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林


[摘要] 目的 探討α-硫辛酸聯合前列地爾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 方法 將該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間收治的5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例。對照組患者僅給予前列地爾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α-硫辛酸治療。治療3周后,評價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并統計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同時采用神經病變自覺癥狀評分(TSS)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病變改善情況展開分析。 結果 3周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100%顯著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9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TSS評分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改善,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α-硫辛酸聯合前列地爾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較好,且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高,能顯著改善患者神經病變癥狀,值得推廣。
[關鍵詞] α-硫辛酸;前列地爾;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5(a)-0180-02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簡稱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情況下的糖尿病患者出現周圍神經功能障礙相關的癥狀。作為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率較高,患者往往表現為四肢麻木、腹脹、疼痛、出汗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1]。藥物治療一直以來都是臨床上針對DPN的有效手段,單用前列地爾或聯合前列地爾和α-硫辛酸在近年來受到較多關注,該次研究以該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間收治50例DPN患者為例,探討單用前列地爾和聯合兩藥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5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均為該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間收治,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例。對照組25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齡在48~70歲,平均(59.3±6.4)歲;觀察組25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齡在45~68歲,平均(57.4±7.2)歲。納入標準:①明確的糖尿病病史;②在診斷糖尿病時或之后出現的神經病變;③臨床癥狀和體征與DPN的表現相符;④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顱腦病變、脊椎病變等所致的周圍神經病變;②合并惡性腫瘤或嚴重肝腎功能疾病患者;③不同意研究入組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該院針對糖尿病原發病的常規治療,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對照組給予10 μg前列地爾(國藥準字H22020001)靜脈滴注,按照1次/d,連續治療3周[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使用600 mgα-硫辛酸(國藥準字H20056403)靜脈注射,按照1次/d,連續治療3周。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方案不變,要避免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藥物等神經病變藥物[3]。
1.3 觀察指標
治療3周后,評價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并統計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同時采用神經病變自覺癥狀評分(TSS)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病變改善情況展開分析。療效評價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進行評價,顯效:患者自覺癥狀消失,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無不良反應發生。有效:患者自覺癥狀顯著改善,血糖較治療前顯著改善,不良反應較少。無效:均未達到以上要求。
1.4 統計方法
運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研究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3周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100%顯著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9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1例出現血管疼的情況,1例出現頭脹的情況,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1例出現腹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S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TSS評分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改善,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患者主要表現為對稱性的疼痛、感覺異常,下肢癥狀較上肢多見,腳麻、腹脹、出汗等也是該病的典型癥狀。因DPN累及感覺神經、運動神經、植物神經功能,若不及時治療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導致DPN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長期的高血糖影響,促使線粒體活性氧的蓄積和氧化損傷,神經生長因子減少,氧化壓力增高,再加上自由基增多、自身免疫功能受到影響致病[4]。針對DPN的治療,臨床上主要還是通過使用藥物,在改善患者高血糖狀態的同時,保護神經因子和患者各系統功能。前列地爾是一種以脂微球為藥物載體的靜脈注射制劑,能夠特異性的分布到受損血管部位,發揮其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前列地爾治療DPN的原理是改善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A2、及免疫復合物合成,還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纖溶和溶栓作用,同時可抑制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功能,起到抗炎的作用。前列地爾的不良反應較少,腹瀉、注射部位血管疼痛、四肢浮腫等是常見的輕微不良反應,一般患者在出現后進行藥物調整或停藥后癥狀自然消失,不會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5]。α-硫辛酸是臨床上治療糖尿病多發神經病變的有效藥物,作為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用藥后在脂溶性和水溶性環境下溶解進入體內轉化為二氫硫辛酸。具有較強的清除氧自由基、改善線粒體氧化應激狀態的作用,可有效保護神經細胞、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胰島B細胞等。同時,這種藥物具有還原體內抗氧化系統,促進抗氧化劑再生,抑制脂質過氧化,糾正因高血糖引起的內皮衍生性超極化因子及一氧化氮的異常[6]。α-硫辛酸在修正神經肽缺陷的同時,也促進了神經纖維再生,阻斷了蛋白質糖基化,緩解糖尿病相關神經病變癥狀。該藥物一般通過靜脈滴注用藥,如果滴注過快可能導致患者頭脹、呼吸困難,極個別的患者可能出現抽搐等情況,但關于抽搐的報道極少[7]。該次研究結果顯示,3周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100%顯著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9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治療后TSS評分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改善,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也顯然說明,兩種藥物聯用對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效果更佳。這是因為前列地爾抑制血小板狙擊、改善微循環,而α-硫辛酸清除氧自由基、改善神經傳導速度,兩者何用可顯著緩解DPN的癥狀[8]。
綜上所述,α-硫辛酸聯合前列地爾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較好,且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高,能顯著改善患者神經病變癥狀,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韓亞娟,高方,薛耀明,等.α-硫辛酸注射液聯合前列地爾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廣東醫學,2011,32(18):2464-2466.
[2] 陳恩福.依帕司他、硫辛酸、前列地爾聯合治療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44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2):2871-2872.
[3] 楊昕,劉志民.前列地爾聯合α-硫辛酸及甲鈷胺治療初診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中國藥業,2016,25(19):13-16.
[4] 郭亞慧,趙豫梅,劉瑛,等.硫辛酸聯合前列地爾治療中國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效性的系統評價[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6,10(18):2740-2744.
[5] 王艷紅,岳宗相,黃榮利,等.前列地爾聯合α-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 13(15):2097-2099.
[6] 殷智曄,侯永華,李素方,等.α-硫辛酸聯合前列地爾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6,8(5):111-114.
[7] 崔影,陳靜,吳波,等.前列地爾注射液聯合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及神經電生理變化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14(1):31-33.
[8] 吳志英.硫辛酸聯合前列地爾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6,16(6):788-7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