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在分析信息集成服務內涵的基礎上,結合高校檔案館服務功能的特點,闡述了高校檔案信息資源集成服務的優勢與可行性,構建了高校檔案信息資源集成服務模式,并對服務功能進行了具體的闡釋。
[關鍵詞] 高校檔案;集成服務;模式構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7. 091
[中圖分類號] G2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17- 0192- 02
0 引 言
信息集成服務是指在現代數字網絡環境下,以現代信息集成理論和技術為基礎,通過對服務要素進行集成與動態整合并構建優勢互補的集成化服務體系,使用戶在最短的時間里通過最小的成本利用到最需要的資源和服務的一種服務理念和創新模式。將信息集成服務的理念和創新應用到高校檔案信息資源的管理和服務中,從而更好地發揮高校檔案信息資源的最大價值。
1 高校檔案集成服務的優勢
高校檔案蘊藏著豐富的信息資源,是高校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記錄了學校的歷史沿革,是全體教職工勞動智慧的結晶,是評估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衡量學校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據。隨著網絡服務技術的提高,數字資源平臺的出現,將進一步推進高校檔案的數字化服務水平。
1.1 有效地整合高校檔案資源
高校檔案館利用集成服務的理念將有利于高校檔案信息資源的整合,將分散在網絡中的各種存儲設備利用分布式文件系統技術、集群應用技術進行資源整合。打造海量、統一、安全的網絡存儲環境,實現資源有效整合。
1.2 提供多元化的集成服務
高校檔案館以用戶服務為中心,以用戶滿意為原則,從用戶的角度對服務進行集成組織,提供多元化、互動性的檔案信息服務方式,打造一站式的集成服務體驗。
1.3 實現服務的集約化
以館際間合作化模式為基礎,合理配置館際間的資金、技術,統籌規劃,開源節流,共同打造一個以用戶為需求的,集成資源、服務、人才的共享平臺,實現服務的集約化。
1.4 促進檔案文化事業發展
原國家檔案局局長楊冬權曾提出:增強檔案服務能力,促進檔案工作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服務。高校檔案館實現集成服務將有利于開發高校檔案的信息價值,提升高校檔案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從而推動檔案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2 高校檔案集成服務的可行性
目前我國高校檔案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真正實現高校檔案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還需解決很多問題,比如技術、合作、標準等問題,因此有必要對高校檔案集成服務進行可行性分析。
2.1 理論的可行性
高校檔案館借助集成的理念,將開放獲取理念、Web3.0技術,以及圖書情報的科研成果應用到檔案領域。高校檔案信息服務平臺以集成、開放、互動為服務目標,將檔案館的服務模式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實現高校檔案信息資源的網絡共享。提高高校檔案服務工作水平。
2.2 需求的可行性
在當今信息公開的時代背景下,公眾對于高校檔案的利用需求也與日劇增。用戶對于高校檔案的關注度不止停留在查詢、瀏覽與下載這么簡單的服務,他們更需要能獲得知識服務、個性化服務。用戶可以對高校館藏開放檔案內容的了解,能夠實現檔案的參考咨詢服務,個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務。促進高校檔案增值服務的開展。
2.3 技術的可行性
數字化技術、元數據技術、云存儲技術、本體與多Agent技術為高校檔案集成儲存,構建個性化檔案服務平臺,實現跨庫集成檢索功能提供了技術支持。高校檔案集成服務平臺的健康運行也離不開數字簽名技術、防病毒等技術的安全保障。
2.4 國內外成功項目的借鑒
信息集成服務系統國內已有成功的項目,例如中國高等教育文獻系統(CALIS)、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CADAL)、臺灣大學典藏數字化計劃等。國外具有代表性的項目有斯坦福大學所開發的 InfoBus,斯坦福大學與 IBM 聯合開發的信息集成系統—— TSIMMIS以及AT&T貝爾實驗室開展的項目—— IM等。
