(chǎn)等方面都發(fā)揮了極為突出作用,計算機相應的使用技術也已經(jīng)成為了現(xiàn)代人們必須掌握的關鍵技術。
關鍵詞:創(chuàng)新教學;教學目標;具體措施
在新課改要求下,加強素質(zhì)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信息技術課程成為素質(zhì)教育的重點課程。教學有效性,簡單地說,就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盡量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獲取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進而實現(xiàn)預設的教學目標。在與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相比較之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具有一定的基礎性、綜合性和工具性等特點,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當中,我們應該要更加注重其教學的有效性。
一、對教學模式進行改變,培養(yǎng)并提升同學們的創(chuàng)新力
應及時改變教學模式,讓孩子們真正在信息技術課堂當中占據(jù)主導者的地位。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應改變教學模式,由以往的教師為課堂主體變?yōu)閷W生為信息課堂的主導者,讓小學生在信息課堂教學當中占據(jù)主導地位,這樣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學習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所以說要想這種教學模式得到具體的實施,教師就要及時將陳舊的教學理念轉(zhuǎn)型為與時俱進的適合教學實際情況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學生才能提高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
二、學習目標的設置
1、應設定精簡的學習目標。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信息課中,作為講授的老師對于學習目標的確定不夠明確,任課老師沒有較為明確的的教學目標比較。很大一部分任課老師就是根據(jù)課本教材來進行設定,還有的根本就沒有設定具體詳細的教學目標,所以致使信息技術課程失去了開展的實際作用。教師在進行課程的講授之前,要根據(jù)課本當中的內(nèi)容與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來設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通過這種方法,既能夠使教學目的得以實現(xiàn),又能夠使學生們更好學習和理解計算機理論內(nèi)容。在進行學習目標的設定時,應充分地考慮到小學生這個年齡段對于各種新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吸收能力,應以多數(shù)同學都能夠理解和接受為主,設定精簡的學習目標。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孩子們對于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與理解能力,還能夠大大地提升同學們對該門課程的學習積極性。
2、教師應設定詳細具體的學習目標。教師應在進行該門課程正式講授前明確同學們的詳細具體學習目標,比如給每一階段所要學習的課程都要提前進行設定,使學習目的更加明確,能夠為同學們劃分學習的各個課程階段。學習目標制定的越明確,就越能夠使孩子們對各個階段的知識內(nèi)容理解的更加扎實。
3、應明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之后所要達成的目的。學生學習目標達成度能夠直接表現(xiàn)出該門課程的教學成效,任課老師進行詳細學習目標的確定就是為了使同學們的學習總目的能夠?qū)崿F(xiàn)。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任課老師不僅要制定詳細的學習目的,還應對學習這門課程后的目的加以明確,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夠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教學體系,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目的得以實現(xiàn)。
三、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的具體措施
1、教學準備對策。教師在真正進行課堂教學前,應做好備課工作,應設定詳細具體的教學目的,確定和計劃好學生應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所要學習掌握的知識和操作的基本技能。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實際課堂成果與小學階段課程綱要的詳細標準來進行教學目標的設定,要具體根據(jù)同學們對于新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來進行設定。
2、制定有效的課堂管理策略。制定有效的課堂管理策略能夠使學生與任課老師之間增加情感上的交流,提高同學們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在實際的課堂當中,任課老師應為學生留有適當?shù)淖灾鲗嶋H操作電腦的時間,使學生能夠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實際操作的練習。
3、教學設計策略。依據(jù)信息技術課本的標準和對小學階段當中的信息技術教育的相關標準,對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知識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特征進行分析,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當中設計出一套能夠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課程設計。比如在教學內(nèi)容中,通過加入一些動畫和圖片,再加上音樂的配合等。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進度的設置,不應安排的太過緊湊,使學生能夠在比較輕松的環(huán)境下來進行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學習。對部分計算機基礎知識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難度較高的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進行獨立操作,并且教師還應在教學設計中設定一些學生和教師能夠形成互動的環(huán)節(jié),互動環(huán)節(jié)中多設計簡明扼要的問題和內(nèi)容,使同學們能夠輕松地回答出來,還能夠與任課老師形成良好的互動,進而活躍信息技術課堂氣氛,讓學生們喜歡上信息技術課。
4、把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起來。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善于把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夠讓學生透徹理解教師所講的知識,感受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樂趣。例如,信息技術具備隱藏、著想、涂色、放大鏡、拉幕、聚光燈的功能,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熟記信息技術具備這些功能,更要讓學生去上機操作,做到熟能生巧。
5、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這樣才能夠正確地引導學生。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的定期培訓工作,包括理論知識方面的培訓與實際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訓,讓教師能夠跟得上時代發(fā)展的腳步。教師要能夠與時俱進,選取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素材,并且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才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
打造高效課堂是極具學問的。在新課程中,對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一種必然,它的有效實現(xiàn)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反思,需要教師將努力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當做畢生的教學追求。只有這樣,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才會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才會得到真正提升。
參考文獻
[1] 董秋紅.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的實踐探析[J].數(shù)字化用戶,2013(5):64.
[2] 陳芳.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6(17):132-133.
[3] 陳曉芳.用新理念打造小學信息技術的“新課堂”[J].未來英才,2016(19).
[4] 徐鵬.趣味教學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實踐[J].速讀(上旬),2016(4).
[5] 蔡曉程.信息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