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翻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大學生接觸社會后進行國際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技能,在課堂教學中要加以重視。本文通過對翻譯能力的培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體現的重要性進行概括,并分析英語翻譯教學中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翻譯過程中要注意進行語境分析的觀點,并就如何提高大學生英語翻譯教學質量提出建議。
【關鍵詞】大學英語 課堂教學 英語翻譯
高校以培養面向社會的綜合性人才為主,以培養符合社會需求全面發展的人才為標準。在大學人才培養中,翻譯能力是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學生在社會中使用頻率較高的重要技能,應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設置標準化訓練課程,根據學生特點進行教學方法調整,充分發揮語言實踐在教學中的作用,引導學生形成以自學為主,教師輔導為輔的學習習慣,拓寬教學思維,創新教學模式,不斷提升學生語言自學和實踐應用能力。
一、翻譯能力培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求培養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全面發展的學生。翻譯能力是衡量學生英語學習情況的重要標準之一,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對英語翻譯能力進行了明確要求,指出大學生在進行聽說讀寫能力提高的同時也應注重翻譯能力的培養。翻譯能力是英語學習能力的綜合體現,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運用情況,是英語教學中較為關鍵的一環。翻譯是對英語語言更深層次的理解,是對英語進行再創作的過程。另外,翻譯中的口譯更是體現大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重要因素,鍛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鞏固學生學習,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反應力,有利于全面素質的提升。英語語言翻譯過程更是進一步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的過程,能夠豐富語言文化,提高英語應變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溝通能力。
二、翻譯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
1.教材對英語翻譯不重視。大學作為綜合性教育基地,要求大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需要掌握公共基礎知識。大學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其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然而,在許多大學英語教材中,針對大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技能訓練的教材有不少,但很少有涉及英語翻譯能力提高的課程。在英語教學中,由于缺乏教材引導,英語翻譯不受重視,甚至出現完全不涉及翻譯的課程,不利于英語翻譯教學效果的展開。
2.英語翻譯教學模式較為枯燥。隨著大學生群體接觸網絡的不斷普及,其思想意識也受到極大影響,作為接受新鮮事物最快的群體,大學生也更感興趣于新穎的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然而,部分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并未隨著時代進步和學生特征的轉變而改革教學模式。一些大學中仍然存在著較為枯燥的英語翻譯教學模式,以學生進行課堂聽講為主,教師充當英語翻譯主體,學生的參與翻譯為輔。在傳統教學模式影響下,學生以枯燥地背誦和默寫單詞作為主要學習模式,這也許有利于形成學生良好閱讀和寫作能力,但是對學生主動參與語言翻譯學習會產生不良影響。這種“填鴨式”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教師單向傳播而學生單向接受,不能形成良性循環的信息流反饋,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興趣,在實施過程中難以形成良好教學效果,也不利于學生語言翻譯能力提升。
3.對外國文化差異缺乏了解。就大學生而言,大學英語課程相比以前的語言學習內容難度加大,知識涵蓋面更廣。當學生在進行翻譯時,受到文化背景等的影響,存在翻譯不準確現象,折射出當代大學生對外國文化差異缺乏了解。這就要求學生應掌握相關語言文化背景和差異性,才能做到熟練翻譯。但在教學過程中,受到課時等原因的限制,大學英語翻譯總是趨向于語言的傳授,未能引導學生進行相關語言文化背景的關注和了解。英語語言學習的目的更多的是與人交流溝通,如果對其他國家文化背景不能作做一定了解,將容易產生溝通障礙,不利于雙方交流。
三、英語翻譯過程注意事項
在英語翻譯過程中,除了要對相關文化背景進行大概了解外,還需對英語翻譯材料進行語言環境的分析。語境分析是翻譯的一項重要步驟,是做好英語翻譯的必備技能。作為英語翻譯一項重要內容,語言環境在翻譯過程中常常被忽視,如果離開了語境分析,語言活動將產生歧義。由于在英語或中文的篇章中,不同語言環境具有不同意義,因此在文字材料進行翻譯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語境分析,結合上下文進行理解,才能將整個篇章中某句話、某個詞語進行準確翻譯,形成有機聯系。
四、如何培養學生英語翻譯能力
