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并購企業運用科學的方法對財務等各項數據進行分析,并對交易的可行性提供了現實依據,也可以使雙方在并購談判中達到各自的目的和要求。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解釋并購產生的原因,全面分析企業進行并購行為的可行性、企業進行并購時使用的方式、企業進行并購的會計處理及并購后所做的的的財務整合等各種有利并購完成的方法。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對國內外企業在并購中的財務分析所做的研究成果,結合國內案例--法國SEB集團收購蘇泊爾公司進行分析,運用并購目標企業財務分析報告、資本結構、財務整合等理論,提出解決企業并購的財務問題的有關方法和建議,使雙方企業實現利益最大化。
關鍵詞:并購;財務分析;整合
財務分析報告反映出的內容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對企業的財務分析,才能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同時隨著企業跨境業務的增加,企業結構日漸多樣,其中并購企業也日益增多。現如今,美國關于財務分析體系的分析多種多樣,從現階段看,可概括為以下三種體系:(1)《財務報表分析--理論、應用與解釋》 (Leopold A.Bernstein&John J.Wild)和《財務報表分析-一種戰略展望》(Clyde P.Stickney)歸納的概論、會計分析、財務分析三大部分;(2)《經營分析與評價--使用財務報表》(Palepu, Bernard,&Healy)歸納的概論、分析工具、分析應用三大部分;(3)《財務分析技術---管理與計量企業績效的實踐指南》 (Erich A. Helfert,1997)歸納的概論、經營分析、投資分析、籌資分析、財務分析分析。
有效的財務分析能夠促使企業正確認識本公司當前的經營形式且對公司中存在的問題做出及時的糾正,目前許多現代企業在進行并購之前對企業自身的財務分析不夠完整,財務分析的內容與企業的實際情況存在偏差,如何科學地對并購企業的財政狀況以及企業并購效益進行分析是企業并購成功與否的重要問題。
運用財務分析對目標企業合理的分析,來確保企業成功并購以及降低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決定是否公司適合并購起到借鑒性作用,促進企業的發展。依據財務分析體系與內容的相關理論基礎,我國的財務分析體系可以分為分為分析原理、會計分析、財務分析、綜合分析。利用相關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并購企業之間財務方面的并購動因、并購影響,表明有效的財務分析是企業做出正確決策的理論依據,可以為決策者提供有價值的分析,提高經濟效益,進而能使企業長久保持競爭優勢在同行業中占據領先地位。
一、SEB并購蘇泊爾案例分析
1.案例簡介
本論文以法國SEB集團并購蘇泊爾公司為例,為了成功并購,兩家企業一共僵持了一年多才得以解決問題,截至2007年底,SEB集團成功收購了蘇泊爾的股分。最后,法國SEB集團花費3.27億歐元換來蘇泊爾52.74%的股權,而蘇泊爾公司其創始家族的股份下降至36%。
SEB集團自從1857年成立以來,至今已有150年的歷史,1975年的時候在利華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立于1998年7月17日,是世界上最大的小家電和炊具制造商。2006年,SEB集團共收入26.52億歐元。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結果,1999年至2003年,蘇泊爾壓力鍋在中國行業企業信息市場中排名第一,其中2003年度為47.04%,并且其產品在美洲、歐洲及東南亞等國家十分暢銷。
2.并購的動因
對于并購方SEB集團來說,并購蘇泊爾可以快速進入中國市場,獲取規模效益,有利于跨國經營。并且可以運用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增強市場占有力,降低經營風險。
對于被并購方蘇泊爾公司來說,他們臨危不亂,主動出擊,其次SEB并購蘇泊爾可以相互互補形成其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是SEB的技術。資金優勢與蘇泊爾的成本優勢互補。二是蘇泊爾的國內營銷與SEB的國際市場營銷互補,以及在網絡經營的網絡營銷。重要的是化對手為朋友,合作經營。
3.并購過程分析
蘇泊爾的公司具有其自身的品牌優勢。公司一直進行企業文化管理和投資,經過多年的精心維護,“蘇泊爾”公司已擁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度、技術和品質優勢、資金規模與成本優勢。作為國內第一家相關炊具行業的上市公司,相對于國內同等資源和市場的行業,蘇泊爾公司在資金方面有很大的優勢。
但是蘇泊爾也有它的競爭壓力?,F如今在國家的經濟形勢影響下,業內許多廠商競爭激烈,公司生產產品的主要原材料及水、電等上漲的元素價格將對公司的盈利能力產生了很多負面影響;隨著公司銷售規模的不斷增大,產能不斷擴大,同時公司對資金需求的不斷增加。增加負債比率,增加公司財務負擔,也同時增加了財務風險。
二、企業進行并購后存在的問題
1.我國并購中存在的一般問題
中國的并購方面有產權不清楚的問題。主要是國有企業或具有政府背景的企業,主體財產不清楚,從主觀并購方面缺乏強烈的收購產權的意見,減弱企業并購的動機,在客觀上使資產評估面臨許多復雜的賬目不清楚項目的資產;其次我國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產權市場等因素在市場上對企業并購的市場評估往往缺乏客觀依據,難以對企業資產的實際價值進行準確地評估。最后一個并購法仍然需要改進。為了促進并購活動的健康發展,盡可能的遏制壟斷行業的政策和法律障礙,限制兼并收購活動產生的的負面效應。
2.我國并購過程中存在的財務問題
最為主觀的一點是企業隱瞞披露或虛假披露財務報表和財務信息誤導并購者或投資者。真實、正確、及時、完整地披露企業財務信息是每個公司企業的責任和義務,也是企業進行鑒別公司質量、進行企業評估的基礎,而有的企業會為了一己私利發布虛假財政信息,這種虛假信息對于收購方來說無疑是致命的。
