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乃


【摘 要】將新課程倡導的合作學習引入單招高考教學復習中,通過小組合作梳理歸納知識、探究疑難問題、組間互考互批、多元評價激勵合作方式,變傳統的復習教學過程為學生的相互交流、合作學習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使復習教學更加科學有效。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復習;教學評價
在一般老師心目中,小組合作學習好像只適宜在高一或高二實行,到了高三就不合適了,這顯然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事實上,進入高三之后,因為馬上就要面臨高考,所以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態度端正,學習的主動性也較強。如果教師在高三復習課中,能夠正確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就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和取得明顯的學習效果。
國內外的許多研究和實踐,都驗證了小組合作學習作為課堂教學常規組織形式在提高學習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新策略。所以,根據本人的思考與實踐,我把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方式在單招高考數學復習中進行了實施,本文以《等差數列及其性質》專題復習為例,談談教學體會。
1.小組合作完成專題基礎知識的梳理歸納
等差數列及其性質,專題復習內容包括等差數列的基本量、等差數列的判定和證明、等差數列的前項和以及等差數列的綜合應用等。由于學生對這些知識都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按照以下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完成對這些知識的梳理總結。
(1)學生自主學習針對教師列出的本專題的考點自行整理、歸納出知識要點,標出自己覺得總結的較好的部分——“精彩片段”,并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
(2)小組合作交流將不同能力、性別和個性的學生分為一組,每組4~6人,由學生選出組長,交流每個人的小結,一起探討組內學生的疑難問題。
(3)完善專題小結在聽取本組學生的小結,以及相互釋疑后,每位學生對本專題再進行一次更完美的小結。補充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的某些“精彩片段”,對疑難問題的新認識。
(4)匯報小組成果小組內選出修改后的最佳專題小結,由組長在班上匯報小組成果,特別要亮出各組的“精彩片段”,并提出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請其他組及教師合作解答。
由于改變了學習方式,充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以非常積極的態度參與基礎知識的復習過程,主動建構知識,基礎知識的復習不再平淡而煩瑣。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很大提高,現摘錄一段課堂實錄:
精彩片段:判斷數列是等差數列的直接證據:第一組學生提出可以利用等差數列的定義即an+1-an=d來證明,他們覺得這個方法最好,也最直接;第二組學生立刻提出還可以利用等差中項來證明;這時第一組同學反駁,等差中項證明等差數列有他的局限性,不具有普遍意義,并給出了例子。等他們講完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首先肯定了兩組學生的小結,說的都有道理,并對第二組同學說的結論進行補充完整,使其進一步完善,有普遍意義。通過這個形式的學習,全班學生對于如何判定等差數列的方法就有了深刻的印象。
3.小組合作出題,組間互考互批
將傳統的教師命題——學生答題——教師批改的模式,改變為小組合作出題、組間互考互批的模式。要求根據本專題的考點,成員先單獨命題,題量為4~5個選擇題,2個非選擇題。組間互考互批,評分、解答錯題,無法解決的問題集中交給教師;講評課上,教師有針對性地講解或引導學生討論這些問題。
這種互考互批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為了保證出好題,學生必須對原題目進行加工、重組,必須對知識點有深刻的認識,所以必須全組合作。所有這些過程,都會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4.多元評價激勵合作學習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后,合理的評價體制便顯得格外重要、準確、恰當。因此評價方式上采用對小組集體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生生評價與師生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
小組合作學習如果能合理的應用到高三的復習課上,學生課堂上的思維就會更活躍,思維量就會更大,學生就能在用中學,學中用,知識就能學活學透:學生的主動性就會更強,積極性更高,求知欲也更強,那么課堂的講解也就會更加有效:有了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學生就能逐漸找回自信心和成就感,對學習也就有了更大的興趣和信心。只要有了興趣,信心和成就感,他們就會努力地不斷地去提高自己做題的準確率。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下,我們高三后期的復習工作就會勢如破竹,成績的提高也是水到渠成,我們的高考一定會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 靳玉樂教授.“新課程教學方式變革研究叢書”《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鄭金洲.《新課程課堂教學探索系列:自主學習》,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