提高翻譯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共同努力,形成良好關系互動,師生共同進步,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1.提高對英語翻譯課程的重視程度。英語翻譯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常被忽視,這是由于教師及學生未能領會其重要性,認為翻譯是非英語專業學生可有可無的課程。因此,要培養英語翻譯能力,就要提高對英語翻譯的重視程度,改變傳統教學思想觀念。翻譯能力與聽說讀寫能力一樣重要,在實施過程中相輔相成,相互影響。要改變英語翻譯教學地位,需要對英語教材進行重新編寫,增加英語翻譯訓練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牢籠,將英語翻譯課程放在重要位置,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逐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2.不斷豐富教學方式。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性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實施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和氛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信心和動力。優化課堂教學效果需要教師在進行課堂講解時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利用新穎模式加強與學生之間互動,在講解過程中合理穿插英語翻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有效地將理論和翻譯結合起來,讓學生作為課堂主角,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和學習。另外,還可利用分小組進行學習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課堂翻譯訓練,進行互譯互評,進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溝通能力。
3.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學習文化背景知識。基于語言結構和表達方式對語言的影響,在進行翻譯訓練時需要學生掌握本國文化及外國文化,了解相關文化背景,及時發現文化差異。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翻譯教學時,需要加強對文化背景的研究,在課堂中適當引導學生查閱資料并自主學習,只有將文化背景知識形成長期積累,在學習中養成及時掌握新知識的良好習慣,才能準確進行中英互譯,提高翻譯效率。除了對學生進行引導外,教師也應通過各種渠道對文化背景知識進行學習,可通過網絡、報紙及書籍等方式進行,不斷提升自我知識修養,重視自身教學效果,才能與學生產生互動和共鳴,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4.強化學生英語翻譯實踐累積。教師應當在自身教學之中設置情景-引導-應用環節來開展學生語言翻譯實踐累積工作。對此,教師在做好常規英語翻譯教學之外,可結合教學需要通過網絡途徑搜集一些貼近實際生活、趣味性、時事性材料,又或者進行情景模擬,引導學生在課堂或課后開展翻譯練習并給以點評,以此達到提升他們翻譯能力的目標。其次,為提升學生英語翻譯中分析及相關技巧運用能力,教師還可找一些諸如求職信、自我簡介或者是貼近實際等課外應用型文體讓他們進行翻譯,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英語運用能力,進而為今后其就業提供有益幫助。此外,課后練習也是提升大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廣大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培養要求等規而編制好一些相應的課后英語翻譯作業讓學生來完成。為了保證學生能夠認真地完成教師所布置課后英語翻譯作業,可將其評分按照一定比例計入到期末成績,如此既能確保英語翻譯作業得到認真對待,同時更重要在于能夠使得學生有效地掌握翻譯技巧及提升自身水平。最后,廣大英語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們灌輸英語翻譯實踐累積所具有的諸多益處,鼓勵學生針對所學專業知識進行相應的中英文翻譯訓練,以達到累積自己英語翻譯實踐經驗及提升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目的。
五、結論
大學英語是一門公共基礎性學科,在大學課程中是必修課程,但因受到教學學分及課時設置的影響,大學英語翻譯在教學過程中受重視程度不高,具體表現在師生之間交流互動效果不強,英語教材中對翻譯課程的設置微乎其微,學生對外國文化差異知識認識不深,存在翻譯不準確現象。為此,在翻譯過程中需要學生注意上下文語境分析,提高翻譯準確性,教師也應加強課堂教學方式改革,豐富課堂教學模式,同時,提供給學生更多表現和參與機會,并引導其學習外國文化知識。
參考文獻:
[1]許宗瑞,劉曉陽,陳倩.農業院校傳統英語課堂教學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1).
[2]崔校平,史成周.中華文化對外傳播與大學英語課程改革[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3).
[3]姚國玉.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職業能力體系探析-基于《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要求》的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17(03).
作者簡介:王寧芳(1975-),女,漢族,寧夏銀川人,寧夏醫科大學外國語教學部,講師,學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