3 基于Web 3.0的高校檔案集成服務平臺架構
Web 3.0的理念能夠提供高校檔案信息平臺個性化、智能化、跨平臺、數據整合的功能。其系統架構主要包括門戶訪問層、應用服務層、技術支持層、數據資源層四個部分。
3.1 門戶訪問層
平臺為用戶提供多種訪問終端,用戶經過身份驗證通過基礎網絡平臺和通信設備進入高校檔案信息資源平臺,可隨時隨地地獲取和分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資源,從而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普適性的信息服務。
3.2 應用服務層
應用服務層通過集中的服務管理平臺,處理來自不同用戶訪問終端的用戶請求,應用服務層體現了平臺的主要服務功能模塊,通過訪問權限的管理,最終將用戶需要的檔案信息服務結果反饋給用戶界面。
3.3 技術支持層
技術支持層包含信息的采集、存儲、檢索、服務、共享五部分。技術支持層負責對高校開放檔案信息資源的鑒定及數字化建設,對大數據及異構數據的存儲,運用本體及開放獲取技術實現館藏開放高校檔案資源的有效利用。
3.4 數據資源層
數據資源層由不同邏輯類型的數據庫構成,用來存儲平臺的資源,包括開放檔案庫、用戶興趣庫、專家庫、本體庫、知識庫、方法工具庫等,為個性化信息聚合提供資源支持。
4 高校檔案資源的集成服務模塊設計
高校檔案信息資源集成服務平臺遵循開放獲取“自由、開放、共享”的核心理念,以技術為基礎,以高校開放檔案為資源,實現高校檔案資源的信息發布服務,信息檢索,知識服務,個性化服務,滿足用戶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加大平臺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促進檔案資源服務的合作化,專業化,集成化。endprint
4.1 信息發布服務
高校檔案信息資源的發布,是將高校可以開放的檔案信息資源,檔案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檔案館的重要資訊,以及檔案館舉辦的特色展覽聚合在平臺上,起到檔案文化的宣傳,豐富用戶知識作用。為用戶提供及時、準確、有效的檔案信息,使用戶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相關信息。
4.2 信息檢索服務
檔案信息的查詢與檢索是集成服務最基本的需求,集成服務平臺成為檔案信息的整合引擎,提供主題、分類、專題、智能等多種檢索形式以及下載服務。提高用戶的查全率與查準率。使用戶能夠及時準確地獲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加速高校檔案資源的流通。
4.3 參考咨詢服務
通過實時型與非實時型的方式,用戶可通過參考咨詢服務系統向專家提問,參考咨詢服務系統將問題經過處理后自動傳送給專家,為用戶提供即時、專業、系統的專家咨詢服務。Web 3.0時代,參考咨詢服務的任務轉變為培訓與指導。提高用戶利用Web 3.0技術獲取檔案信息的能力。平臺提供多樣化的培訓活動。方便用戶隨時學習。
4.4 個性化服務
Web 3.0技術支持多種終端訪問,這就為用戶構建出個人的手機檔案館。用戶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來聚合信息構建出個性化門戶。平臺根據用戶的瀏覽行為構建出用戶興趣庫,幫助用戶篩選信息提供信息資源的個性化定制及推送服務。未來圖博檔合作服務成為館際間的服務趨勢,增進館際間的交流,促進館際間科研成果的轉化。用戶可以通過圖博檔的合作服務來提高自己的知識視野。為保證用戶的服務質量,平臺提供了反饋與評價功能,用戶可以根據自己訪問平臺的體驗來對平臺打分,并提出自己的建議。從而建立了用戶的服務反饋機制,優化服務質量。
總之,高校檔案館集成服務整合了多樣化的檔案資源,對檔案資源充分挖掘,運用多種方式提供用戶導向的個性化、知識化服務,同時通過平臺的不斷推進,通過對用戶需求的精準掌控,通過用戶的不斷反饋,使高校檔案的集成服務質量進一步優化。
主要參考文獻
[1]周永紅.信息集成服務的含義、發展與主要類型[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7,35(5):601-603.
[2]楊冬權.在全國檔案工作暨表彰先進會議上的講話[J].中國檔案, 2012(4):12-19.
[3]李洋.開放檔案集成服務實現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4.
[4]張衛東,張帥,劉夢瑩.科技檔案資源集成化服務研究[J].檔案學通訊,2012(6):45-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