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統紹
摘要:1999年東廬中學開始了關于,“講學稿”的教學改革。在改革中改變了教學中傳統教學的缺陷,將教學主體定為學生,而教師同時發揮主導作用。本文通過對初中生物教學的分析,闡述了初中生物課堂采用講學稿教學的作用,以及相對的應用方式。旨在整體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初中課堂;講學稿教學;生物教學
一、講學稿教學的概念和意義
“講學稿”的核心理念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為根本,明確了教師通過有效的設計教學方案,可以發揮出學生的學習能力[1]。這樣的課程設計方式,注重教學內容的全過程,關注課堂內容是否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重視教師是否有針對性的將知識重點傳授給學生,而最為重要的是在“教學稿”中利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形成師生共同成長的發展趨勢。從而在廣泛的教學過程中,明確師生雙主體的地位[2]。
二、初中生物課堂采用講學稿教學的作用
1、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在講學稿教學模式中,初中生物課堂里,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為應用主導學生的思維模式構建,從而在學生自我思考的形式中探索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對于生物學的興趣,以至于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建立對于生物學的有效學習動力。而針對生物學的學習特點,是基于自然科學為基礎的教學過程,教師可以應用學生對于生活規律的探索進行教學,從而在教學方式上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一方面,在教學設計上,教師可以設計能夠引發學生思考的案例,利用學生的慣性思維,建立對生物學生的研究反向。另一方面,教師要按照學生的學習規律,對課程內容進行規劃,找出適合學生理解的發現方式。最后,根據學生找出問題答案的結構,予以相應的評價,從而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答案。在這樣的過程中,應當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發學生學習熱情,從而產生高效的學習方式。
2、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傳統教學中更為注重教師傳授學生知識,先講解再練習。教師教,學生學,本無可厚非。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多數生物教師沒有抓住教學重點,亦然讓學生死記硬背來完成教學目標。在這里我們應當明確,生物科學并非像語文教學中,能夠通過背書來完成知識的沉淀。恰恰相反學生就算是將正本生物教材都背下來,也不能夠理解科學內容。通過讀死書的教學模式已經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有效學習的動力。
所以為了改變當前教學模式的誤區,轉變學生學習的動力,發揮其主動學習的意識,促進學生對于生物科學的理解,應當開展講學稿教學模式。而通過講學稿教學模式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發揮學生在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思維模式。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思考,從解決問題中入手,將學生的疑惑和思考一并解答。而這其中,我們能夠發現,如果教師能夠發揮好主導作用,那么學生也就很容易進入主體位置。從而也能夠確定講學稿的教學模式,對教師和學生都具備相互提升的作用。
三、初中生物課堂應用講學稿教學的方式
前文已經確定生物課堂采用講學稿教學的作用,是能夠引發學生思考以及實現主動學習的能力。那么下文通過進行具體的課堂教學模式,描述在生物課堂中教師應用講學稿教學的方式。
1、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方式。在生物課堂的內容編排上,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應依據講學稿教學模式的應用方針,從預習到解答,從思考到復習,實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那么在實際課堂的應用中,教師可以先將生物學的理論隱藏,通過一些生活中易于理解的常見問題,為學生設置思考方向。在學生的思考過程中,引導學生找出正確答案。而教師當以教材內容為主線,發揮學生思考主動性。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安排和整理,將不易理解的理論以及相對抽象的概念放置到課程后期。那么這樣的課程安排,更有利于學生通過自身總結出的生物學規律,對已發生的實驗現象做出總結,從而建立一種非學術性語言的實驗定義。那么在學生已經形成的思維意識中,教師再通過對理論知識的闡述,學生就能夠容易理解和掌握。
本文通過實驗型課題為例,在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學過程中。多次實驗能夠體現唾液對淀粉產生的化學作用,從而證明“震蕩”的實驗影響。那么學生能夠總結出通過“震蕩”可以讓唾液和淀粉進行更為充分的混合,從而實現更好的實驗結果。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實驗,當學生發現實驗效果不好的時候,會自己先找原因,如果學生自己發現可以采用震蕩的方式來實現實驗效果,是最好的教學目標。但是如果學生沒有在實驗中發現,教師就應當進行正確的指導,而指導的同時讓學生進行觀察,做好實驗筆記,通過兩次實驗對比產生對于實驗過程的思考。從而引發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動思考模式,促進學生在學習中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就在實際課堂應用中有所體現。
2、以學生為主體的實驗課程進展。初中生物教學里,學生初步接觸相對復雜的自然學科,相對而言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講學稿教學模式的應用中引發學生思考能力是根本重心。那么只有結合學生的思維模式,從實際生活中應用生物學理論,才能從生動的課程中,引發學生的思考興趣。從而打破生物學的抽象理論,建立實踐性易于理解的生動內容。進一步促使學生在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主動學習生物學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植物呼吸”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將問題設置于開課之前,然后讓學生通過教師設計的問題,自學研究發現植物呼吸的規律和問題解決的方式。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然后分發實驗工具,教師可以選用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生物現象作為研究對象,如水果保鮮問題就可以作為實驗對象。為了能夠讓學生理解呼吸作用,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開展對水果保鮮的實驗和想法,通過不同的保鮮方式,讓學生發現水果不同的氧化程度,從而分析出相應的規律和現狀成因。這樣的實驗中學生能夠想到空氣流通和氣溫對于水果的影響,最后學生能夠總結出保鮮的環境應選擇為“濕度適宜、低氧、低溫”的保存環境。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通過自行學習研究的狀態,從而發揮出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學實驗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模式,可以總結出實驗規律,這種客觀存在的實踐答案是學生能夠理解知識,而且應用知識,通過深刻印象牢記知識重點的方式。必然能夠有效的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講學稿教學的概念進行理解,應用于初中生物教學的作用,闡述了具體應用方式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結合生物學的特點,進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式。
參考文獻
[1] 陸明山.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課堂的效率[J]. 赤子(上中旬), 2015, (05): 89-91.
[2] 金明姬 . 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探討[J]. 教育教學論壇,2014, (19): 85-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