其次是企業分析方法使用不當。我國主要是通過財務分析來確定并購價值。這一方法的不合理在于沒有考慮并購后未來產品市場的供應與需求的關系。社會上呈現出的對財務評估結果,尤其是對無形資產的評估結果不信任,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由于評估機構沒有運用科學的方法對企業進行評估,以及對想要并購企業價值的估計與最終出價不一致。endprint
三、企業并購的改進措施
1.并購過程中相關管理
基于并購前的風險。在并購風險之前,主動進行文字研究,分析,識別,總結,總結和預防一系列自發反思行動,其目的是充分汲取前輩的經驗教訓,防范并購人士所面臨的風險并且解決風險。
并購過程中的信息控制。并購信息的缺失往往直接導致并購失敗,所以在在談判過程中,并購者應全面、及時、準確地查找、分析、整理各企業的信息,以制定對應的并購決策。
并購后的整合。并購后再順利,一旦整合方法不正確導致整合錯誤,并購終將失敗。整合不足可能是由許多方面引起的,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并購后整合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我國企業要進行并購決策,就要提高企業理念價值,以便提高經營能力,提高企業價值,積極應對國外企業的挑戰。將公司獲得利益最大化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最根本目的,促進企業真實價值的穩定和持續增長。企業應加大對企業現金流量的關注度,將是否可以產生“自由現金流量”作為判斷企業增長潛力的重要指標。
2.財務管理方面
我國企業應從財務分析中學習并購決策理論,運用各種方法,全面檢查目標企業的質量和價值。使用不同評估方法的評估結果有顯著差異,應分析并進一步糾正此類結果發生的原因,再不斷完善使其不再發生。同時我們還要重點關注企業無形資產的變化情況,注意企業收入增長和增長潛力以及對預期收益水平的保護,注意許多財務指標的變化,這些都影響了“自由現金流”的變化。
增強財務管理也是企業并購后經營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相對緊縮型的財政并購行為會對并購方造成巨大的財務影響,主要表現為對現金流量的影響。企業并購后,一方面需要加一大批資金增加用于支持企業的并購活動,另一方面又要面對更多的資本投入。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企業把財務狀況保持在合理的程度,才能使公司達到經營效率最大化。經過并購后,企業的經營范疇、經營規模、經營方法都會發生巨大的改變,在缺乏資金的條件下,運用合理的風險控制管理可以在做出決策前擬定對于企業繼續發展的最有利方案??梢源偈关攧杖藛T集中主要精力于每一階段該注意的的問題上。
企業為達到并購的目的,必定對被并購方實行財務管理和財務控制手段,建立有效的財務控制極致。首先完善公司內部業務評估制度。原本公司內部評價制度要對被并購方起作用,必須建立與被并購方的聯系,使該制度能影響到它。其次是合理規劃資本調配。并購企業對被并購方運營資金的控制和管理,可以從根本上把握被并購方的金融業務。
除此之外還要對被并購方的財務報告制度和考核制度進行完善,單個的財務報表提供的財務信息只是反映該企業某個單位或業務的生產經營情況的綜合信息,這樣就有可能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為并購交易的可行性提供理論依據,并且使并購談判中的兩家企業達到預期的效果。
3.其他方面
我國的并購法律和規范也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在實踐中需要快速應對實際問題的多元化,對一些特殊問題制定具體的、不同情況下的實施細則,對企業進行并購過程中的估價等制定更明確合理的執法規定。
運用綜合性企業財務分析技術,在財務分析中充分體現各企業的特殊性,考慮到企業的有形與無形資產、工作人員的能力、企業價值增長潛力,和市場投資者對企業的評估等。在處理國外并購事宜時,對企業評估有一個更深刻地認識,將會使他們更加主動的談判,減少降低出售資產的質量情況,對我國國有企業改革也存在一定的意義。
四、結論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以SEB集團并購蘇泊爾企業為例,用財務分析對并購目標企業進行合理的研究,對中國國內企業是否需要通過并購活動來確保企業獲得更大利益,并且降低企業在并購期間的各類風險,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利用財務分析決定是否公司適合并購起到借鑒性作用,促進企業的發展。總之,并購中對目標企業真實價值的獲取,最關鍵問題就是選擇正確的價值評價方法,而每一種方法都有其適用性和局限性,我們必須要從企業自身的戰略角度出發,有效把控企業情況,運用控制并購前、中、后以及各種財務分析方法,才能使并購與被并購企業雙方實現利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李夏,梁畢明.并購中目標企業價值評估研究[J].商,2015,(32):130-130.
[2]張先治.財務分析學科地位及體系構建[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4,(1):37-40.
[3]劉嬋娟.并購中目標企業價值評估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
[4]賈秀麗.企業并購中目標企業價值定位[J].企業導報,2010,(10):60-61.
[5]高丹.不同并購模式下的企業財務問題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 2005.
作者簡介:龐妍(1994- ),女,漢族,陜西省西安市人,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會計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會計、財務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