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
摘要:語法是語言構成的內在規律,是學習語言的“捷徑”,英語語法教學也一直是英語教學的研究熱點問題。英語語法教學是英語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隨著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和高考英語命題出現的新變化,對高中英語語法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通過對新形勢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問題予以探究,并試圖探索更加有效地英語語法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新形勢;高中英語語法;問題;策略
引言:
我國傳統的英語語法教學主要是采用演繹法居多,教師把相應的語法規則內容直接傳授給學生,以語法規則為先導,列舉一些與學生生活毫不相干的例子,運用大量的練習題來加強學生的記憶和鞏固,在此過程中,學生只是機械的操練語法規則,并沒有真正做到使語法的形式、意義以及用法的有機統一,所以學生真正理解掌握的少之又少。
高中英語教學大綱對語法教學也作了明確的規定,新課標下規定了各級語法教學的目的和要求。新形勢下,語法教學如何才能真正好適應新課改和新高考的變化?如何改變我們學生學了這么多年的語法,但在寫作中卻仍然錯誤百出,或者是壓根沒法想起去使用所學的語法的現狀?
教師的教的問題:
1.傳統觀念下,教師對語法教學的認識的錯誤。認為語法是知識項目,所以語法的教學方法是“傳授+書面練習”。部分教師特別偏重規則的講解、規則的記憶以及規則的運用,教師在語法教學中,以最直接的形式把要學習的語法規則傳授給學生,然后通過運用題海戰術來加強語法規則的鞏固。同時練習的重要形式主要是選擇題和改錯題,練習形式單調機械,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方式充分體現出應試教育下課堂教學的功利性,也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誤導,學習語法知識除了做選擇和改錯,不知道還有何用?這樣極容易導致學生對語法的用法產生誤解。這樣的語法教學下,就容易造成語法教學以教師的分析和解釋語法規則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現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的局面。不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使語法課堂枯燥無味,學習效果自然也不是很理想。
2.語法教學在“量”的把握上不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即學生的可接受度。在進行語法教學時,很多老師就是傾其所有,把此項目有關的所有語法項目都統統講傳授給學生,完全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
新高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側重的是學生英語語法基礎及其運用,尤其是考察語法在一定情境下的靈活使用,新高考中,用語法填空替代了單選題,把對語法知識的測試完全放在了語篇中進行測試,旨在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我們平時所做的那些練習題,只是語法規則的單調練習。
學生學的問題:
缺乏真實的語法運用的語境,無法在真實的語境中去使用語法規則,只能機械的記憶和沉浸在題海之中,以機械的重復達到記憶的目的。Krasen(1981)認為,語言學習應該是一個發生的自然語境中的習得過程,而不是有意義的語言知識的學習過程。在重復的大量練習題中,僅僅也是在做孤立的單選題,容易使學生在寫作中和考試中出現錯誤,語法規則也不能正確的內化。而真正的語法規則的學習要在聽說讀寫譯中都要體現,不僅追求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精確性,又得強調學生的語言學習的創造能力和主觀能動性。
新形勢下語法教學策略:
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首先應該更新語法教學觀念。
1.語法的學習不僅僅是語法規則學習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語法運用。Larsen Freeman指出:對一個語法項目的真正掌握應體現在對語言形式、語義和語用三個方面的活動上。因此要建立對語言形式、意義與語用的整體三維語法觀。形式是指語法結構怎么構成;意義指語法結構表達什么意義;語用指用法,何時/為什么用,三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2.學習語法規則和知識是只是第一步,然后還需要通過不斷的練習才能實現向語言能力的轉換,最終達到語言交際的目的。要真正掌握好一個語法項目,要做重復的大量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而這里的練習不僅僅是單選題和改錯題,而是應該包括聽、說、讀、寫和譯全方位的練習,即做反復的、大量的多樣化的練習(江寶庭,2014)。尤其是口語和寫作這種語言產出能力的練習。
3.簡約適量,循序漸進。要求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時把握一定的量,即明確在哪個階段教什么,教多少(陳漢財,2014),才能真正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這都是教師需要考慮的。新課標高考考試大綱都對高考英語語法的學習做了明確的要求,教師仔細研讀新課標高考大綱的要求,把握好課堂教學的量和度,同時語法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為本,在英語核心素養下進行語法教學,有針對性、層次性和選擇性的進行語法教學。同時簡化英語語法的教學方法,簡明了當的講解語法的基本結構,深入講解語法規則,運用簡單實用的練習加以鞏固。
4.重視利用語篇開展語法教學,語篇層面的語法教學與語言運用情景更為接近,有助于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新課程語法教學遵循讓學生“先感性,后理性”,即感受-觀察-發現-討論歸納-講解練習—實踐應用。讓學生先去感受對話或者課文中的語法結構并試圖去理解,然后老師為學生提供可供觀察、發現的例子或者語境,讓學生自己去總結觀察,然后教師點撥,最后通過運用來加深理解(周劍鵬,2013)。
語法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情境中掌握、理解并學會應用語法規則。語篇為學生語法的學習提供了一個語言使用的真實環境,這種在語法教學中的運用語境教學的方法改善了傳統英語語法教學中只注重形式和意義而忽略用法的情況,真正的達到了語法的形式、意義和用法三者之間的統一。同時使語法規則的操練有意義和情景,避免了學生機械的操練和記憶,極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興趣,讓學生在真正的情境中去感知和理解語法,真正做到語法規則的內化。
參考文獻:
[1]Krasen S.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Larsen-Freeman, D.2009. Teaching language: 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陳漢財,2014. 淺談初中英語語法教學[J],文理導航。
[4]江寶庭,2014.大學英語語法教學[J],石家莊:河北聯合大學學報.
[5]周劍鵬,2013. 如何處理好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關系[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endprint